勇敢迈出第一步
多远才算长途?本人的标准是—单程超过1500km、往返行程超过3000km。所以,虽然我很早就开始摩旅,真正的长途骑行在进入新千年之后才开始,之前那些千儿八百的只能算是热身了。
现在,我仍记得长途骑行之前的每一次短途热身,感谢我摩旅路上的第一步。“头三脚难踢”,这话形容摩旅也很恰当。我的第一次摩旅是徐州至连云港,往返近500km的行程因摩托车的故障让我几近崩溃,回家没几天却又琢磨起下一次去哪里了。
第一次来回2000多公里的中途,骑的是有生以来的第一辆国产新车,动力很一般但一路都没让我操心,即使是在过长达3km的沂河漫水桥时因排气管灌满水导致熄火之后,拆下火花塞空踩一会启动杆又恢复正常。
这也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在出发之前,我没跑过单程超过500km、在外停留超过2天的摩旅,两眼一抹黑,骑上车就走了。这是一次终生难忘的摩旅—因缺乏行程规划的经验,4天里有3天走夜路,最后一天的深夜在洪泽湖边遇到了伸手不见五指的浓雾,数次遇险几近崩溃……
这次失败的旅行给了我很多启示,最主要的一点是让我明白了摩旅需要较详细的行程计划,不是说走就走那么简单。首先,你要计算出尽量准确的总行驶里程,并根据里程和自身驾驶习惯以及驾驶技术,为每天的旅行设定一个不需要走夜路的大概目的地。这一项非常重要,决定着行程是否顺利—就像上面所说的那次摩旅,每次走夜路的原因都是傍晚该住下的时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对前方的情况又不熟悉,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赶。另外,除非你只是纯粹跑路,建议你根据途经地的风景人文特点,制定数个每天行程中的主要停留点,让每天的旅行都张弛有度更有节奏感。在我开始摩旅的那个年代,制定上述简单“路书”难度很大,现在已是网络时代,网上的资料应有尽有,通过各种导航软件,连实时路况都能掌握,让行程规划的制定变得容易多了。所以,请务必在出发前做一份尽量详细的规划,它会让你的旅行更加省心惬意。
当你即将面对人生第一次摩旅时,心里除了憧憬和激动,也会存在着担忧和紧张。在做这期内容时,我跟几个摩旅老人交流了初次摩旅之际的心态,基本上每个人在出发前都会产生安全方面的担忧——道路方面、治安方面……可一旦迈出第一步之后,你会发现:只要你是通过正规渠道取得合法驾照的摩托车手,就会在谨慎驾驶中安全在路上;在治安方面,只要你能避免在人烟稀少地带走夜路,不涉足容易滋生事端的娱乐场所,与人交往中保持友善,就没必要担心什么。
准备不足与“过度”准备
第一次往返行程超过3000km的长途骑行为我留下了很多回忆,包括那一路上的磨难。在路上的磨难,大多源于上路之前准备得不到位。
我那次长途骑行,线路安排是从所在的徐州出发,抵达北京通州的京杭运河老码头之后,顺运河流域南下至杭州拱宸桥,然后从杭州返回徐州。这场往返总里程超过3000km的长途,计划用时10天左右。在平原地区,10来天跑3000多不算多,但我忽略了初春多变的气候。临近出发的那几天风和日丽,3月8日那个暖意融融的早上,包里只装了一套换洗的内衣和袜子、鞋垫,来到街上又买了一身分体式雨衣,油门一拧就奔着北京方向去了……
第二天夜里赶到京郊通州,住运河老码头附近的宾馆里。凌晨时突然被风声惊醒了,天亮后刚出宾馆大门,头上的帽子就被大风吹跑了。就这样,冷空气裹挟着特大沙尘暴一气追着我进入江苏境内,灰头土脸狼狈不堪。
很多经验不足的摩旅者都会在春季出游中犯下准备不足的毛病,尤其会在出发之前的艳阳高照之下丧失警惕,御寒措施不到位。春天冷空气多发气候多变,行李中多带一身备用的御寒衣物是非常有必要的。
现在重点说说旅行中衣物的准备。新手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就是“不足”和“过度”,要么带少、要么带多。摩托车的承载能力非常有限,多余的装备会在旅行中变成累赘,虽然现在的快递业很发达,多余的东西可以快递回家,但打包交付等工作已为旅行增加了麻烦和成本。根据本人的摩旅经历,综合几名老车手的意见,我们为新手们列出了一个衣物装备清单:除了穿在身上的车服等衣物之外,还需要带贴身换洗内衣一套(含内裤),换洗袜子、鞋垫、手套各一付,轻便短帮徒步鞋一双(每晚收车后换上,大号(比实际衣服大一号)分体式雨衣、雨靴一套。头盔不需要备用的,建议戴方便喝水、抽烟和使用摄影器材的揭面全盔。在这里强烈建议你买一双洗碗用的大号软质橡胶手套,初春、晚秋时节在雨中骑行时套在手上,防水又隔凉。可能有车友对前面分体雨衣和雨靴的建议不屑一顾,认为现在的骑行服和车靴有防水功能还显得“专业”,没必要带那些“老土”的装备。事实上,本人(包括此次受访的车友)这些年来还没发现能比雨衣和雨靴更防水的车服、骑行靴,连日阴雨中骑行,最靠谱的仍是最廉价的雨具。而且,在骑行服外套上宽松的分体式雨衣还有隔尘防脏的效果,一趟长途下来,车服仍能保持整洁。
随车物品的选择很让人纠结也更容易带多了。我在2006年第一次去西藏时,药品、救护工具、备胎、打气筒、压缩饼干甚至电池带了一堆,怕藏区不好加油,还带了一只10L容量的铁质油桶……等到进了西藏境内,发现吃饭很方便、加油很方便,叮叮咚咚逃荒要饭般堆满车后的东西都用不着了,每天装上卸下非常头疼……
现在进藏更简单了,一路上密集分布的城镇和大量修车店、接待站,甚至还有专业的救援组织,都会让你的行程变得更简单省心,要带的东西就更少了。正巧本地有两个车友即将出发西藏(川藏进、青藏出),在这里把他们各人携带的物品清单列出来供你参考:上下身骑行服、高帮车靴(随身穿)和旅游鞋,随车工具和补胎工具(含小型打气筒)一套,分体式雨衣和高帮雨靴一套,保暖内衣和贴身内衣各一套,袜子和鞋垫各两付,薄款骑行手套和保暖骑行手套各一付,充电宝一只,感冒药、创可贴、消毒水、医用棉签、医用绷带、抑制高反的红景天胶囊,一顶揭面全盔和两只脖套(厚薄款各一只),邮政银行储蓄卡一张,油门拉线和离合拉线各一付,照明、转向灯泡若干只,机油若干桶。其中那个爱好摄影的车友还带了单反相机(18—105焦距镜头)一只、相机充电器、移动硬盘一只。两人的车上都是三箱(两只边箱一只尾箱),以上物品正好装满了箱子。
与车有关的准备
除非你是为了摩旅新买一辆车,大多数车迷都是利用现有的车摩旅,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只是检查车况进行保养。首先你要确保车子动力系统没有任何故障,有任何问题都要及时处理,不能带病上路。除非你精通维修技术且非常了解自己的车况,尽量不要骑年份太久的车走往返3000km之上的长途摩旅。
长途摩旅之前的检查保养工作其实很简单。首先,每个车手对自己的车况都有一定的了解,更清楚易损件的情况。一台正常使用和保养的发动机不会说坏就坏掉的,检查的重点是轮胎、传动链条、刹车片、火花塞、空滤和机滤等易损件,如果轮胎、火花塞和传动链条使用时间太久,建议出发前换上新的。同时,根据出行里程和机油更换里程,决定是否在出发前更换机油和携带几桶在路上更换的机油。在随车工具里,千万不能少了方便拆卸轮胎和调试传动链条松紧度的套筒、扳手、开口钳子。
在我2006年第一次进藏之前,除了找修车店的老友彻底检查和排除隐患,我还在修理师傅的帮助下熟练掌握了更换照明灯泡、油门线、离合线、火花塞的技术,在此之前早就能自己更换机油、修补轮胎、调试传动链条的松紧度。长途行驶的车手,若是掌握了维护保养的技能,旅途中会少了很多麻烦。尤其是在人烟稀少地区,你的传动链条拉长了,油门线断了,轮胎扎了,如果不会自己动手处理,麻烦就大了……
圈子里常有人提及摩旅用车的排量,许多人持“越大越好”的观念,认为小排量跑长途太累了,车和人都遭罪。多小是小?多大是大?如果一个经济实力一般不可能为长途旅行专门购入大排量的车迷只有一辆125mL小车,难道就不能享受摩旅的快乐了?在本人的摩旅经历中,用过110mL至600mL排量的数款车型,其中那辆国产125mL跨骑小车的长途总里程超过了4万千米,还有一次是后座载人。
可以这么说:在遵章驾驶的前提下,125mL排量的动力足够应付国内除高速公路之外的所有路况,任何一款国内大厂生产的类似车型都能让你以70km/h左右的速度长时间行驶,它们最明显的缺陷就是加速时间长,在需要果断超车时不够干脆;它们最大的优点是经济性能和便利低价的维护保养,非常适合低收入者。在执行本文时,刚得知一个徐州老乡骑着满载(加工棉花糖的工具)的125mL小跨骑车边卖棉花糖边摩旅,已经跑了15万千米……
总之,如果你手上只有一辆125mL排量小车,只要车况正常就只管出去跑吧,照样享受摩旅的快乐。大排量车的长途优势主要体现在动力性能上,就像这次本人驾驶汽车走高速公路去皖南报道黄山宝马会的往返路上都遇到了公升级以上排量的大车,我120km/h的速度,这些车一转眼就超过我消失在前方。先不说是否违章,在国内有多少条允许摩托车尽情撒欢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上的摩旅,除了飙车,还有什么意思?
当然,本人并不赞同那句“只有到不了的人,没有到不了的车”。适中的排量会让摩旅更加省心惬意,太弱的动力会增加车和人的负担。我和我身边的大多数摩旅爱好者都认为:不论经济性能、操控性能还是动力性能,单缸250mL排量跨骑车都应该是最合适的全地形长途用车。所以,如果你手上正好是此类车,那就更不要犹豫了,出发吧……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