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改编电影广遭诟病电影改编游戏矛盾较少
在国外,游戏改编影视更多集中于电影领域,这一改编过程也是影视公司深入挖掘游戏“爆款IP”附加值的过程。1985年,由日本游戏公司任天堂开发的首款《超级马里奥兄弟》带动了红白机在美国的热销。1990年,Lightmotive公司与任天堂达成协议,全权进行《超级马里奥兄弟》电影版的制作。1993年,这部投资4800万美元的电影上映,最终却以2091万美元的票房收场。
从评论反馈来看,这一反差的主要问题多集中在游戏人物还原度低,电影与游戏关系薄弱等方面。尽管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平均每年都有1-2部游戏改编电影,但同类型问题并未获得根本解决,票房、口碑连续遭遇双双扑街的尴尬处境。较少的票房成功者包括《古墓丽影》(2001)、《魔兽》(2016)、《刺客信条》(2016),全球票房分别为2.74亿美元、4.33亿美元、2.4亿美元。即便如此,这三部电影仍广遭诟病(IMDb评分分别为5.8、6.9、5.8)。
在欢瑞游戏副总裁裴蓓看来,国外游戏改编电影结果大多不尽如人意,主要源自游戏还原度低、电影制作团队对游戏内涵不够了解、影游双方存在利益冲突等几方面因素。而在影视改编游戏这一领域,由于游戏行业专业性极强,改编主导权无疑就落在了更具经验的游戏公司,一些游戏仅仅是借用了影视的部分元素,因此双方矛盾相对较少。如游戏《魂斗罗》的主角设计借鉴了电影《突击队员》和《第一滴血》;RARE社1997年出品的游戏《007:黄金眼》也只是借鉴了1995年同名电影的题材,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全新的冒险任务玩法,并作为首款第一人称射击(FirstPersonShooting,简称FPS)游戏,奠定了现实类FPS游戏的基本规则。
即便是2014年2月份上映的《机械战警》(RoboCop)同名正版官方游戏,也发展出诸多新玩法。游戏玩家化身电影中英勇无畏的机械战警墨菲,作战区域进一步扩展至五大区域。其间,机械战警还将接受一系列严格考验。看过电影的玩家更有参与感和代入感,而对电影完全陌生的新手也能找到射击游戏的乐趣。
粉丝向还是大众向?游戏还原度问题被广泛提及,在此背景下,片方在影片制作过程中更需要考虑清楚,影片究竟要高度还原游戏原作,倾向游戏粉丝(即“粉丝向”),还是在“超级IP”的基础上讲述全新故事,以争取更多大众影迷(即“大众向”)。
针对这一问题,育碧影业前CEOJeanJulienBaronnet表示,游戏改编电影并非是对游戏剧情和人物的简单复制。“一些游戏的故事主题,比如自由意志、人的本性、排斥和歧视等,这些话题早就超越游戏,非游戏玩家也可以接受。因此,如果制作方式正确,一部游戏改编电影赢得奥斯卡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离开育碧影业前,Baronnet共完成了5部游戏的改编:《刺客信条》《细胞分裂》《幽灵行动》《看门狗》《疯狂兔子》,对游戏改编电影之道有着自己的理解。“游戏改编电影不仅要求从业者拥有电影制作的相关知识,也要对游戏制作过程有着深刻了解。二者兼有的关键在于和游戏设计者保持紧密联系,并与他们共同寻找最能体现游戏特性的核心创意角度。感受到那些在游戏中花费上百个小时玩家的热情,这对于准确还原游戏世界十分重要。”
同样持乐观看法的还有《魔兽》导演邓肯·琼斯,该影片改编自暴雪娱乐制作的游戏《魔兽争霸:人类与兽人》(1994)。当被问及如何评价此前的游戏改编电影作品时,邓肯·琼斯以“几乎都是‘垃圾’(shitty)”来回复。但他相信,电影《魔兽》“找对了道路”。
由于原作的故事线异常烦琐,这也一度让邓肯·琼斯团队在还原原作时苦恼不已。最终,电影截取游戏的故事开端作为故事线索,成功化解了这一难题。就此,邓肯·琼斯解释说:“电影最大的责任是忠实还原暴雪建立起来的世界观,但同时,我们回到了故事发生的源起,讲述了兽人与人类的第一次接触。我们与暴雪紧密合作,以确认我们在正确的时间线上讲述魔兽的故事。”
游戏公司进军电影业构建新型合作关系尽管佳作难出,但游戏改编影视的广阔前景让各大游戏公司纷纷摩拳擦掌,都想在这一领域分一杯羹。2010年之后,各大游戏公司纷纷成立影视公司,以便在游戏改编上拥有更大话语权。在《波斯王子:时之刃》(PrinceofPersia:TheSandsofTime)的游戏改编电影过程中,游戏公司育碧由于与迪士尼在改编意见上产生冲突,为了日后能更多地控制旗下游戏改编权,于2011年1月成立了育碧影业,此后投资过亿美元拍摄《刺客信条》。2015年,动视暴雪宣布成立暴雪电影电视工作室,首个电影项目确立为《使命召唤》;索尼影业也将旗下游戏公司的《神秘海域》等作品列入影视化计划;就连曾因《超级马里奥兄弟》惨败而拒绝将旗下任何一款游戏用于改编电影的任天堂也于2016年5月宣布正式进军电影行业。
尽管各大游戏公司都创建了影视公司,但具体到一部影片的制作时,依然离不开与其他影视公司的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协调双方矛盾,构建新型的影游联动合作关系,依然是摆在各大游戏公司产品影视化路上的难题。
以《刺客信条》为例,该电影由育碧影业(UbisoftMotionPictures)、NewRegency影业(NewRegencyProductions)、DMC影业(DMCFilms)以及TheKennedy/MarshallCompany联合制作。时任育碧影业CEO的Baronnet解释了与NewRegency的合作。“NewRegency有着和育碧影业一样的独立和创新思维模式。在保持育碧创意和财务灵活性的同时,引进NewRegency的专业制作和发行,可以确保《刺客信条》将是一部尊重电子游戏及粉丝的高质量电影。”
2016年7月,Baronnet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工作室MarlaStudios,基于过往经验,MarlaStudios确立了几条工作原则:工作室与游戏公司共同决定最适合的IP艺术风格;与好莱坞交涉,为游戏公司争取一份能够在制作时保持强势地位且高回报的合同;使游戏公司的主创人员在电影制作的每个阶段都能保持双方深度合作关系。
Baronnet在总结与制作方建立良性合作关系时再次表示,做好一部游戏改编电影有三大要素,“首先,正确的素材选择方能确保电影的特性忠于游戏原作的精髓;其次,拥有游戏版权的公司必须与电影公司谈判,前者要拥有较强的创意控制权,防止电影公司为满足需求而过多更改脚本;第三,来自游戏开发商的代表应自始至终都参与到电影制作中,如此才能保持游戏本质。”
宣发同步联动放大推广效果影游联动作为“双赢”选择早已得到业内认可。对游戏公司而言,电影的宣发及上映可以提高游戏曝光度和知名度,吸引更多非游戏粉丝加入。对于片方而言,游戏粉丝无疑会走入影院,成为影片的初始受众。再加上较强的粉丝黏性以及口口相传的宣传效应,最终也将拉动更多观影人群。当然,这些都建立在游戏和影视的同步推广策略上,否则,知名IP的风头一过,这一拉动作用也将明显减弱。
为了让《魔兽》电影获得成功,传奇影业意识到他们必须争取更多受众,而不仅仅是游戏的核心粉丝。最初,传奇影业只在圣地亚哥的两个动漫展上展示了这部电影的一些镜头,用以吸引“魔兽”的忠实玩家。电影上映后,传奇影业和环球影业开始为广泛推广影片推出更多新举措——特别面向那些从不认为自己是铁杆科幻迷的人。这种联动机制也让片方、游戏公司双方收到了明显成效:电影《魔兽》的全球票房达到4.33亿美元,而在影片上映前,150万用户预先订购了游戏的预售版本。
在电影《刺客信条》制作过程中,育碧方面表示,希望电影除了保留构成其核心的游戏元素外,也在新游戏发布时能与电影的发行联系起来。2013年7月,育碧宣布迈克尔·法斯宾德将成为电影《刺客信条》的演员和制作人。同年10月,《刺客信条》游戏系列新作《黑旗》上线。电影《刺客信条》品牌总监EtienneAllonier在看到即将上映的电影及《刺客信条》将于未来发布的游戏时表示,“相信《刺客信条》所呈现的一切将会让新老玩家激动不已。”
VR等创新元素加持产业前景可期在谈及《头号玩家》成功经验时,裴蓓告诉《综艺报》,“VR先进技术的应用让人印象深刻,这一应用使得游戏和电影实现完美融合,让用户感受到身临其境交互的真实感以及虚拟世界融入真实世界的未来感。”另一位影评人则直言,“斯皮尔伯格定义了未来全新的电影走向:电影不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玩的。”
《头号玩家》的制作采用了动作捕捉、实景拍摄和电脑动画,同时借助VR设备进行协助拍摄,以实现特效的酷炫与真实。这些科技元素的加持,在“讲好一个故事”的核心基础上为观众带来了融合电影与游戏的全新体验,值得国内同行借鉴。
此外,创新还体现在影游联动的游戏随着玩家兴趣和游戏风尚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升级。以任天堂为例,在去年一个财年里,马里奥产品全新系列《超级马里奥:奥德赛》售出1000万套、《马里奥赛车8豪华版》售出900万套。加上任天堂对包括Switch(2017年3月首发的旗舰产品,主机采用家用机、掌机一体化设计)和Labo(新概念NS折纸互动玩具)等设备领域的持续研发,不断提升游戏体验感,直接拉动了这家游戏巨头的年营收额表现。这些创新在为用户带来更多新鲜感和体验感的同时,无疑为影游联动提供了发展新思路。未来,大众对电影和游戏的既有认知或将被彻底颠覆。
“如果制作方式正确,一部游戏改编电影赢得奥斯卡也是完全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