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英伦街拍:冲破“第四面墙”

英伦街拍:冲破“第四面墙”

时间:2024-10-31 02:24:38

口撰文图片毛远波编辑武侠

圣诞节,伦敦海德公园,一群人骑着单车郊游,轻松快乐。这种情绪在英国成年人身上很少能看到——他们大多是行色匆匆、神色深沉的上班族,与英国长期阴郁的天气非常相似。海德公园很大,有大片的草地和树,道路很直,简单舒朗。这里不像很多公园那样帮游客设计好了各种节目,它就是给你提供一块空旷的场地和优美的环境,不预设任何主题,你尽可以做自己喜爱的事情,这让人感觉极其舒服。

英国是个慢热的国家,与初来乍到的人总保持着一种酷酷的距离感,而一旦深入其中,却能感受到如戏剧般丰富的生活与情感。在戏剧表演中,“第四面墙”,指的是隔开台上虚拟世界和台下现实世界的那个界限。常说人生如戏,对我来说,英国街头便是舞台,而我作为观众,正试图用镜头打破那道看不见的墙……

牛津火车站外,一个英国人正靠着火车站出口的栏杆抽烟,透过烟雾隐约能看到远处的行李车。他抽的不是一般的香烟,而是便携的水烟,烟雾非常大,一口烟呼出来,能把人的整个头都罩住。我在火车站等人等了好久,他就一直待在那儿,一边发呆一边抽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似乎外界的一切都不存在,满头烟雾像是不断散发出来的思绪,颇具神秘感。

伦敦咖啡厅的一个典型场景。在英国的街道上,常能见到带有“异国风情”的面孔或装扮,一开口却是非常纯正的伦敦腔。这二位是本地的艺人,正在商量演出事宜。左边的女士装扮非常有特色,右边光头留大胡子的男士也颇有意趣。我很喜欢这种有戏剧效果的街头元素凑在一起,好像会讲故事,让观者自行脑补。

在街拍摄影师中流传着这么一句名言:“街头摄影要贴得很近,要闻到街头的味道。”这张照片是我用35毫米镜头在腰间盲拍的。那段时间我看了很多威廉·克莱因(WilliamKlein,摄影史上30名最重要的摄影家之一,以人为的事故、粗颗粒、模糊风格著称,恰到好处地将都市的生活充满激情地展现在世界面前)的作品,他独出心裁地将时尚大片与街头影像无缝连接在一起。英国人很注重自身的衣着、气质,街头从来也不缺时尚味道,我喜欢寻找一些有英国特色的街头元素,比如出租车、巴士、交通灯,作为背景拍下匆匆邂逅的路人。

牛津郊外,住在附近的两父子正在散步。两个人开心地聊着天,彼此之间却隔开了一段不小的距离。英国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和亚洲家庭相比差异很大。英国人更强调个体的独立性,随着孩子成人之后的社会化,财产之类也分得十分清楚,母女之间或许还可以比较直接地表达情感,父子之间的关系就很有些微妙了。一位老先生正在露天咖啡座上读报纸。这个年代,看报纸已经带有一点年龄特质了。我很少看到上了点年纪的英国男士玩手机或者iPad,他们通常不苟言笑,很难接近,像是生活在被一个透明泡泡隔开的世界里,看书,看报,用纸、笔写点什么。

开在伦敦一家热闹剧院旁边的小报刊亭。它真的非常小,在周边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店、橱窗、灯饰的包围中,很容易就被忽略掉。我一边走一边对焦、按下快门,几乎没有停步,报刊亭的小哥在那个瞬间正好抬头看到了我。其实这个报刊亭我已经拍摄了3次,我很好奇,在这个比床还小的空间里,那个小哥过着怎样的生活?他卖咖啡给那些享受休闲一刻的人,他自己的日子过得是否轻松?杂志里描绘着那么丰富的世界,他体会过哪些?小时候总觉得卖糖的人是最快乐的,但果真如此吗?

有一位著名摄影师说过:见到一群人都在拍摄的时候,你要转过身逆着他们看看。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周围人的镜头都朝向前面的建筑物,我转了个身,看到这个很经典的英伦一景:清冷的雨天+地标式建筑+打着大雨伞的情侣。左边喧闹的人流与伞下的二人行构成清晰的反差,同一屋檐下,一个大世界和一个小世界并行。

我正在街头拍摄一个16世纪新古典主义建筑,这位女士走过我的镜头。她50多岁,穿着个性,头发竖起老高、染得明亮,手上戴着酷炫的戒指,很有点朋克风。如今这种装扮在英国街头已经不常见了,想必她年轻时也是个风云人物。在传统背景的映衬下,这个充满叛逆色彩的身影让我难忘。

拍摄手记

“第四面墙”,指的是舞台上除了布景中可见或默认存在的三面墙外,将台上的虚构世界与台下的现实世界隔开的“第四面墙”。观众一方面在想象中默认它存在,另一方面又“透过”这面墙得以窥视剧中的世界。这个模式在现实主义戏剧中体现得最为充分。在许多具有实验性或反叛态度的当代戏剧中,“第四面墙”常常会被打破,剧中角色会和台下观众直接交流,台上与台下的世界相互交错……此时观众反而会更强烈地意识到这两个世界的隔阂,意识到自己只是在看戏。

过去这两年我一直在英国“扫街”,随手拍下的这些照片,并没有遵循什么预想的设计,也没有固定的主题和时间线,更谈不上任何社会纪实的功能,但我很喜欢回看它们,回想那些瞬间。对于这个国家来说,我大多数时候只是个旁观者,透过“第四面墙”看街头的人上演着自己的人生戏码。

与此同时,这些照片也是对我在英国的旅居感受与内心现实的一种表述。我和这个不温不火的国度之间,隔着空气、光线、玻璃、传感器、电路、瞳孔、神经,更隔着记忆、理智、情感、欲望、语言、文化……

这些筑就了“第四面墙”数不清的砖石。墙里墙外,是我看到的英国,也是看见了我的英国。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