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对未来持乐观态度,热衷收购
绝大多数中国企业高管对未来三年企业营收的增长前景具有信心。《中国资本市场洞察调研》显示,从0到10为增长信心打分,0代表“毫无信心”,10代表“极具信心”,近四分之一的受访者选择10分,四分之三选择6分或6分以上。本次报告于2016年7月至9月间向中国企业高管进行调研,收到108家中国企业的答复,其中76家为私营企业,32家为在中国内地或中国香港、北美和欧洲上市的公司。
虽然看好中国经济的人数超过看好全球经济的人数,但是看空者的比例亦是如此。在参与此次调研的受访对象中有48.6%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将减速,而46.2%预测全球经济增长将减速。即使中国经济降温,大部分公司仍然正常开展业务,这意味着他们将继续利用资本市场为增长提供资金。在接受访谈的32家上市公司中,约43.8%的公司计划在未来24个月举债,有31.3%的公司计划增发股票。或许更令人深思的是,我们调查的相当多公司计划在未来两年中开展合并和收购。有40.6%的受访对象计划开展境内并购,28.1%计划参与跨境并购。同样有28.1%的公司筹划新的战略联盟或合资项目,9.4%的公司考虑退市。中国上市公司显然觉得自身具备充分的财务实力并计划付诸实施。
另外,根据这份调研的相关数据可知,中国企业除了对未来三年企业营收的增长抱有信心,而且在未来24个月内也十分关注并购。其中40.6%的企业对中国国内并购感兴趣,28.1%则关注跨境并购。私营企业也热衷并购,38.2%的私营企业在未来24个月内有国内并购计划,22.4%则在关注国际并购。
中国企业:进一步全球融资,谋求海外上市
《中国资本市场洞察调研》显示,中国上市企业对增长的预期和收购计划都将涉及筹措资金。其中43.8%的企业计划在未来24个月内发行债券,31.3%将要增发股票。私营企业更依赖以股权投资带动增长,48.7%的私营企业计划在未来24个月内进行股权融资,而计划举债的公司比例仅为21.1%。部分公司先前曾上市:3.9%的私人公司计划从境内市场重新上市,而2.6%希望在境外再次上市。但更多公司从前从未上市。
即使在中国内地市场上市估价更高,但中国企业依然寻求在海外上市。此调研发现,30.2%的私营企业计划在未来两年内上市。约11.8%的私营企业,或近40%正计划IPO的企业表示,他们更倾向于在海外市场上市或再上市。在计划股权筹资的公司中,14.5%的受访私人公司正在筹划境内IPO,而有9.2%在考虑境外IPO。显然为数颇多的受访企业希望低调开展股权筹资。IPO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有:公司自身的业绩、市场条件、参与项目的专业方的工作质量、交易后的业绩。而中国企业为上市选择证券交易所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因素:上市流程是否透明、上市是否具有便利性、股票交易市场是否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二级市场是否更为成熟以及估值。
上市流程的透明性
具备相对透明的上市流程很重要。从参与此调研的私营企业中,约有11.8%的公司正计划未来两年在境外上市或再上市。这个比例看似不高,但在整个调查研究对象中仅有30.2%的公司打算在该期间上市,因此所占比重亦相当可观。中国证监会要求监管机构的批准证明公司适合上市,但在中国境外的交易监管机构(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做法是确保公司提供有意义且透明的披露信息。普华永道中国资本市场及会计咨询服务部合伙人LauraButler指出,有意向上市的公司认为在美国上市“更能够自己掌握命运”。
上市便利度
在参与调研的研究对象中有51.2%认为上市的便利度是确定上市地点的重要因素,其中又有许多公司看重最短上市时间,以及是否具备容易遵守和实施的监管框架。在问及上市地点时,上市便利度最受关注,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最大的担忧在于监管部门审批所需的时间。此外,其他担忧还包括IPO窗口可能关闭,因为中国证监会曾屡次暂停新公司上市,这样时而停止然后启动的审批流程意味着本地公司难以确定是否能够在境内市场上市。
股票交易市场的流动性
在参与此次调研的研究对象中,有64%认为股票交易市场流动性是决定上市地点并成功上市的重要因素。股票交易市场的流动性取决于处在运转中的有价证券数额和准备进行交易的市场参与者的数额。高流动性的有价证券拥有充分的供求者,乃至随时可以成交。流动性不足的最大问题就是会导致二级市场交易不活跃,进而使投资者对债券投资越来越谨慎,并倾向于买入持有的策略。通常流动性强的有价证券能以较低成本换为现金或从现金换为证券,从而对有价证券的投资者带来较大的效益。
二级市场的成熟性
二级市场也称证券交易市场,是指对已经发行的证券进行买卖、转让和流通的市场。成熟的二级市场有以下四点作用:第一,促进短期闲散资金转化为长期建设资金。第二,调节资金供求,引导资金流向,为商业的直接融资提供渠道。第三,二级市场的股价变动能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经济情况。第四,维持股票的合理价格,交易自由、信息灵通、管理缜密,保证买卖双方的利益都受到严密的保护。
估值
中国内地与其他市场的估值差异明显,以2016年10月13日为例,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约为15.44,低于美国部分指数,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市盈率高达42.86,令香港、美国或欧洲市场的当前估值都相形见绌。造成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在于中国股市的主体是散户,这个群体容易受四处泛滥的阵发性投机影响。尽管如此,ICR董事总经理JeremyPeruski认为,中美市场的估值差异并不像平均值表现的那样显著。由于中国股市波动性较强,估值差异也不太可能持久存在,估值会上下波动,世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高准表示:“目前,不同市场之间估值差异巨大,但美国市场已历经多年的运行;随着中国市场趋于成熟,估值差距也会逐渐缩小。”
通过观察本地市场中名列前茅的估值,发现它们高度集中于每个板块中最大的几家企业,JeremyPeruski还指出:“拥有上述令人瞩目估值的公司数量相对稀少,并且肯定偏向与精英企业。”
美国上市环境吸引发展阶段的公司
对于处在早期发展阶段的公司而言,在美国上市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第一,美国的上市环境较中国而言要宽松许多。“中国的许多高增长公司目前正集中力量增加用户和市场份额,尚无法盈利,”普华永道的Butler指出:“就接纳和投资处于上述发展阶段的公司而言,美国的上市环境要宽松许多。”
第二,中国公司利用在美国上市作为海外业务增长的跳板。“对于真正具有全球战略意识,也就是希望建立全球客户基础或开展全球经营的公司,美国上市将给予它们开启全球市场大门所必需的信誉度,”世达律师事务所的高准表示:“这是发行人可能考虑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愿意并努力满足目光挑剔的美国投资者群体,对于原本在境外市场籍籍无名的公司而言,能够大大提升其公关形象。
第三,美国的双类别股权架构上市方案使得所有权结构更具灵活性。对中国公司尤其是蓬勃发展的高科技企业最有吸引力的可能是美国双层股票结构。借助这种结构,公司创始人可以在吸纳投资者资本的同时保持投票控制权,这也是马云决定让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的主要因素之一。阿里巴巴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上市项目,筹资额高达250亿美元。
中国企业面临的风险
中国企业仍面临一些风险因素。例如,中国企业担忧融资成本。《亚洲金融》杂志请受访对象对增长前景面临的主要经济、政治、社会和环境风险进行排序。在《中国资本市场洞察调研》中表明,中国企业的营收增长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五点:一是能否以合理的成本获取资本,二是汇率波动,三是税负增加,四是监管政策,五是地缘政治的不确定。
其中51.9%的受访对象认为能否以合理的成本获取资本是自身面临的最大威胁,33.3%的受访对象认为汇率波动有可能妨碍公司的增长预期,29.6%的受访对象担心税收增加,24.1%的受访对象担忧监管问题,担心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的受访对象也占24.1%。受访对象表示供应链中断、要素价格上升、政府解决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的对策、社会不稳定性等也会使得企业面临风险。
另外,在此次调研中还表明中国企业的营收增长前景面临的主要潜在业务威胁有技术变化的速度(33.3%),新的市场进入者(29.6%),消费者支出和行为变化(27.8%),缺乏商业信任(26.9%),缺少重要技能(20.4%)和应对危机的准备程度(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