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剧首次将目光聚焦于基层司法部门和法务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作品从多方面艺术地呈现了中国基层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基层法律部门的实际运行以及基层法务工作者开展工作的实践等“中国式经验”,被称为国内首部“草根法治剧”。
一、艺术呈现中国基层司法的社会基础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既包括物质基础的现代化,也包括精神文化领域的现代化。自党和政府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以来,这一目标被不断细化。其中,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既注重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更注重实施法律的民间社会基础建设。因为只有深耕于中国社会的法律法规顺利贯彻执行,才能规范个人和组织的行为,使社会良性运转,使中国真正实现法治文明。正是在这一方针政策影响下,中国在立法、执法过程中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加强法制社会的基础建设,即强化普通群众的法律文化基础、增强对法律的认识和尊重程度等。
电视剧《小镇大法官》将更多的镜头给了青山市荷塘这个小镇上的各色人物和他们的生活境况。电视剧从百姓的真实想法和对法律的诉求与期待出发,而不是刻板死守现代法律程序,让观众看到法律的柔性而不是强硬,看到法律的人性而非不近人情,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坚定了群众对法律的信心。该剧第一集就上演了高大宽出狱后找义弟(同时也是判他入狱的荷塘法庭庭长)王德忠“报仇”的闹剧。高大宽把自己入狱的原因归咎于王德忠及其代表的法庭,而不是从自身违法犯法的角度认识问题,这其实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基层群众中部分法盲的真实法律意识。此外,高大宽恨的不光是作为法官的王德忠,更恨作为自己亲戚的王德忠;因为按照中国熟人社会的行为逻辑,王德忠在亲戚高大宽犯法后,应该偏袒他,公器私用帮助他逃脱法律的制裁。这些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常见的中国式处境,几乎每一位司法工作者都曾遇到过。电视剧通过“小镇”的法治建设生态环境,透视了中国大社会的法制建设民间基础,以此收到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
二、客观呈现基层司法部门的运行现状
在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的发展远远领先于乡村。正如在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在组织化、科层化和法制化方面率先取得了突破,成为乡村追赶和模仿的对象。在乡村法制化方面,由于人才稀缺以及机构设置方面的限制,乡村基层社会一直不能完全实现城市中的“依法行事”,而是大多优先选择“私了”。这一现实问题在电视剧《小镇大法官》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近年来,自“三农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以来,反映农村、农民和农业的文艺作品日益增多,“三农”逐渐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大众视野。各个电视台的司法栏目也对基层司法建设有所关注,通过这些节目使普通大众了解法律法规,是普法的重要渠道。但电视剧这一更容易被大众接受的艺术形式却对基层司法关注较少,因此行业剧在基层司法建设的推动上将大有作为。
《小镇大法官》作为司法行业剧,一改传统影视剧紧盯城市律师、法院的做法,将镜头直指乡村法官和法务工作,给行业剧带来新鲜血液。荷塘镇法庭作为一个基础司法的全景式场景,让全国观众首次走进乡村的法制生活中,看到现代法治文明和传统乡村纠纷并存的现实,看到基层司法部门的有待完善与人才困境。在第三集中,法庭的年轻法官姜浩严格按照司法程序,给高大宽的离婚诉讼立了案,而作为乡村一分子的法官王德忠却盘算着如何劝义弟高大宽不要离婚,由此致使新老法官双方首次出现矛盾。小小的荷塘法庭新老法官在同一案件上却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和对策,这其实代表了中国的司法现实,即如何处理好法与情的关系,使法律更好地服务于百姓。电视剧通过激烈的冲突将这一现实暴露出来,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第十集中,郝大妈的赡养案悬而未决,郝发财找王德忠大闹。而此时高大宽也来找王德忠吵闹,乱哄哄的场面让肖丽云看到父亲作为庭长的不易。电视剧通过这些场景让观众认识到基层法庭面临的实际困难,看到基层司法工作者的艰辛与不易,而这才是基层司法的真实生态。
三、用轻喜剧形式表达司法工作者的中国式智慧
在一般的文艺叙事中,法庭作为法律发挥功用的场域,集合了法官、律师、原告与被告、旁听者,刑事案件或民事纠纷多是被严肃地呈现,观众通过这些镜头或文本,看到了法律的威严和司法过程的复杂。涉及法律的文艺作品,大多采用严肃的表现手法,观众感受到的多是紧张严肃和法律的冷面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法律的积极效应。而现实中,法律不光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哲学和智慧。法律的存在是为了保障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法律题材文艺作品只有传递了这一观念,才能不断满足观众的期待。
《小镇大法官》不仅是一部关注基层司法的电视剧,同时也是一部司法主题的轻喜剧。在幽默和笑声中,以王德忠为核心的法官们把群众的各种纠纷处理好,让双方握手言和。该剧打破了观众收看司法题材电视剧时的沉重感,也让这一现实题材更加深入人心。剧中讲述了王德忠这样的基层法官在处理乡民纠纷上的“十八般武艺”,让观众看到基层法官早已熟谙跟乡里乡亲们打成一片的方式方法,用巧妙而又让人哭笑不得的方式取得乡亲邻里的理解与信任,这正是一种中国式智慧的体现。剧中王德忠的话“把法庭开到离老百姓很近的地方,把矛盾解决在当地,把纠纷扼杀在摇篮里”,深刻道出了司法工作的本职。这种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基层实践经验的智慧与现代法律相辅相成,让基层民众感受到法律的温度,看到法律的人性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司法本质。
四、通过现实案例传递“依法治国”理念
当前,我国已步入依法治国阶段,法律从各个层面保障着国家、社会的正常运行。因此,法律题材影视作品也主要围绕法律在实际运行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叙事。按照文艺创作规律,现实题材的影视作品应结合社会现实进行创作,把故事叙述得尽可能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如此方可打动观众。近年来的法律题材影视剧,尽管看起来是现实主义风格,但剧中案件大多依靠“套模式”来虚构,因此这些涉及法律的剧情总与现实中的法律事件有着较大差距,观众看不到法律现实的复杂性,难以产生共鸣。在这种情况下,法律题材影视剧不仅无法吸引观众,更不能有效传递“依法治国”的理念。
作为一部接地气的法治题材电视剧,《小镇大法官》在演绎基层法庭法官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同时,借助荷塘法庭的诉讼、调解、庭审等具体程序,让观众真正感受到“依法治国”的理念。《小镇大法官》不走老路,不讲大都市、大法庭发生的惊心动魄大案件,而是聚焦在小乡镇、小法庭办理的“鸡毛蒜皮”小案件上,这在近年的同类题材影视剧中是较为少见的。剧中涉及的真假离婚、老人赡养、环境污染等案件,都是观众在现实生活中直接或间接遇到过的,这些虽不是大案要案,却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考虑到当前社会在依法治国进程中常见的“法与情”纠葛,剧中加大了这一内容的戏份。在表现王德忠充分尊重乡土熟人社会的情感逻辑的同时,也展现了他依法办事的法务人员形象。剧中,他做了三件事:第一是亲手把义弟高大宽送进了牢房;第二是把非法集资的杜鹏送进了监狱;第三是协助公安机关与走私犯罪团伙斗智斗勇。透过王德忠这一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到法务工作者秉公执法、执政为民的真实工作状况;也为在新一轮司法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司法工作者如何处理好执法办案过程中法与情的关系提供了积极的借鉴。
(作者单位:南昌理工学院政法学院/责编:谈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