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水形物语》中的隐喻和主旨分析

《水形物语》中的隐喻和主旨分析

时间:2024-10-30 09:44:50

“无法触及你的形状,我知道你存在于我的周围,你的出现让爱情充盈我的双眼,我的心为之柔软。因为你在这,也在那,你无处不在。”在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大放异彩的影片《水形物语》包揽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多项大奖,同时获得了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与第75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导演。这是一个关于“人鱼情深”的浪漫故事,墨西哥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在此之前以《潘神的迷宫》、《环太平洋》而被人们所熟知。他擅长在影片中运用各类隐喻手法,通过扑朔迷离的隐喻与象征表达影片的主旨情感,在魔幻与现实的契合中传递理想主义情怀,《水形物语》亦是如此。对于该片所要表达的主旨内涵存在着多种解读,本文主要从具有代表性的几个观点出发来解读在浪漫主义情怀下,隐秘在“水的形状”中的人物诉求与情感表达。

一、“边缘人”说:由共情所引发的

哑女、人鱼、同性恋者、有色人种、间谍……《水形物语》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都是处于少数群体的边缘人。“边缘人”这一心理学名词是与“中心人”相对的。这一群体的形成往往是由社会、经济、宗教、文化、家庭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他们游离于主流社会和主流价值之外,通常是精神上的先行者,有着自己独特的理想与信念。在《水形物语》中,处处可见这样的“边缘人”形象。

故事发生在1963年冷战期间的美国,女主人公伊莉莎是一名哑女,她在政府实验室工作,年幼时的一场大病夺走了她的声音,此后她一直在沉默中过着形单影只的生活。她感到孤独,却无处可说,亦无人可说,伊莉莎所代表的是女性失语者的形象。伊莉莎的房东是一名老画家,且是一名同性恋。他有一颗温柔的心,因为喜欢店员会一直去买难吃的派,打开冰箱时里面放满了只吃了一口的派。老画家所代表的是不为当时社会所容纳的同性恋群体的形象。伊莉莎的工友泽尔达是一名婚姻不幸的黑人女性,善良乐观的她并不能在婚姻中获得幸福感,泽尔达代表的是有色人种群体形象。男主角—“水中神秘物种”,甚至不是人类,而是某种拥有神秘力量,被人类所恐惧、敬畏却又想加以利用的形象。这些被主流群体所排斥的“异类”们互相拥抱,在社会的发展缝隙中寻求着一丝生存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伊莉莎对人鱼所产生的感情,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一种基于同样的“边缘人”身份而产生的共情。“我能感受到他的孤独”,这是伊莉莎想要拯救人鱼的想法在遭到老画家的质疑后所极力表达的,“我是什么?我张开嘴巴,和他一样。我不发任何声音,和他一样。那又如何?现在我的一切和我所经历的,都把我引向他。当他看向我的时候,他看着我的方式,他并不觉得我缺少什么,也不会觉得我是不完整的。他看到的我,是真实的我。他见到我很快乐。”从这段“独白”中,我们可以看出,伊莉莎深知自己的不完整,并因为这一不完整而深感痛苦,同样“不完整”的人鱼反而比人类更让她感到放松。他们因同样的孤独而相互吸引,也在彼此的孤独中感知自我。从这些处境迥异但同样孤独的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到导演苦心营造的、处于冷战背景下的微型社会。在看似平静的气氛下涌动着不安的情绪,而处于少数群体的“边缘人”压抑着自我,等待着得到救赎。电影《水形物语》二、宗教说:神与凡人,背叛与救赎

另一种观点认为,《水形物语》是一部具有浓厚宗教意味的影片。影片曾多次提到人鱼的“神性”,他在南美洲那片神秘的土壤被发现,当地人把他供奉为神。中弹未死后,理查德说“原来你真的是神”。影片始终萦绕着一种幽暗神秘的氛围。人鱼究竟从何而来?影片未曾详细介绍。人鱼能够让他人的伤口快速愈合,也让秃顶的老画家长出了头发。凡此种种,都是人鱼所显现出的“神迹”。而由此,以理查德为代表的群体对人鱼的迫害隐喻为人类对神的背叛,以伊莉莎为首的人们对人鱼的救助与奉献便是凡人的自我救赎。当伊莉莎第二次与人鱼见面时,给了他一枚鸡蛋,鸡蛋是卵子,隐喻着生殖,这是一种献祭行为,到最后,伊莉莎更是将自己奉献给“神”,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

在“宗教说”的观点看来,反派理查德是人间的统治者,拥有着压制众人的权力,在他的统治下人们无法发声,他代表着渎神的社会权威,理查德与人鱼之间,实际上是君权与神权之间的较量。此种观点依托于导演一以贯之的表现风格。《水形物语》中的伊莉莎与人鱼,隐喻的是虔诚的信徒与神。神来到世间拯救众人,受尽苦难,也曾被背叛,但终有信徒追随左右并最终获得重生。

世人爱神,神爱世人。追随神的脚步的众人在神性的感召下展现了人性。老画家与泽尔达一开始并不支持伊莉莎的拯救人鱼行动,但终究在良心的指引下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影片中人鱼所隐喻的神,并不是某种具体宗教中所宣扬的上帝,而是人类历史上永恒赞美的不朽的神,它超越了种族的界限,跨越了时空的屏障。不知从何处来,也不知往哪里去,但永远生生不息,那便是—爱。在它的指引下,背叛了自我的人找到回归本心的路,渴望救赎的人重新拥抱了生命的美好。我们在影片中所能获得的是包容、善意与生命的力量。

三、爱情说:极致浪漫的唯美爱情

“爱情说”的观点与视角相对简单,它并不否认片中存在的复杂隐喻,认为伊莉莎与人鱼之间最终联系、也是最重要的情感,是纯粹的爱情,是源自个体魅力而互相吸引的普遍情感。这份爱情简单而美好,未经世事、一尘不染,亦不求回报。该观点主张无需过分关注对因果关系的纠缠,而应该把视角投向两个主体的个性特征与情感诉求。

伊莉莎,一个刻板单调生活的清洁女工,定时起床,煮一个鸡蛋……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平凡的生活。但她知道该如何取悦自己,让自己快乐起来,内心也有着对美的向往。路过展示美丽衣服的橱窗她会驻足观望、拖地时也会雀跃地跳起舞来。影片所塑造的是一个矛盾却不乏生动的女性角色。影片运用了丰富的色彩意向来展现伊莉莎遇到爱情前后的内心转变。从冰冷沉闷的墨绿色到生动明亮的红色、从头上的发带到脚上的皮鞋,细节的转变体现着主人公情感的波动,是爱情点燃了伊莉莎,成为了她生活中一抹艳丽的色彩。

人鱼,在人类社会中没有建构的标签,他神秘的同时也有一颗柔软的心,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好奇。他喜爱伊莉莎放的音乐,会在逃跑途中被电影院里的画面吸引注意力,也会温柔地抚摸小猫的头。伊莉莎是一名哑女,人鱼不会人类的语言,他们之间甚至没有普通意义上的言语交流,而是靠着眼神与表情,这样的爱更加纯粹,穿透了语言的修饰,直抵爱的本质。那便是超越一切的、永恒的、纯粹的爱。在导演所建构的童话世界里,现实世界中的人们亦能感受到如此浪漫唯美的梦境,在爱里,有缺陷的彼此变得完整,心中亦不再有世俗的壁垒。无法实现的梦,仅仅旁观亦觉柔软动人,或许这便是影片的真正魅力所在。

《水形物语》在各大颁奖礼上收获满满,在国内上映后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对该片的主旨内涵持不同观点的人们都能在影片中找到有力的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看法。在人们争论不休的同时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正是该片的独特之处,开放性的结局留给人无限的遐想。《水形物语》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童话世界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光明与黑暗的交织,为我们带来了自由与希望。影片结束,灯光亮起,现实世界中的人们可以带着从中汲取到的爱与勇气继续前行。

(作者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语言与传媒学院/责编:胡斌毅)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