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审美化的表达

审美化的表达

时间:2024-10-30 12:11:10

电视剧《海棠依旧》的创作和成功播出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重要收获,也是一次成功的创新探索。作品以审美化的表达,颂扬了人民总理周恩来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对党无限忠诚的高尚品德。

在电视剧《海棠依旧》中,十分成功地、创造性地利用海棠花来进行审美化叙事。在电视剧的影像叙事中,影像在叙事上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影像要告诉我们“这是什么”,这是由于摄影机具有逼真的记录功能所决定的;第二个层次是影像的叙事功能,即电视中呈现的影像都是经过艺术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的,具有相应的叙事功能;第三是影像的表意、象征功能。在《海棠依旧》这部作品中,海棠花的影像具备了这三个方面的艺术功能。

首先,表现了海棠花的自然美。海棠花的美是根据自然事物的本身而来。它春季开放,花呈粉红色。剧中西花厅的院内,巨大的海棠树几乎覆盖了院子。每到春天,海棠花竞相怒放争艳,粉色的、白色的海棠花繁花似锦春满园,美丽、温暖。

其次,海棠花的叙事功能。这是指海棠与叙事有关,与人物有关,与情节有关。其实,海棠花的自然美就已有了它相应的叙事功能。比如,一天夜里,毛主席和周总理在海棠树下交谈,两位领袖把海棠花的品性与建国比为“雨中的海棠”,从而使我们看到了两位领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不可动摇的决心。

剧中的海棠花、海棠树或作为叙事元素,或作为叙事的空间,将它与人物的情感、故事情节甚至矛盾冲突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有意味”的叙事。

其三,海棠花的写意和象征性。我们知道:“人们在欣赏自然美的时候,往往伴随着社会生活的联想,往往渗透着观赏者的社会理想和思想情操。”这就要求影像在再现现实中被摄对象特征的基础上,尽量让其情感符号给观众以丰富的情感启迪、深邃的情感意境,来揭示出影像的象征性意义。

周总理和邓颖超结婚四十周年那天,孙维世带来摄影师在白色的汉白玉桥上和茂密的白色海棠花下,给周总理、邓颖超戴上红花后照相,以洁白、清纯、崇高的美,象征了两个人爱情的美好、幸福。

剧中将海棠花作为人物情感的象征符号,这对表达人物的情感起到了很有效的表意作用。比如用海棠花来赞美周总理与病魔作顽强的拼搏,是对生命的一次又一次颂扬。周总理第一次去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他站在西花厅院子的石桥上,仰头环视白色的海棠花,无限眷恋地说:“我冷落它了,这几年海棠花什么时候开的,什么时候凋谢的,我都记不清了,对不起啊!”周总理要进行第一次大手术离开西花厅时,一面是满院子盛开的海棠花,另一面又是满院子飞飞扬扬飘落的海棠花雨。花随人性,花雨既是写落花给人带来的伤感,又是表达了观众对周总理病情的担忧之心。周总理第三次手术之前回到西花厅请弟弟周同宇全家和警卫战士、秘书在海棠树下吃饭,这是周总理最后一次看海棠花,他无限感叹地说:“今年花开得早⋯⋯再不回来看看,花真要落了⋯⋯”当周总理逝世的噩耗传来时,人们哭了,花也哭了。周总理逝世时值冬季,海棠不会开花,但花通人性,植物之花是不会开,但人们心灵的海棠花却开了,海棠花伴随了总理二十七个春夏秋冬,此时花飘花落,象征着对周总理逝世的巨大悲痛和哀思、缅怀。

演员孙维民成功地塑造了周恩来形象,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审美化的表达。

第一,形似和神似。《海棠依旧》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领袖人物周恩来的传记剧,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很重要。再现和重构周恩来形象,这既是还原历史,忠于历史的必须,也是取得广大观众审美认同的必须。演员孙维民通过创造性的艺术劳动,较好地做到了对周恩来形象形似和神似的表达。所谓形似,是指演员扮演的角色在形体、动作、面部特征—眉毛、脸部线条、脸型、脸上的痣以及说话时的声音、声音节奏、表情、走路的速度以及微微弯曲的右臂等等都比较逼真。

所谓神似,就是演员所扮演的角色尽力去追求生活中周恩来的人物情感及表达,追求角色在一定空间环境、社会环境里特殊的情感和气质。人的气质既是人的生理现象,也是人的心理现象,它是人在一定的、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也是与人物的性格和他所经历的革命斗争以及他的信仰、理想和个人品德休戚相关的。周总理身上所传达出来的气质、精气神,既是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也是他个人的文化精神、道德精神长期修养而成的。《海棠依旧》中孙维民塑造的周总理形象,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位胸怀经世之志,以天下、国家、人民为己任,有着崇高爱国情怀和强烈责任意识的伟人。厚德载物、忍辱负重、鞠躬尽瘁、忠诚于党,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这是历史真实的周总理,也是我们在《海棠依旧》中看到的艺术真实的周总理。作品将历史真实的周总理和艺术真实的周总理比较完美地统一起来,将形似和神似较好地统一起来。

第二,人物的动作性是孙维民塑造周总理形象的基本手段。电视剧艺术是动作的艺术(但不排斥人物语言的重要性)。虽然舞台艺术中人物也有动作,但他们的动作是高度夸张、变形的。而电视剧人物的动作是生活化的,犹如你在生活中见到的一样。生活化的动作性叙事是电视剧表演艺术美学的特征,也是电视剧美学特性的要求。黑格尔指出:“能把一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事实。”这就告诉我们,在电视剧中表现人物性格最有效的手段是动作,这也是一个演员表演人物形象、创造人物形象最基本的手段。所以,“无论是一个静思独处的内心矛盾,以至于竞赛争夺、追杀格斗、生死战乱这些外在形态更为鲜明的运动,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动作组成,并可以通过银幕特有的方式再现得淋漓尽致”。郑洞天虽然针对的是电影而言,但同样适合电视剧艺术。在《海棠依旧》中,当周总理得知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消息时,长时间地坐在桌前静思;在万隆会议期间,当国民党特务尾随并枪击周总理时,他临危不乱,泰然处之,健步走向会场;周总理亲自带两个泰国小朋友常怀和常媛逛街买糖葫芦、风车等玩物;毛主席接见尼克松之前,周总理为毛主席系上中山装的领扣、弯下腰去为主席穿上鞋⋯⋯在《海棠依旧》中,这样的动作性叙事太多了。演员的责任就是根据剧本的提示展现人物合情合理的动作,甚至还要在历史文献资料中去挖掘,从而创造出形神兼备的周总理形象。

第三,在《海棠依旧》中,演员孙维民努力做到了用人物语言的性格化、语言的动作性,准确而又生活化地塑造周总理的形象。

比如周总理严厉批评陈毅在阿尔及尔犯错误这场戏中:(生气)周总理背对镜头站在书橱前,听到陈毅来“请罪”认错的声音就转过身,用手指敲着桌子大声说:“胡闹,(快步走到陈毅面前)你无组织无纪律,这是不允许的,(严厉)你上任第一天我就跟你讲过,外事无小事,管住你的嘴巴!(加重语气)你的一言一行,代表的不是你自己,要慎之又慎;(责问的口气)你是中国的外交部长,不请示、不报告,就擅自在那里放炮表态,你有调查研究吗?你了解人家政变是什么原因吗?这是亚非会议,从筹备到今天发生了多少事情,你凭什么说要必须召开,而且还要开好?谁给你的权力?这是国际影响问题,你要向中央、毛主席检讨⋯⋯”这段台词鲜明地表现出周总理的性格特征;连续四句责问极富动作性的台词和语言的逻辑性,准确地反映了周总理思想逻辑的缜密;也表现了周总理坚持原则,坦荡、适宜、直率对待同志的态度。

《海棠依旧》不是一部强情节化的电视剧,而是一部具有散文化和一定诗意化风格特点的电视剧。“散”是这部剧的一个特点,但作品却做到了“形散”而“神聚”,以“神聚”统“形散”。那么作品是依靠什么做到“形散神聚”的呢?是依靠正确的结构。这部作品叙述了周总理在新中国建国以来的27年人生历程,但同时又是人民共和国建立、发展和壮大的历史,几乎囊括了共和国所经历的全部重大事件。另一条叙事线是表现周总理和他的战友们的深厚友谊。还有一条叙事线是周总理与家人关系的叙事线。作品中涉及人物之多、事件之多、范围之广,而且人物之间、事件之间往往相对独立,这就是“散”。那么,要把这个《海棠依旧》的故事讲清楚,讲得条理清楚,讲得好看好听,就要设立一个故事的叙事中心,周总理就是这个故事的叙事中心。这个叙事中心也就是全剧的结构中心。剧中所有的人物、所有的事件都和周总理有关系,都围绕着周总理进行叙事,把那么多的人物和那么多的事件都有序地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统一的故事,这就是结构的力量和魅力。统观全剧,周总理形象作为结构的中心,一是以周总理的动作线(或性格发展线)来结构全剧,二是以作品的主题思想来结构全剧。《海棠依旧》正是从这两方面结构全剧,才使得这部具有散文化特色的叙事作品做到了“形散神聚”的完整,形成了统一的艺术美。

对于大型电视剧《海棠依旧》来说,全剧对于光线的处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光在电视剧中既是一个必需的技术,因为没有光就没有电视剧,又是艺术的语言,富有艺术美的感染力。艺术家在电视剧里对光的造型处理过程中,在完成光的技术必需之后,又需在两个方面对待它;一是选择,即是选择剧情气氛要求和塑造人物形象所要求的理想的光美感效果;二是创造,即是通过人工的手段用人工光创造出模拟自然光效果的光的美感效果。电视剧中光所造型的艺术感染力,是由光的美感激发出人的情感而形成的。光的感染力是指光的造型效果和光作为“艺术语言”来刻画人的性格特征,表达戏剧气氛,烘托戏剧冲突等情感意义。这里就《海棠依旧》中对周总理形象和蒋介石形象的光线处理进行一些简要的解析:

对周恩来总理形象的光的处理,采用的是纪实性的自然光手法。这一光的造型是追求光的真实性。西花厅是作品中最重要的叙事空间,也是周总理出现最多的空间。导演陈力说:“为了选取该剧的主场景—周恩来办公、生活的西花厅,剧组跑了全国很多影视基地和景区,最终选定河北正定荣国府影视基地。其院内巨大的海棠树枝几乎将整个院落覆盖了,与剧情和主题十分贴切。剧中每一个道具都参照了实物复制,大到飞机、军用地图,小到总理办公桌上的铅笔、稿纸、电话机、手表、放大镜等都力求真实”。真实、历史真实、历史文化的真实,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生命。西花厅空间的真实,应该也包括光的造型真实。西花厅是平房、室外有较宽的走廊和房檐,这就会挡住一部分太阳的直射光,使室内主要在天空的散射光照明之下。摄影师和照明师根据西花厅空间中这一自然光照明特点,结合人物和摄影机调度,与摄影角度相结合,确定了对周总理进行光线造型的基本方案,即以侧光作为人物主要造型光、用略大的光比。这就能比较生动地刻画出周总理脸部生动的线条、脸部轮廓特征,恰当的明暗关系有利于表现出周总理外柔内刚、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也能生动地表现周总理面部皮肤的质感。随着岁月的流逝,周总理已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且身患重病,这一光线处理的原则,让我们看清周总理面部皮肤质感已显得粗糙了,皮肤也松弛了,颧骨突出,腮部凹下,整个面容清瘦。我们在画面上看到了一个心力交瘁的周总理形象,一种心痛之情油然而生。光线刻画了周总理的外形特征,也激发了观众的审美情感。

《海棠依旧》中对蒋介石形象光的造型处理,是集中刻画他的内心情感。如作品中采取对比的手段,一方面表现开国大典的情境,雄伟、明亮、色彩庄重,极富中华民族特色的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而镜头转向蒋介石在办公室内:夜景,三台台灯发出暗淡的光线,低调的光线造型成为空间的基调;对蒋介石以侧逆光为造型光,人物光比大,往往呈现出半剪裁效果,与北京天安门的明亮效果形成鲜明的对比。对蒋介石办公室的低调光造型处理形成沉闷、压抑的造型气氛,从而很好地表现了特殊的戏剧气氛:蒋介石情绪低落、神情沮丧,对他在军事上、政治上的失败处于无可奈何又不甘失败的心境。低调的造型、侧逆光的人物造型、大光比,以暗色的人物服装和陈设道具、静态(坐或站)的人物动作和静态的构图形态构成蒋介石的人物造型基调。万隆会议中暗杀周总理失败,美国总统访华以及中美公报的发表,在二十六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席位并驱逐了国民党的代表等等。如果说,剧中对周总理、西花厅的光的处理是纪实性的话,那么对蒋介石和他所处空间的光的处理则具有写意性特点。写意是一种艺术手段,这一艺术手段所营造的造型气氛和戏剧气氛能够准确、简练地表现出蒋介石面对一个又一个失败时所传达出来的惨淡、悲哀的命运体验。

电视剧是声画艺术,或亦称视听艺术,声音已成为在电视剧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叙事元素。《海棠依旧》的结尾处以在周总理逝世的追悼会上念悼词的声音作为画外之声叠加在另外时空的画面上,这样的人声和画面结合的声画对位处理,可以表现出声音的独特艺术张力和艺术感染力。

“今天,我们怀着极为沉痛的心情悼念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久经考验的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念悼词的声音以画外人声被处理在六组不同空间、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物的画面上:

第一组:在邓小平的悼词声中出现六个空镜头—周总理的病床和床上的小书桌、医疗小组的办公桌、周总理会见外宾的会议室、西花厅海棠花花落纷纷、满地的海棠花飞扬。床空人已走、花落人已走。这六个空镜头与悼词的声画对位处理,深深地激发起人们对周总理逝世的无限悲痛及缅怀之情;

第二组:在邓小平的悼词声中,毛主席在菊花书屋,朱德在家里以极其沉重的心情喊着“恩来”;

第三组:在邓小平的悼词声中,耿飚、黄镇等人失声痛哭;

第四组:在邓小平的悼词声中,泰国的常媛、常怀及他们的父母在家中的周总理灵堂前失声痛哭;

第五组:在邓小平的悼词声中,周总理的弟弟周同宇及全家人胸前戴着小白花,手中做着小白花;

第六组:在邓小平的悼词声中,周总理的灵车车队经过天安门广场,在十里长街上行驶。人民群众以热泪、哭声送别他们的好总理。

这是声画对位的声音艺术处理,这种手法完成了声音和画面各自的艺术表现力,又通过声画组合将邓小平悼词的理性思维—对周总理丰功伟绩的评价和画面的形象思维和谐结合、相辅相成,从而焕发了观众的审美情感,使其进一步体会作品的无穷艺术魅力。

(作者单位: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责编:莎莎)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