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心理咨询为什么这么火

心理咨询为什么这么火

时间:2024-10-28 11:59:39

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

近几年,随着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心理健康需求呈爆发式增长,许多人通过当面、语音、视频、在线留言等方式纷纷向心理咨询机构、互联网心理咨询平台或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咨询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不少高校也陆续成立心理咨询中心为校内师生提供服务。如果想接受心理治疗,医院精神科甚至出现一号难求的情况。

《纽约时报》日前撰文指出,近年来,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在中国逐渐成为热门话题,线上心理咨询或线下面对面的服务越来越受欢迎。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撰文称,中国心理健康医疗是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有2亿到3亿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抑郁、焦虑和失眠位居前三位。中国大概有1.9亿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壹心理咨询运营负责人李可指出,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大众对心理咨询的关注度逐渐上升。从百度热词搜索指数看,2011年平均为1678,到2016年增长到5613,转折点出现在2015年,由前一年的2500上升到4230。

依据《中美移动互联网心理健康市场研究报告》中所指出中美比较数据来看,2014年美国心理健康市场的规模为1790亿美元,人均花费560美元,中国心理健康市场的规模为140亿美元,人均花费11美元,仅是美国的1/50。

从事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人员,满打满算仅有2万余人,而他们所要面对的是2-3亿服务对象,无论是从社会需求角度还是市场发展角度,心理咨询师都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朝阳职业。

由于专业人才短缺,心理咨询资格考试及相关培训也变得火热起来。据统计,全国精神卫生服务机构不足2000家,精神科医师只有2万余人。而心理咨询师培训市场从2003年起每年增长50%。即便如此,中国心理咨询师尚有百万的缺口。

心理咨询曾经很“冷”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心理咨询在中国是个不太受欢迎的冷门行业。中国心理咨询行业起步较晚,虽可追溯到1985年,但直至2001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开始推行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制度,心理咨询师才成为一种职业。

而发达国家的心理研究、心理咨询体系十分完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1000人中就有一个心理咨询师,许多家庭还有自己的私人心理医生。心理治疗还被纳入医保体系,费用可以报销。在美国,有30%的人定期看心理医生,80%的人会不定期去心理诊所,甚至总统的心理问题也无法隐蔽。从1972年开始,美国政府就在白宫特别设立“总统心理健康委员会”,专门为总统提供心理咨询。

正是由于对心理咨询的长期忽视,才使我国的心理咨询体系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而忽视的背后,既有文化传统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张璐璐说:“中国的心理咨询在很长时期内不受重视,这与国民性格、文化传统、价格-医疗体制和心理咨询需求供给矛盾等有关。”

一方面,东方人性格比较含蓄内敛,不习惯将自己的情感和烦恼直接表达出来。特别是受中国独有的“耻感文化”影响,多数人认为心理疾病是一种难以启齿的羞耻事情,公开这些信息会伤及自尊,而且在一个缺乏信任感的社会里,泄漏自己的心理隐私往往有安全上的顾虑。

心理咨询行业在中国发展滞后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医疗制度和收费问题。有些人对于心理咨询能治病不相信,觉得是骗人的,而且收费“太贵了”,许多精神疾病的药物都不包含在医保的报销名单之下,通过医疗保险报销心理咨询的费用更加不可能。

一位精神科心理医生表示,过去很少有医院开设心理咨询服务,即使开了科室,心理咨询师也很少超过10个,远无法满足患者需求。这有体制原因,心理咨询尚未纳入医学体系,缺少晋升、发展空间。

年轻人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据壹心理提供的报告显示,心理咨询热度排名前十的城市主要位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北京、上海需求尤为强烈。在咨询问题中,恋爱咨询占比达20.7%,心理健康占19.4%,婚姻家庭占比19.1%。

从年龄分布看,20-29岁是心理咨询最核心人群,其次是30-39岁,这两个年龄段占比达85.3%。小于19岁的用户主要关注焦虑、抑郁、恐惧等。

医院的就诊人群也以中青年为主。“这与承担压力的年龄分布有关。大多是自己或家人、身边同事朋友发现患者情感或精神行为有异常,才来就医,很少有人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一位精神心理专家说。

近年来,因心理问题导致学生自杀或虐待同学事件经常见诸媒体报道中。中国曾经是一个很重视婚姻和家庭伦理的国家,但现在不少人的婚姻状况很糟糕,许多孩子过早地成了“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引发一系列心理疾病。

即使正常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也普遍缺失。独生子女,背负了太多的情感负担,背负了家人太多的期盼。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文化心理和“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应试教育影响下,中国孩子从小就不得不接受来自家庭和学校的精神压力。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陈默在接触了8000个家庭案例后,对中国“90后”及“00后”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表示忧虑。她说,当今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情感负担,“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有六个人围着他,这六个人会把最好的付出给他。那么六个人爱一个孩子,你能体会到这个孩子的感受吗?你知道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吗?他内心里面的苦闷你知道吗?”

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三学生找陈默教授咨询,他们所有的症状都是一样的:到了高三不投入学习,整天看手机和小说。他们想考大学,还要考好的,但他们焦虑不堪,他们怕考不上或考不上理想的大学,觉得对不起家里人。

陈默教授指出,如果孩子在学校、在家里都要面对一群焦虑的人,人人对孩子拉橡皮筋,老师在学校里不停地强调考试、学习;孩子回到家,家长也在强调考试、学习,那孩子可能就完了。跟焦虑的人在一起,会疲惫不堪,我们孩子所遇到的压力是全世界没有的。

当今的孩子对个性化生活要求非常高,展示自我,雁过留声。如果你要压抑他,他就抗争,甚至逆反。如果老师、家长强大,是不可战胜的,孩子反抗的能量应付全部转移到内心,结果各类精神问题都出来了,导致现在15岁以后的孩子,神经症高发。

《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报告也显示,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出现焦虑症状,12%存在敌对情绪。而且这个触目惊心的数据还在不断地增长之中。

经济社会变化太快?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与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水平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变革相伴而来的文化式微、阶层撕裂与认同缺失,引发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

2016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华泽集团董事长吴向东提交了一份关于提升国民心理健康水平的建议。他在建议中称,中国社会和经济变化太快,健康保障不够,工作压力大,城市生活的污染等都给现代人心理造成很多问题。

他在建议中援引作家余华在小说《兄弟》的后记中的一句话说:“一个西方人活400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40年就经历了。”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十年以来,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阵痛转型期,城镇化、互联网化、房价高企、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等带来的工作生活压力,抑郁症、拖延症、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等新型心理问题成为流行的“时代病”。除了年轻人心理问题频发,在日益“空心化”的农村,在快节奏和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的城市,老年人群体也成为“沉默的抑郁者”。

世界卫生组织此前的一项数据,中国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占所有疾病发病率的20%,高于世界平均发病率。

吴向东在建议中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国民心理健康问题严峻,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和人民幸福水平的提升。但目前大部分中国人只能依靠内在或者周围朋友家人的方式来缓解心理问题,没有专业服务的途径,心里服务也缺乏隐私保护等法律框架。

在调研中,他还发现,中国对心理从业人员要求较低,缺乏相关法律的支持,国民对心理疾病的重视程度不够。国内心理健康的专业服务途径匮乏,心理专业工作者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

“在美国,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心理学家、心理健康师、社会工作者和精神护理人员约30万人。而在中国,通过资格考试的心理咨询师只有约2万人。国内一线城市心理咨询师的收费已经达到300~1500元/小时,价格之高已经让普通人难以承受。”吴向东指出。

按照以上推算,吴向东称,中国未来十五年内,需要200万到300万名心理咨询师及相关工作人员。

庞大的需求缺口造成近年来心理咨询师成为热门职业。这个本应专业、谨慎、充满人文关怀的行业,私人诊所、网络平台乱象丛生,不但管理混乱,部分从业者缺乏系统培训,甚至可能出现漏诊误诊,造成二次伤害。目前大部分心理咨询培训都交给市场上形形色色的培训机构,而且授课老师流动性很大,师资是否具备授课资格也值得考虑。

正是看到行业乱象层出不穷,国家正在制定心理咨询师考试新标准,拟将现有的三级、二级、一级考试改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考试,以后报考心理咨询师的难度将大大提高。

据了解,目前我国专业的心理服务机构主要类型有医院精神科、心理科;隶属于精神卫生系统,从属于医疗机构中,对普通人群、心理行为问题人员及精神疾病患者(包括其他科室躯体疾病共患精神疾病的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其他精神卫生服务等门诊、医疗服务;大、中、小学校心理机构;公益性援助机构;残联、妇联的NGO心理援助机构;社会化心理服务机构;“互联网+心理服务平台”。

鱼龙混杂的市场现状也成为乱要价的根源。精神医学专业医院的心理治疗最便宜,以北京安定医院为例,其依然执行着十多年前的收费标准——一般的心理咨询每20分钟收费20元,具有副高职称的心理治疗师每20至30分钟收费50元,正高职称心理治疗的收费标准是60元。

咨询价格比医院稍高的是设在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据了解,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单次咨询的收费标准是100至300元,个别资深教授的单次咨询收费为600元。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收费标准约为单次150至600元。

在商业机构,咨询费几乎没有标准,从每次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更有甚者,单次婚姻咨询收费可高达200万元。

北京大学医院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心主任方新认为,从保证咨询效果的角度出发,心理咨询的收费标准不宜过低,更不应该提供长期的免费咨询。

“目前主要问题是心理健康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与专业人员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资本与行业管理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对心理咨询师考试的评价无法承担重任。还有就是互联网的冲击、变化与心理健康理论、技术发展滞后之间的矛盾。”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说。

针对以上问题,吴向东在提案中提出四条建议:一是国家应该考虑修订《精神卫生法》,大幅增加心理健康相关的法规内容;二是提升心理学专业教育的质量,支持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的发展,鼓励更多高素质的年轻人投身到这个有巨大社会价值的事业中;三是加大心理健康的宣传力度;四是把“心理治疗”全面纳入医保范围,减轻患者负担。

消费升级与政策支持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万国际元和人口比重最高年龄段在46岁左右时,一国将进入消费快速升级期和消费支出高峰期,消费需求将实现从生存型、数量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中国当前正处于这一阶段:2015年人均GDP接近1.2万国际元,消费观念转变,消费升级需求迫切;社会人口结构变化,45-49岁人口高峰期临近,品质消费、享受消费需求增加。

目前,中国户均可支配收入在5000元/月~8000元/月的“新兴中间层”和1.2万元/月~2.2万元/月的“中上层”人群比例不断提升。这两个人群的消费特点是对价格不敏感,更加注重消费体验。他们更加关注健康问题,有意愿也有实力为其投入更多成本。

BCG(波士顿咨询)和阿里研究院合作报告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城镇消费增量的81%将来自上层中产及富裕阶层消费者(年收入超过2.4万美元)。到2020年,上层中产及富裕家庭数量预计将翻一番,达到1亿户,其消费预计将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长;相比之下,年收入在1.0万美元到2.4万美元的家庭,其消费年均增长速度仅为5%。

中产阶级、富裕阶层、“80后”“90后”、银发族、“她经济”等消费主力人群的悄然变化,将推动心理咨询市场日益壮大。当然,心理咨询应该服务于大众群体,而不能是有钱人的“游戏”。心理健康服务业的有序发展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继而规范。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服务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第五章第三节“促进心理健康”中指出“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

今年年初,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22个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民心理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到2030年,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普遍提升。这是我国首个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宏观政策指导性文件。

《意见》提出,积极推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充分发挥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帮助公民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更好地进行人生选择,发展自身潜能,解决生活、学习、职业发展、婚姻、亲子、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困扰,预防心理问题演变为心理疾病,促进和谐生活,提升幸福感。

倡导大众科学认识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疾病对健康的影响,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贯穿终生,逐步消除公众对心理疾病的病耻感,引导心理异常人群积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专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要主动发现心理疾病患者,提供规范的心理疾病诊疗服务,减轻患者心理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意见》在组织领导和工作保障中要求,卫生计生部门牵头心理健康服务相关工作,制订行业发展相关政策和服务规范,指导行业组织开展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心理健康服务相关法律及制度建设问题。综治机构做好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并将其纳入综治(平安建设)考评内容。宣传、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部门负责协调新闻媒体、各类文化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心理健康服务项目价格政策。教育部门负责完善心理健康相关学科建设,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健全各级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科技部门加大对心理健康服务相关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财政部门加大心理健康服务投入并监督使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的规范管理。工商部门对未经许可擅自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机构,依有关主管部门提请,依法予以吊销营业执照。

此外,加强对心理健康数据安全的保护也非常重要,需要国家及地方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护机制,防范因违反伦理、安全意识不足等造成的信息泄露,保护个人隐私。

50%据统计,全国精神卫生服务机构不足2000家,精神科医师只有2万余人。而心理咨询师培训市场从2003年起每年增长50%。即便如此,中国心理咨询师尚有百万的缺口。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