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部剧与一种精神
《平凡的世界》的热播让我们惊喜,在惊喜之余更让我们反思、追问,什么是一部电视剧的灵魂?灵魂在于一部剧的精神诉求,而不在于它“穿”着什么衣服。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初陕北高原黄原地区原西县石圪节公社双水村孙玉厚一家的故事,重点讲述的是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的人生故事。它以一家人的生活变迁映照出时代发展的洪流,真实、生动、深刻地演绎、呼唤出一种精神:自强不息,奋斗不已。正如专家所言,“孙少安、孙少平等男性青年们代表的是改变现实命运的造梦者,虽然这些梦想不过是烧砖挖煤;润叶、兰香等女性青年们代表的是追求个人幸福与内心愿望的觉醒者,虽然她们的梦想不过是嫁一个内心认可的丈夫。这些梦想具体而真切,它们与周围环境、现实处境密不可分,惟其如此才见其真实,才见其艰难。”①《平凡的世界》播出时,60后、70后、80后等几代人共赏一剧,这不仅仅因为小说是他们共同的阅读记忆、精神食粮,甚或是几代人相似的生活体验,更重要的是该剧所激起的他们内心深处无所畏惧、竭力改变贫穷现实的精神斗志,那种勇于尝试、敢于承担、泥泞不止却一次次站起的生活态度与现代理性精神。
相对于现代都市剧的摩登时尚,《平凡的世界》讲述的生活可谓称得上“简陋”。然而,电视观众还是被孙玉厚一家所深深吸引。笔者认为,《平凡的世界》的吸引力来源于两点:一是这一题材让观众重温了那个笃信“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当年因“高考”名落孙山的人们在观剧时一定深有感触。它也让观众对过去的生活进行了一番荧屏巡礼,那一幕幕真实的生活场景唤起了人们对往昔的追忆与感叹。二是该剧所传达出的理想、信念。每个双水村的青年都有自己的梦想,尽管这个梦想有时是如此的渺小,比如进一趟县城、买一头骡子;吃一顿白面馍、当一个煤矿工人。他们会为丢失一头骡子而慌张、烧一窑废砖而痛苦,也会因为有一次拉砖的机会而喜极而泣,他们的悲喜是如此的单纯、又如此的动人。他们的内心在悲喜中起伏,他们的生活在现实的无奈与梦想的奢望中挣扎,他们更是在贫苦的环境与理想的追逐中进退。他们和他们的家庭有甜美也有悲情、与乡邻有贴合也有分歧、和乡村有相融也有断裂。内心的悲喜、命运的起落,这些都足以使这部剧始终保持着充足的张力,进而让不同时代的人从中看到自己、找到自己。
二、一个人物与一种题材
同样是人物塑造,影视剧与小说的塑造方式判然有别。在这一点上,以谁为主人公,与一部剧的主旨追求直接相关。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显然是以农村作为自己的叙述背景,其主要叙述的是农村的变迁。所以,在剧中,孙少安的农村变革之路是当仁不让的主线。该剧从家、国两个层面的“精彩”叙事中层层突出了他的地位。孙少安是当时农村世界里的英雄人物,他有时代弄潮儿敢闯敢拼的冒险精神,有乡村无产者浑、横的游民气质,却又不失乡村伦理中孝义仁厚、勇于承担的侠义情怀。从当今电视剧创作的市场运作和人物塑造典型化出发,再加上演员王雷的出色表演,孙少安这一形象的塑造无疑是成功的。
如何讲述农村,孙少安的故事只是其中的一种。但它的成功,对我们思考农村题材电视剧如何回归、展现、发挥其特有的思想文化价值,却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给我们呈现了人与土地的对话,在这一主题下,关于人性、关于乡村与城市、关于农民个体与民族国家的对话等都出现了无数种可能的探索。“这种探索几乎体现在剧中每一个农民形象的身上。以孙家来说,孙玉厚对土地的坚守、孙玉亭对土地的冷漠、孙少安对土地的创新、孙少平对土地的‘叛逆’,都从不同层面折射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②半个多世纪里两代孙氏兄弟对与他们生死依存的土地的不同理解、选择,形象地演绎出个体、家国之间的复杂粘连,并给出了他们的人生释义。孙玉厚是乡土世界里普通农民的典型,他视土如命、安土重迁,辛勤劳作是他生活的本则,他企望的是乡土世界里的家境殷实、父慈子孝、安然终老。孙玉亭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第一代乡土的叛逆者。如果说,孙玉厚是顺民,那他就是乡土世界里的游民。他对乡土劳作无兴趣,劳作技能更是一无所长。他的“游离”使他对乡村政治秩序中的上层有了朦胧的向往。和父亲一样,孙少安也深爱着这片土地;和父亲又不一样,看着全家辛勤劳作,却依然贫寒的生活现实使他开始反思父亲的“土地是用来种庄稼的”道理是否适用于目前的生活现实。不一样的劳作方式、扩大生产自主权、在自家自留地里建砖厂,同样是土里求食,孙少安开始思索与父辈不一样的和土地的相处方式。当这种希望生活脱贫致富的本能需求和时代改革的呼声处于同一频率时,孙少安就成为了新时代的典型。至于弟弟孙少平,其思想气质更为复杂一些。他在精神气质上更像是上世纪20年代的乡土小说家。他对故乡、对土地的感情非常复杂。一方面,他深爱着养育他的土地,并不断在其中寻找自我更新的力量;另一方面,他又试图挣脱土地的束缚,并最终离开故土。他对土地的“叛逆”,真实还原了农村中现代意识的启蒙过程。
可以说,《平凡的世界》一剧对人和土地关系的再发现,为我们重新思考农村题材电视剧如何重启过去与现在、人与土地的对话,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出路。三、一种言说与一份情怀《平凡的世界》最后一集最后一幕的表现意味深长。春节即将来临,漫天飘雪,平凡的乡土世界里充溢着浓浓诗意。老人孙玉厚带着一家人深情地瞭望着这片热土。导演在这一集多次运用摇臂镜头,诉说着离情别绪、诉说着重逢喜悦。对于剧中人物来说,这是一场期待已久的重逢;对于创作者来说,这是一场深情的告别与祈愿;对于观众来说,这是一场回忆,它关乎记忆,关乎乡愁。
曾几何时,乡村绝不仅仅是贫穷、蒙昧的代名词,它更承载着悠远的民族记忆、回荡着或温情、或热烈的民谣民歌,温暖着游子、家人思乡、原乡的心灵祁望。乡村承载了我们这个民族太多的精神记忆。而今,如何挖掘这些精神记忆,如何重塑文化传统,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电视理应肩负起这些文化担当。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对陕西民歌的采用值得肯定。
在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以陕北民歌信天游为主的民歌贯穿始终,具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歌是这部电视剧叙述内容上的元素、表征之一,但民歌所起的作用远不止于这些。首先,民歌唤起了观众的内心。任何由名著改编的电视剧都很难将小说中的内容完美地转化为电视画面。但是,音乐的融入,却能将观众代入其中。音乐表现了它所能竭力表现的,同时也蕴含了让人们去进行情感的反刍与反思。围绕主人公孙少安,无论是创业的波折、爱情的挫折还是亲情的复杂曲折,音乐胜于也好于词语的表达。其次,这些民歌与剧中人物的生存状态紧密联系,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还表现出一种饱含生命质感的感性情绪。总之,音乐能展示人们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情感,它有时比演员的表演更能打动人心。
农村,有太多的故事,电视剧如何讲述农村,《平凡的世界》提供了一种可能。同时,这个成功“可能”的出现,不是为了让同类题材电视剧去重复、去照搬,而是给后来者以参考、激励,让我们共同去讲更多个有关乡村的好故事,去筑梦乡村、筑梦中国。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十七年文学’中农村题材小说发生学考论”(13CZW072)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阎晶明:对当代中国文艺的启示价值,《文汇报》,2015年4月1日,第11版。
②董军:乡村梦、城市梦与国家梦—从《平凡的世界》看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未来出路,《中国电视》,2015年第5期。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责编:胡斌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