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厚植人文土壤 播种友谊希望

厚植人文土壤 播种友谊希望

时间:2024-10-31 04:27:11

文/郝平

中美人文交流机制中方协调人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郝平2015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华盛顿州发表演讲时,曾用双手比成一个“人”字来诠释其在汉字中的内涵:“人字就是一个相互支撑的形状……国家关系归根结底是人民之间的关系。中美友好,根基在民众,希望在青年。”这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对人文交流机制工作的重要指示,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开展人文交流工作的指针和原则,也是对每一个从事人文交流工作者的勉励。

从七年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访美时提出“开辟中美关系新领域、深化两国人文交流”的重要倡议,到如今中美人文交流机制已成为与战略互信、经贸合作并重的“三大支柱”之一,其战略意义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和深度的认可。“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中美人文交流的独特魅力正在于它是人与人、心与心的交流,以人的交往促进不同文明间的真诚对话,化解不同国家间的潜在矛盾,培育不同民族间的长久友谊。也正是因为人文交流的这一特点,使其在增进中美战略互信、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立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是新时期中国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与人文交流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提升到战略高度,从而使公共外交与人文交流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是顺应中国内政外交新变化,主动进取、积极作为的结果,既润物细无声地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又在此过程中以人文交流的独特魅力丰富、完善国与国交往的方式,服务于中国整体外交。

建立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也是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必然要求。作为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发展水平有着相当差别的两个大国,中美关系之所以能够在起伏不定中保持螺旋式上升势头,得益于双方恪守“斗而不破、和而不同”的底线,得益于两国关系“多点支撑”的特点——既有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全方位战略合作,也有年度贸易额逐年攀升所形成的深度经贸利益互惠,还有犹如涓涓细流不断汇聚而成的人文交流渠道。也因此,人文交流与战略合作、经贸互利一起,构成中美关系的三大重要战略支撑,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与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正是对中美关系的机制性保障。随着中美力量对比与战略态势的变化,两国关系的合作面与竞争面同步上升,有时竞争面显得更加突出。双方在战略博弈加深与经贸摩擦加大的情况下,人文交流则反而能够显示出独特的作用和魅力,在关键时期体现柔性力量,冲淡彼此战略竞争,约束两国战略对抗,拉近两国人民距离。因此,在中美战略与经济领域的对话机制之外建立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作为既有机制的有益补充,正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应有之义,可谓立意深远。

建立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更是中美人文交流本身优化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是在整合原有的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四大领域交流机制基础上建立的,并逐步将青年、妇女、卫生交流纳入其中,不仅对既有的分散化交流机制进行整合,同时赋予了人文交流大规模、战略性、全方位、高层次等新特点。这一重大变化,有利于中美人文交流长远、整体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中美人文交流机制经过六轮的摸索与磨合,始终与中美关系发展相伴相生,并且实现了不断地超越与完善。

一是交流规模持续扩大。从2010年首轮磋商的4大领域13项成果,扩大到现在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妇女和青年7大领域,先后落实近400项成果,一批人文交流的旗舰项目在两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是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并从国家层面逐步延伸到基层。结成了逾240对友好省州和城市,建立了省州长论坛、市长峰会、省州教育厅长对话和中美大学校长论坛等机制。中方“三个一万”和美方“十万强”、“百万强”计划,促进了两国青年学生走近彼此、相知相识。

三是引领作用日益显现,使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从中受益。根据2013年美国盖洛普民调结果,在18~29岁年龄段的受访者中,高达72%的美国人将中国视为“盟友”和“朋友”。人文交流,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深度滋润着中美人民友谊的土壤,为中美关系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中美人民间的友谊有多深厚,两国合作的舞台就有多宽广。2016年6月,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会议将在北京召开。我们期待通过本轮磋商,进一步厚植中美人民友谊,坚持为中美关系向前发展提供持续稳定正能量的战略目标;坚持“相互尊重、务实合作、持之以恒”的发展理念;坚持构建官民并举、多方参与的机制格局;使中美人民特别是青年精英在交流中实现自信与互信、自重与互重,在多样中求大同,在差异中求包容;使两国关系在友善的民意氛围中更具韧性、更富活力;使“中国梦”与“美国梦”共同为“世界梦”提供样本和蓝图。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