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柏慧李宏龄,著名晋商,清末票号改革家.."/>
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山西票号改革先驱李宏龄

山西票号改革先驱李宏龄

时间:2024-10-28 03:09:05

文张柏慧

李宏龄,著名晋商,清末票号改革家。因经营票号而卓立于当时商界,创造了不少商界奇迹,在当时不只是个一般的商人,而是一位具有政治头脑,观察事物敏锐,对时事有一定了解,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商人。

李宏龄在担任蔚丰厚票号分庄经理期间,值时局激烈动荡,先后发生了甲午之战、庚子事变、两宫去世等事件。在时局变故面前,唯有李宏龄的“蔚丰厚”票号这一枝独秀,不仅能免遭损失,而且资产还大幅增值,想必与其独具远见、主观努力、灵活处事、信义为重和开拓精神是密不可分的。陈立三在《平遥李君墓表》中称赞说:“君虽治商,而好读儒生性理诸书,有所得报,膺而躬行之,所与游多一时知名土。”

征战商界名震京师

李宏龄(1847-1918),字子寿,清平遥县西源祠村人。平遥县是山西票号三大帮之一的根据地。其先世也曾以业商致饶,后遭战乱中落。李宏龄自幼好学,因家道中落,入钱铺学徒。清同治七年(1868),21岁的李宏龄凭着好相貌、利索的嘴皮子和写得一手好字等硬件,经同乡曹惠林的推荐,顺利考入当时赫赫有名的“蔚丰厚票号”,成为票号伙计,开始了为期三年的伙计生涯。

蔚丰厚票号的财东是山西介休北贾村侯氏,资产很雄厚。据《清稗类钞》记载,侯氏资产达七八百万银两。李宏龄因其办事干练、忠诚、吃苦耐劳、任劳任怨,逐渐为主事者所器重,先后被调往北京、上海、汉口等分庄任经理等职务40多年,成为当时身份显贵的“银行”金领,对票号的保全及发展其功甚大。李宏龄为人极重义气,事业发达后,不忘当年的保荐入号人,当曹惠林病故后,曹家极为贫寒,李宏龄便主动负责赡养其妻儿子女十余年,直至其子女长大成人,能自谋生计。

光绪十九年(1893),李宏龄由京赴沪途经扬州,适值分号接总号电示,不得收上海汇银,否则以违犯号规论处。扬州分号经理白子直大为作难。李宏龄遂直言道:“应照收无误,如总号见责,由我负担,与分号无关。”年终结账,扬州分号获利三万余银两。李宏龄到达上海后,发现经营疲软,生意清淡。调查核实,得悉主要原因是经办人员对官银汇兑的库费、平码等规定不熟悉,服务客户不及时。即加强训练,将其有关事项一一罗列,让伙友们熟记,为客户提供及时便利的服务,因此上海分号很快兴隆起来。

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李宏龄赴汉口任分号经理。初到任,即命伙友将所有外放款收回。八月汉口遭乱,伤数千人,烧毁房舍货物无数,不少票号因放款无法收回而受到损失,甚至歇业。独蔚丰厚票号未受其累。其不仅主持商务,而且关怀下属疾苦,发现不少伙友因不适应南方气候,健康受损,面黄肌瘦。多次向总号去信,建议以铁路开通之便利,可改变过去“三年一下班”(三年内可回家度假半年)的旧章程,让驻外从业人员经常短期回家轮休,体现关心之情。

光绪二十九年(1903),李宏龄又调北京任分号经理。时经八国联军侵略和掠夺,京城经济遭严重破坏,市面谣言四起,人们纷纷向冶炼金银业的炉房提兑现银,致炉房败在旦夕。李宏龄分析形势,认为各行各业利益相连,如果炉房度不过此劫大量破产,必将产生连锁反应,影响整个商界。李宏龄亲自出面联合同业,以巨款接济炉房,市面渐趋稳定。光绪三十四年(1908)冬,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先后去世,京城银市动摇,炉房再次出现危机。李宏龄又联合同业予以支持,士农工商各界“莫不交口颂李君才贤”,盛誉其“独以任侠识大体”。

票号改革孤掌难鸣

1897年,随着中国通商银行的成立,现代制度下的银行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一直到1911年,全国已经有30家银行。清政府此时颁布了《试办银行章程》,仿照西方银行的模式,对银行设立给予肯定和支持。

不过这些变化并没有被山西票号的东家和大掌柜们察觉,他们依旧沉醉在票号的辉煌之中。1904年春天,李宏龄给平遥总号写信,建议成立股份制银行,并且认为“时不可失,机会难再,宜早不宜缓也,宜速不宜迟。”写完信后,李宏龄又特意挑选了十三张描绘北京风光的明信片寄回平遥,恳请在山西深宅大院里的东家掌柜们出来“走一走”。

但大掌柜毛鸿翰却对推动改革的李宏龄心怀猜忌,并带了口信给李宏龄,口信的内容是:“关于合组银行的事大家都说是你的主意,这件事你不必再张罗了。”此后,收到来自京城李宏龄的亲笔信,毛掌柜一律扔到书柜顶上,看都不看一眼。他甚至认为“银行之议,不过是李某人自己想发财罢了。”

1914年日升昌票号倒闭,天津《大公报》在描述当时情况时用了这样的语言:“彼巍灿烂之华屋,无不铁扉双锁,黯淡无色,门前双眼怒突之小狮一似泪下,欲作河东之吼,代主人喝其不平。”这样,李宏龄等发动的票号改革计划,就在毛鸿翰为代表的一些守旧势力的破坏下,成为泡影。

著书立说百年沉浮

民国2年(1913),年逾花甲的李宏龄离开了北京,回到平遥老家。得知李宏龄回乡,有好友前来拜访,看到李家的宅子寒酸不已,他提出自己出钱在旧宅旁再盖一所新宅,算是送给李宏龄的礼物。新宅盖起来了,可是少有人知,曾经呼金唤银的李掌柜居然盖不起房子。有人问及:李家什么多?什么少?答曰:书多,钱少。

据说,李家的书多得放不下,以至于柜上柜下、桌上桌下全都是书;小孩子走路摔一跤,低头一看也是被书绊倒的。可是李家的钱的确是不多,日常生活与普通百姓毫无两样,根本不像是一个大掌柜的家庭。

1917年,李宏龄翻检旧稿,将任职时往来信函汇编成卷,成《同舟忠告》与《山西票商成败记》二书,于民国六年自费石印传世。书中对山西票号业的发展壮大和失败做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介绍,为后人研究票号史留下极其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在《同舟忠告》中他把票号的事业比作一叶扁舟,浮沉于惊涛骇浪的时局之中,他认为票号的最终失败天灾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票号同仁不能同舟共济,只在设法玩弄权术争夺名利。他留下一个愤愤不平的命题:我想问一下金融界和经济学界的有识之士,票号的集体性破产,是这个行业本身不行了,还是办公室政治所致?

民国7年(1918),李宏龄病逝于平遥故里。纵观历史,山西商人在明清称雄商界五百年,而以清代山西票商为最,曾一度执金融界之牛耳。在当户部筹办大清银行时,山西票商一再错失良机,拒绝了参加筹办大清银行的计划,致大清银行改由江浙绸缎商筹办,终以葬送自己为结果。而李宏龄发动票号改革的远见之举如能实行,则山西商人的辉煌或可继续。尽管“诸大号主者皆不用”,结果,“不数年国变作,全国叔扰,汇商业遂不支一一如君言”。但李宏龄的票号改革思想,确实代表了当时商人中的进步思潮。由此,李宏龄作为一个商人,他的远见卓识确属不易,值得后人借鉴和思考。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