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提升中国出口含金量需推动软性制造

提升中国出口含金量需推动软性制造

时间:2024-10-28 02:40:08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专家张海冰指出:当很多企业还在致力于技术升级和管理改进,力图由此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时,全球制造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软性制造”。为了满足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国制造业未来应从“软性制造—软需求—软价值”的角度重新定义所生产的产品,进一步明确向“软性制造”转型的方向和路径,以切实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美国从贸易逆差中赚取利润的秘密

自1994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2015年曾达到5670亿美元的高峰,占当年GDP的5.34%;2017年仍有4380亿美元的规模,占当年GDP的3.46%。但从产业上看,中国目前的贸易格局实际上是担顺差之名,却未享相应的顺差之利,大量出口的中低端工业品消耗了中国国内的能源原材料,加重了环境负担,却只能获得低廉的利润,而一部分中高端商品,仍然是跨国公司利用中国的劳动力和制造业产能实现的加工贸易,形成的顺差由中国承担,利润却归跨国公司。

中国“担顺差之名,却未享相应的顺差之利”,美国却能够从逆差中赚取利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的很多跨国公司实际上在以海外生产的方式,出口其高软价值产品,而这些产品所蕴含的软价值,实际上计入了生产国——例如中国的出口,利润却落入了美国跨国公司的口袋。

举例而言,苹果公司目前在美国本土基本没有组装工厂,所有在美国以外的市场销售的苹果产品,都是在美国以外的工厂(如位于中国的富士康)组装、然后由苹果公司的渠道发售的,这些产品不会体现为美国的出口,它蕴含的软价值,即由硬件设计、软件编程、用户界面设计、APP生态圈等等,由美国本土苹果总部的工程师、程序员、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消费者的感受、口碑和传播形成的价值,随着这些硬件产品的销售也成为苹果公司的收入,本质上是一种软产品的出口。数据显示,2017年苹果公司的销售收入2292亿美元中,有63%是在海外市场销售的,其中又有约64%是软价值带来的收入,却记入了中国等生产国出口收入,美国的贸易逆差看起来增加了,实际上享受到了利润。

这种在制造过程中,通过创造性思维活动,使得软价值在产品总价值占比超过50%的制造模式,我们称之为“软性制造”。当很多企业还在致力于技术升级和管理改进,力图由此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时,全球制造业正在发生远远超出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改善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所能描述的巨大变化。这种几乎可以重新定义制造业变化的新特征,就是“软性制造”。

软性制造:价值创造新规律

软性制造之所以成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大趋势,其根本原因在于,工业化社会后期,消费者的需求更多地向审美、品位、个性化等精神体验层面提升,这种需求我们称之为软需求。软需求的不断增长,激发了产品创意、研发、设计、推广、营销等环节价值创造能力的不断增强,与此相对应,单纯物质生产环节的价值创造能力相对萎缩。

在工业社会,制造业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或硬需求而存在。例如,生产运动鞋就是为了在跑、跳、打球时更加便捷,满足的是硬需求;到了工业化社会后期,运动鞋成为一种文化消费品,年轻人不仅在打球运动时穿着,而且拥有一双名牌运动鞋是时尚的标志,而能够拥有一款限量版的AirJordan,简直就能在朋友圈引发羡慕的高潮,成为受崇拜的偶像,这时的运动鞋,帮助运动的功能不仅存在而且大大提升了,但是在创造价值的能力上,这种“硬功能”却退居幕后,让位于满足心理需求的“软功能”。

在软需求增长强劲、硬需求增长趋缓的大背景下,那些仅仅专注于硬价值的企业,生存越来越困难,其根本原因就是人类通过加工自然资源创造价值的能力,已经进入了简单复制即可成倍扩大的阶段,但这种生产方式创造价值的能力,也进入了迅速下降的阶段。例如,在平地上建设一个年产上百万件服装的工厂只需要10个月时间,建设一个年产400万台电视机的工厂只需要14个月的时间,而建设一个整车组装厂只需要24个月的时间——只要资金到位,没有任何技术问题。这样的生产能力意味着饱暖丰足的生活,曾经是人类梦寐以求的,但当庞大的生产能力真的来临时,新的矛盾出现了——简单加工自然资源的生产方式,已经不再能创造出原先那么多的价值,生产就意味着滞销、挤压和亏损。

而与此同时,主要依靠软投入创造软价值的高端制造业,则一直处于稀缺状态。新款苹果手机供不应求,耐克限量款运动鞋发售时遭遇抢购,购买特斯拉汽车需要排队,中国游客到日本抢购马桶盖……都是软性制造满足软性需求的典型案例。

软性制造的特点是,一方面,它需要企业加大在科技、设计、品牌、文化、感情等方面的投入,创造出更加符合消费者需要、贴近消费者感受的产品,这是价值创造的第一阶段;另一方面,它也需要消费者在使用中不断体会、评价、传播对产品的印象和感受,这是价值创造的第二阶段,可以说是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创造了商品的价值,这是从事软性制造必须把握的根本特点。

因此,我们在苹果手机、耐克运动鞋、特斯拉电动汽车等商品的消费群体中,看到了独特的“产品粉丝”现象,“果粉”们在不断交流使用苹果产品的技巧、体会和新品的消息;耐克运动鞋的粉丝则会在网上对新款限量版评头论足;驾驶特斯拉的车主也形成了独特的圈子,他们的评价、态度和口碑,是实现这些商品增值的重要推动力。

而中国制造目前还缺乏这样的“产品粉丝”,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中国企业还没有掌握软性制造的“两阶段”价值创造法则。其实,在茅台酒、中华烟等老名牌身上,我们已经看到了软性制造规律发挥作用的成功案例。比方说,对于不爱喝酒的人来说,所有的白酒都是一口辣乎乎的东西,毫无吸引力,甚至让人反感;但是对于那些对白酒有所了解的人来说,喝茅台跟喝一般的白酒是完全不同的:

喝茅台喝的是2000多年的历史——据说茅台镇一带早在公元前一百多年生产的枸酱酒就让汉武帝喝了以后都认为“甘美”;巴拿马博览会上闻香惊人的传说,红军长征路过茅台镇时以茅台酒解乏、治伤的故事,都让饮酒者在喝茅台酒的同时,感觉自己与一个国家的长远历史相联系。

喝茅台喝的是国酒的地位——周恩来总理对茅台非常推重,当着尼克松的面在国宴上点燃酒杯里的茅台酒是那么潇洒,而尼克松回去给家人展示时却差点引燃白宫……喝这样的酒,是不是有一种与伟人比肩的感觉?

同样,喝茅台就喝的是成就,是地位,是经济实力……这些未必能明言但肯定存在的心理感受,将茅台与一般的白酒,甚至其他的名酒们都显著地区别开了。赤水河畔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精深的酿造过程,只是创造茅台酒价值的第一阶段,喝茅台的人群,对茅台酒的不断品鉴、欣赏、传播,则是创造国酒价值的第二阶段,而且是更重要的阶段。

为了满足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为了扭转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顺差很大、利润很少”的窘境,中国制造业应从“软性制造—软需求—软价值”的角度重新定义所生产的产品:手表不仅仅是计时工具,而是一种与珠宝具有同样属性的奢侈品;手机不仅仅是通讯工具,而是一件与时尚、体验、品位、审美相联系的智能终端;汽车不仅仅是四个轮子的代步工具,还可以是移动居所、移动办公室乃至一件艺术品。同时要高度重视消费者创造价值的“第二阶段”,不断研究形成“产品粉丝”的规律,让制造业产品不再随着使用过程磨损折旧,而是在时光流逝中不断增值。

对于全球制造业而言,这无疑是一次超越传统技术进步和管理改善的革命。无论是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还是德国的《工业4.0》,实际上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实践着软性制造的理念。中国的部分制造业先进企业,如华为、海尔等,也在事实上践行着软性制造,给产品赋予更多软价值。

在欧洲,华为正在试图建立一种前卫潮流的形象。据华为欧洲消费品总监介绍,“我们在欧洲从2011年开始做品牌,遇到了很多坎坷。差不多从2016年开始,可以说终于实现了华为在欧洲的立足,无论是媒体、消费者还是行业,都认可了华为从廉价中国产品(ChinaCheap)到中国创造再到引领技术潮流的形象转变。”在2018年《福布斯》全球品牌价值榜单中,华为排在第79位,较上一年增长又前进了九位。

中国国内领先的运动鞋制造商安踏,聘请AdidasHoop的前首席设计师RobbieFuller担任首席创意官,今年3月推出了以NBA金州勇士队球员汤普森和他的爱犬为设计元素的KT系列球鞋KT3-Rocco,在旧金山NiceKicks鞋店限量发售,引发当地年轻人排队购买,有的甚至提前四个多小时就在门口排队,这也是中国品牌球鞋首次在美国引发排队抢购的热潮。

海尔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就提出,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应创造用户终身价值即“软价值”,而非仅仅产品本身。先进制造业企业已经迈出软价值创造的步伐,更多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在软性制造变革方面仍然大有可为。

实施软性制造战略:新时代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道

《中国制造2025》把创新驱动放在首位,并提出了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质量与品牌建设,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业等战略思想。我们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向“软性制造”转型的方向和路径,以切实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首先,引导中国制造业深刻理解中共十九大关于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围绕更多、更深、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主攻方向,开发软性资源,增加软性投入,发现既有软性需求,发掘潜在软性需求。着力培育一批“中国的苹果”、“中国的特斯拉”、“中国的默克”、“中国的耐克”等软性制造领导者,树立中国制造新形象。

其次,引导中国制造业转变竞争策略,提升软价值创造能力。进入新时代,企业既要通过研发设计、创意创新、产品升级、文化传播、品牌塑造等,不断提升产品软价值,同时也应注意把握软性制造的新规律,研究和实施有效的市场开发与竞争策略。从国内外一些企业的实践看,在产品定位上向中高端靠拢,在产品供应上保持一定的稀缺性,往往不失为提升软价值的成功之道。以葡萄酒为例,它本应是一种以满足软需求为主、软中国价值含量较高的产品,但遗憾的是,中国国内葡萄酒领军企业没有意识到这种产品供给与需求关系的特质,大都坚持中低端的定位,在红海市场靠价格和销量展开竞争,结果不但降低了自身产品的软价值,还将中高端市场拱手让给了更会打造和实现软价值的国外同行。

第三,引导中国制造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更多软投入代替硬资源投入。软性制造和软价值创造规律表明,通过增加软投入提升产品软价值,往往比通过增加硬资源投入更能提升产品价值和竞争力。在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审美取向越来越趋于返朴归真的背景下,日本家居用品“无印良品”在设计中有意识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宣传一种“通过对自然素材和性能的追求达到质朴”的理念,反而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第四,引导中国制造业由生产性思维向创造性思维转变,挣脱自然资源与环境的束缚。乔布斯用苹果手机重新定义了手机,马斯克用特斯拉重新定义了汽车,摩拜、ofo重新定义了自行车……当企业家真正从消费者的体验出发,用创造性思维赋予产品越来越多新属性时,就会逐渐使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不再集中在重复性生产环节,并自然而然地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经过一定的量变的积累后,人们就会发现,这个企业的价值创造的主要源泉已不是自然资源,而是人的资源;价值创造已经主要不是依靠简单劳动,而是更多地依靠智慧;这家企业就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束缚,进入“用智慧创造财富,用体验实现价值”的新范式。

软性制造是新时代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势所趋,是满足新时代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也是转变中国对外贸易“赚顺差不赚利润”的重要途径。中国应当逐步减少低附加值含量的工业品出口,大力推进技术、品牌、文化、设计等软价值含量较高的软性制造产品出口,不断提升中国外贸的含金量,为切实有效地推进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价值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中的地位,打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