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柳献初|文
130年汽车史中,汽车只发生了2次由技术催生的伟大变革,却发生了4次促进工业文明的体制变革。伟大的技术创新少,伟大的机制创新多,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Abstract
A130-yearDevelopmentandHistoricalMissionofChinaAutoIndustry
Thisyearisthe130thanniversaryoftheinventionofInternalCombustionEngineVehicle,andisalsothecriticaltimingwhenautoindustryisfacingaturningpointoffurtherdeveloping.Atthismoment,itisworthwhiletoretrospectthehistoryandlookintothefutureandseeclearlythedevelopingtrend,and,mostimportantly,tounderstandthehistoricalmissionofChinaautoindustry.
1886年1月29日,德国工程师卡尔•奔驰发明的奔驰一号三轮汽车作为第1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获德国专利。由于这是第1次以内燃机作动力的汽车获得专利,标志着法律对发明内燃机汽车的认可,一些汽车史家把这一天作为汽车的诞生日。2016年时逢内燃机汽车130年华诞,汽车正值又一个发展转折关头,值此历史节点上,梳理130年汽车业发展的脉络,展望汽车业的发展前程,不仅恰逢其时,也可以史鉴今,认清汽车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中国汽车业肩负的历史使命。
汽车文明的3个发展时期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汽车文明经历了前现代发展时期和现代发展时期,正在进入后现代发展时期。各文明时期的汽车形态(构造、功能和文化)呈现阶段性差异,显现出各时期文明的特征。试以汽车的技术形态为代表,简述汽车文明的3个发展时期。
从内燃机汽车诞生到1934年克莱斯勒新车型Airflow(气流)的流线型车身问世,确立了现代轿车的经典形态之前为汽车文明的前现代发展时期(或称“发散发展期”“初级发展期”)。在此期间,1923年柴油机被装在了载货车上,1925年出现了封闭式钢制驾驶室,标志着现代卡车形态的形成,1932年斯堪尼亚推出了具有现代形态的客车——牛犬式巴士(bulldogbus)。这些事实表明,各类汽车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各自的经典形态的雏形。这一时期是汽车从“无马马车”向经典形态演变的时期。汽车技术在这一时期由混沌走向成熟,由发散收敛于经典。总的说来,这是一个无所谓主流,无所谓另类,没有范式,百花争艳的自由探索时期,也是汽车型式杂驳无序的时期。许多身处这一时期的发明者、工程师都基于自己对汽车的理解来开发技术,无论理性的构思还是愚笨的尝试都在这个新舞台上展示与对决,这是一个比较、筛选、认同的过程,汽车技术的基本规则和典范在这一时期后期逐渐形成。
Airflow问世到2002年通用公司在北美车展上展示概念车Autonomy(自主魔力)的大约70年时间为现代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汽车形态革命性的变革基本停止,转而趋于沿经典形态做线性的、渐进式的改良。这是汽车从青涩趋于成熟的时期,其间尽管发明了三角转子发动机等新结构内燃机,人们在汽车上尝试使用了冷燃烧、热气等多种工作原理的动力源;尽管在空气动力学、工业设计等理论的指导下,轿车车身经历了鱼型、船形、楔型、斜背型、子弹头型的变革,商用车的车身也走过了从长头到平头的演变(北美仍然保持了对长头的一定喜好);尽管自1960年代电子技术开始进入汽车操控领域以来,已有自动操控装置在汽车上应用;尽管许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这一时期被应用到汽车上来;但这些新技术介入汽车只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并未颠覆汽车的经典技术形态。虽然汽车某一应用技术领域在这一时期发生了重大变革,如ABS开启了自动控制进入汽车之门、改进排放的措施使单车排放的污染物显著下降,但从系统的角度看,这种变革只是局域的,而非集约的。虽然部件创新不断涌现,但从总体上看,汽车技术进步的路径只是常规的进化,没有颠覆性的变革,只有“遗传”进化而没有“基因突变”。
自主魔力竖起了后现代时期的里程碑。自主魔力是通用公司在PNGV计划的带动下研发的新一代汽车(newgenerationvehicle,或称“后现代汽车”),它虽是一辆概念车,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笔者和《ReinventingtheAutomobile:PersonalUrbanMobilityforthe21stCentury(再创造汽车:21世纪的个人城市交通)》的作者不约而同地认为,自主魔力在汽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启了汽车的基因变异。自主魔力的构造既不是对经典现代汽车结构的改良,也不是部件创新的集合,而是系统性的原创,代表着一种在本质上独立于现代经典汽车的汽车雏形问世。在自主魔力的带动下,美国、欧洲、日本根据自己对汽车发展方向的理解和各自的资源禀赋研发了新一代汽车。这次汽车发展时期的跃迁与上次不同,汽车已不是形态之变而是性质之变、性态之变,即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