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们用各种诗句咏蝶赏蝶,形容蛾的诗句却都带有“飞蛾赴烛甘死祸”一类的寥落。然而,如果你真正去了解飞蛾,看到的会是胜于蝴蝶的斑斓世界。
大蚕蛾科的蛾子又称天蚕蛾,体形大而艳丽,也是盛产美蛾的类群。图为像风筝的华尾大蚕蛾,黄中泛紫,优雅秀丽(上图)。
很像凤蝶的浅翅凤蛾,从外形身姿都像极了凤蝶,丝状的触角暴露了“蛾”的身份(右图)。
斑蛾科盛产美蛾,它们和蝶一样喜欢白天活动,飞起来飘飘忽忽。斑蛾科的蛾子多有毒性,来自它们取食的植物,遇到危险时可以分泌带有氰化物的液体防御。图为双星锦斑蛾,配色带着金属光泽。蝶飞舞蛾扑火
蝴蝶和飞蛾,可谓鳞翅目的“双娇”。叫鳞翅目是因为它们的翅膀上都布满鳞片,人们都知道抓蝴蝶蛾子会掉粉,其实这“粉”就是翅上细碎的鳞片。鳞翅目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家族,也是这个世界上种类最丰富和识别度最高的类群之一。已知有记录和描述的鳞翅目成员约有十五万种以上,其中有两万八千余种是蝴蝶,剩下的都是蛾,仅夜蛾总科就有七万种,由此不难看出,蛾类的物种多样性远远超过蝴蝶。
可是自古至今,人们对蝴蝶的偏爱远远大于蛾子。中国人向来图吉利,民间爱把猫和蝴蝶画在一起,因八九十岁称为“耄耋”,用猫蝶谐音寓意长寿。在建筑上,雕刻图案也会用蝴蝶的元素代表“福”。词牌名有“蝶恋花”,却没有关于蛾的。“庄生晓梦迷蝴蝶”“儿童急走追黄蝶”“穿花蛱蝶深深见”,人们用各种诗句咏蝶赏蝶,形容蛾的诗句却都带有“飞蛾赴烛甘死祸”一类的寥落。黄纹旭锦斑蛾,翅膀的花纹宛如油画一般。
蝶形锦斑蛾,花纹不输给斑蝶的斑蛾。蓝紫锦斑蛾,前翅后缘的亮蓝色很惊艳,缀上白点像繁星点点。蝴蝶和飞蛾,到底界限在哪里?
20世纪60年代以前,昆虫研究者把鳞翅目分为两个亚目:锤角亚目(蝶)Rhopalocera和异角亚目(蛾)Heterocera,至此把“蝶”与“蛾”对立起来。但事实上,蝶与蛾是人们的主观称呼,这十五万种鳞翅目昆虫之间的亲缘关系当然不可能是对立的两类,需要在进一步的系统发育研究下得以呈现。
按传统的分类方法,蝶和蛾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触角。即蝶是棒状触角(像火柴棒,末端膨大),蛾是丝状、栉齿状或羽毛状触角,这对于绝大多数种类都是最靠谱最简单的分辨方法。还有如蝶两翅联络无翅缰,蛾有翅缰(翅缰是由后翅前缘基部发生的一根或多根硬刚毛,飞行时用于连锁前、后翅的结构)。
但这些也不是绝对的,存在特例。1986年昆虫学者Scoble发现原属于尺蛾总科Geometroidea的丝角蛾科Hedylidae,比弄蝶总科更接近凤蝶总科。在形态上它们的特点是成虫是夜行性、丝状触角,但卵、幼虫和蛹的形态类同粉蝶和蛱蝶。Scoble认为它与凤蝶总科和弄蝶总科是姊妹关系,这一观点在2005年昆虫学者Wahlberg等人基于分子和形态特征的研究中获得认可。自此,原属于蛾类的丝角蛾总科改为了丝角蝶总科。
其实,蝴蝶和蛾子作为鳞翅目家族的两大分支,除了两对翅膀都密布鳞片,还有着很多的共性。它们的成虫都长着一对半球形的复眼,每只复眼由数千只小眼构成。它们的口器,也就是它们的进食器官,都是虹吸式口器,形状像一个吸管,由两根小管组成,不取食时是螺旋卷曲的,取食的时候,这根“吸管”就会伸展到食物表面吸食。乌桕大蚕蛾是大蚕蛾科的最华丽的颜值担当,又称皇蛾,因为翅两边的斑纹像蛇头又叫蛇头蛾。它是世界上翅展最大的蛾子,最大的乌桕大蚕蛾两翅展开可以达到20厘米以上。毛毛虫破茧成蛾
蝴蝶和蛾子的成长历程也近似,它们都是完全变态的昆虫,生活史历经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我们平常所说的“毛毛虫”就是指蝴蝶和蛾子的幼虫。毛毛虫的“毛”是它们体壁的突起物。蝴蝶和蛾子的这些“毛”可以分为很多种:最普通的是刚毛,刚毛的基部常有骨化或深色的毛片,高突成锥状毛片叫做毛突,长着很多毛的瘤状突起叫毛瘤,紧密成簇排列的毛叫毛簇或毛撮,侧毛还分枝的叫枝刺……毛毛虫的“毛序”(即毛的分布)是重要的分类依据,每根毛根据区域都有字母和数字组合的命名,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开始为昆虫分类学者感觉到头疼了呢?抛开枯燥的鉴定,我们来看看蝴蝶和蛾子前身的毛毛虫的食性差别。相比之下,蝴蝶的毛毛虫比较挑食,一般只吃某种或某个科属的植物叶子,食量也不算太大。而蛾子由于种类众多,毛毛虫食性也各不相同,有和蝴蝶的毛毛虫一样挑食的,也有不挑食啥叶子都吃的。某些蛾子甚至能吃几百种植物的叶子,食量也很惊人,常常给农林业、行道树带来极大的危害,最甚之时可以把整棵树的叶片吃光,这大概也是蛾子不讨喜的又一原因。
不管是蝴蝶还是蛾子的毛毛虫,蜕了几次皮之后都会化蛹。破茧成蝶是我们常用的成语,比喻走出困境获得重生。其实,蝴蝶几乎不会做茧,除了绢蝶科的种类的蛹外面会有薄薄的丝茧,绝大多数蝴蝶幼虫都是直接找到合适的树枝或隐蔽场所化蛹的。它们的蛹倒吊悬挂着,经过一点点的变态发育,蛹的外表皮变脆裂开一条缝,蝴蝶的新身体从头部开始钻出,慢慢充血膨胀,直至翅膀变硬飞出。蛾子的蛹则多有茧壳包裹,最典型的就是我们最熟悉的蚕宝宝。蚕宝宝是家蚕蛾的幼虫,蚕宝宝长大到最后一龄之后就会吐丝做茧,蛹外包裹着厚厚的丝茧,蚕蛾发育完全后咬开茧壳而出。蚕茧被人类用来做成华丽的丝绸,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占据着无可取代的地位。除了蚕蛾,还有很多种蛾都会在蛹外以不同材质和形态的茧包裹。所以,“破茧成蛾”才是更精确的说法。很有民族风情的黄目大蚕蛾。
像风筝的长尾大蚕蛾,后翅长长的尾突识别性很高。
眼斑像猫眼的猫目大蚕蛾。
橘红色的小字大蚕蛾。
夜蛾科种类太多,魔目夜蛾是里面一类长着诡异眼斑的漂亮蛾子。蝶蛾的眼斑并不是为了装饰,而是具有恐吓天敌、转移目标的功能。图为玉边魔目夜蛾。夜行的飞蛾
从习性上来说,蝴蝶和蛾子的昼夜节律差别不小。蛾子多为夜行性,晚上是它们的活动高峰期。蛾子告别毛毛虫阶段以后口器就退化了,只靠吸水、花蜜和树汁等液体存活,多在晚上出来吃点东西,或者寻找伴侣繁殖后代,完成一生最重要的任务。有很多夜间开花的植物正是依靠蛾子的活动取食来传粉,所以蛾子并非一无是处,它们在暗中也会帮助其他植物和人类。在夜晚,蛾子多有趋光性,飞蛾扑火说的就是这回事,尤其是夏季夜晚的灯下,会见到不同种类的飞蛾摇摆着飞舞而来。利用这个习性,人们还会在夜晚放置吸引蛾子的黑光灯来诱杀对农业生产和生活有害的蛾子。
蝴蝶则都是昼行性,它们在白天活动,有的蝴蝶喜欢访花吸花蜜,也有的蝴蝶是重口味,喜欢吸食腐败的果实或者从粪便中吸收盐分和矿物质。
此外,在停歇的时候,蛾子多是平展着翅膀,只有少数蛾会像蝴蝶一样两翅并拢竖立。蝴蝶停歇的时候则多是竖立着翅膀,只有在晒太阳或者其他某些时候会将翅膀平铺摊开。尺蛾科家族的蛾子里会有一些特别清新的种类。比如说青绿色带有柠檬黄边,形似量角器的青辐射尺蛾。
灯蛾科里的水彩画,花布灯蛾。
尖翅绢尺蛾,金光闪闪的鳞片放大看十分华丽。
茜草白腰天蛾,也算美蛾之一种吧。
罗纹钩蛾是比较典型的钩蛾科长相,前翅末端有点钩状,停歇在地面上像是一片落叶,酷似畅销书《看不见的森林》的封面图。
粉翅黄心,具有粉嫩少女感的金双斑螟蛾。
蛾,羽毛状触角。观触角辨蛾蝶
分类学的事就交给科学家处理吧,就普通观察到的蝶和蛾而言,还是可以依据之前所说的传统方法,看触角形态仍然是最简单方便和靠谱的分辨方法。
举两个例子。很像蛾的弄蝶,胸腹部肥大粗壮,颜色暗淡粗壮,只有棒状触角暴露了它“蝶”的身份。很像凤蝶的浅翅凤蛾,从外形身姿都像极了凤蝶,丝状的触角暴露了“蛾”的身份。锚纹蛾,同样长着丝状的触角,无论长相还是竖立翅膀的停歇状都很像蝴蝶。
比起蝴蝶,我更喜欢蛾子。无论是种类还是习性的多样性,蛾子都远远甚于蝴蝶。在野外每每见到蛾,都要感叹它们的如此多样,各种形态,各种颜色,美轮美奂。
严莹动物学硕士,著有昆虫科普图书《酷虫成长记》很像蛾的弄蝶,胸腹部肥大粗壮,颜色暗淡粗壮,只有棒状触角暴露了它“蝶”的身份。
锚纹蛾,同样长着丝状的触角,无论长相还是竖立翅膀的停歇状都很像蝴蝶。
苔蛾科的蛾子以幼虫吃苔藓植物而得名,它们的斑纹很油画也很现代。图为优美苔蛾,黄底红纹,在枯枝上停留,与环境颜色也很接近,像是当代艺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