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丽颖图程梓轩
襄阳这座城,发生过许多的故事,作为汉水上曾经最繁华的一座城池,它的历史,一度和这条河流一般,浩浩荡荡。如今,却也如河一样,有些落寞。千城一面是在中国城市旅行最常遇到的境况,如同在其他的许多城市一样,诸多历史踪迹都随着城市建设消失得无影踪,外来者似乎已很难在这里感受到城市的发展脉络。
襄阳人施锦华的家在汉水边的樊城,这个上午烟雾迷蒙,此时的汉水不乏美感。汉水穿城而过,襄阳被分为襄城和樊城。历史上,襄城是政治中心,樊城是商贸发达之地,这样的格局在今日依然延续。
当我走进施锦华的家中,却仿佛穿过一扇时间之门,遁入另一个维度的空间。在他位于热电厂家属区最高层的这间屋中,客厅里、阳台上、顶楼的天台上,分门别类地堆满了他十多年来收集到的各种“宝贝”。城砖、城瓦、瓷片、钱币、石炮、船用物品……这些历史碎片都是施锦华在襄阳的老街陋巷里、建筑工地上,经过十多年的捡拾、收藏而得。近万件藏品,上至春秋,下至民国,虽大多其貌不扬,却承载了大量历史信息。施锦华在提到襄阳时,总爱用“我们襄阳”,透过这些历史残片复原的历史,他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的襄阳,也因此更加热爱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凭借地接南北的水运之利,襄阳曾经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拥有重要的地位。盛唐时代,南来北往的货船在汉水上川流不息,可以想见,这条江中埋藏着不少历史遗留的物件。家住汉水边,施锦华也的确从这条江中获得了不少“宝贝”,他在挖砂船上的砂石队里捡到过一只白色瓷碗,跟书中唐代邢窑的例证照片一模一样。邢窑远在河北,当年这只瓷碗便是借着水运来到襄阳,或许是因哪位粗心的小工跌入江底,却得以保全全身,在施锦华的家中和我们相遇。
这些收藏佐证着襄阳城的历史,同时,也在补充着今人对襄阳的了解。明末清初,航运发达的襄阳建有不少会馆,施锦华收集的会馆铭文砖就达十多种,这其中,有一些是典籍里明文记载或至今犹存的古迹,也有一些典籍中从未记载的,如“寨河明王会馆”“江神馆”“羊城馆”“韩城会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