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家代表解海龙在开幕式上发言刘晓辉摄2016年6月8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摄影家》杂志社承办的“乡土中国”摄影艺术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展。
本次“乡土中国”摄影艺术大展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必须留住青山绿水,必须记住乡愁”的讲话精神,借助摄影的现场性、瞬间性、客观性、选择性和机遇性,用影像的方式聚焦和展现大变迁时代背景下的乡土中国,继承和发扬关乎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和深厚历史情怀的乡土文化,促进绿水青山的生态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吕品田在开幕式上致词,他说,乡是亲情,乡是根脉,乡是我们由来的原点。影像中的记忆,带我们守望和温习,让我们更加明晰今后的去向。我们力求通过本次展览展出的有温度、有情义的作品,激发参观者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与珍视,在“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解海龙先生作为摄影家代表在开幕式上发言,讲述了自己几十年来深入生活,拍摄乡土文化,聚焦百姓生活的心路历程,表达了一个老摄影人的乡愁。
此次展览分为“乡野·乡土”“乡居·乡亲”“乡情·乡庆”“乡音·乡愁”四个篇章:
乡野·乡土——千百年来,岁月更迭,故乡那方土地栉风沐雨,不仅涵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乡亲们的情怀,也成为人们陶冶情操的生活空间。本章重点挖掘代表性的自然生态和乡间风土,呈现人与土地、乡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乡居·乡亲——故乡那独具地方特色的风景、村落、历史遗迹等文化遗产,故土上那热情、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都让我们即使身处远方,也时时梦回故土。本章集中呈现代表性的文化古村落、古镇风貌;直面乡亲父老、兄弟姐妹,展示他们的集体群像。
乡情·乡庆——我们在乡亲们朴实而深厚的情感滋养下一点点长大,在家乡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节庆习俗熏染下体会精神文化的归属感。本章聚焦中国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状态;展示代表性的、具有独特地域、民族特征的乡村节庆习俗的重要场面和细节,是中华民族当代民俗生活的生动体现。
乡音·乡愁——本章集中呈现乡土生活中的典型细节,以无声的形式表现有声的内容,呼唤远离故乡的人们淳朴而本真的精神回归,表现人们思念故乡、回归故乡的精神状态和内心渴望,折射民风的淳朴和人们对此的向往,展现历史与文化相互交融的人文情怀。
本次展览展出的320余幅作品,是全国各地150多位摄影家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中不断汲取营养,不断发现、创造,饱含深情,长年累月沉淀而来的优秀作品。为了增加历史厚度,还选择了部分上世纪中叶摄影家拍摄的的作品。这些作品全面细致地刻画了中国社会生活的种种变化,在记录历史的同时,也让参观者在欣赏的过程中,记住乡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中华文明的文化命脉代代相传。
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右二),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吕品田(右四),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周汉萍(右三)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李树峰(右一)陪同下参观展览。刘晓辉摄6月14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中)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李树峰(左),《中国摄影家》杂志社社长刘伟,策展人之一吴鹏(右)的陪同下参观展览。韩斌摄观众驻足欣赏李德林摄
展览现场刘晓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