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共鸣;对外传播
DOI:10.19422/j.cnki.ddsj.2018.06.002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总目标,也是中国希望与各国共同努力的大方向。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深刻、全面、系统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在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2]2018年3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正式写入宪法。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回答了中国外交何去何从、国际秩序如何构建以及人类未来如何发展等重大问题,是新时代中国担当大国责任,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的体现。拓展新维度,传播好这一重要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对外传播工作的新使命和新指南,具有重要意义。
对外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鲜明的历史文化特色和显著的当代价值,对破解当今世界对立和分化难题具有启示意义。对外传播好这一理念,有助于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推动构建国际新秩序,促进全人类共同长远繁荣发展。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表达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构建中国特色国际话语的有益尝试,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根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源自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国际理念层面的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外交思想的一面旗帜。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弘扬和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它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大同思想、天下为公、“和合文化”等思想的精髓,旨在实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共存秩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中华文化兼容并包的特性和中华民族的智慧,主张通过相互理解、相互帮助以实现共同发展。
同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助于中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传承中国一贯以来坚持和践行的国际主义精神及外交原则。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两个重要论断的提出,源自60多年来新中国和平外交的核心价值,[3]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思想精髓,需要大力对外传播与推行。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共商共建共享,是回击所谓“中国威胁论”和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有力抓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合作共赢为核心,旨在通过寻找各国利益交汇点扩大各国共同利益,强调同舟共济,实现全球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外交场合明确提出,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一起实现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中国分享发展红利,与各国人民共同发展的博大胸怀的体现。然而,由于中西长期存在的制度、意识形态差异和中国实力的不断提升等原因,西方媒体所谓“中国威胁论”仍不时泛起。从炮制“锐实力”概念到渲染“中国渗透论”,从歪曲中国国际影响力到诋毁中国科技发展成就,所谓新一轮“中国威胁论”含有明显的价值偏见,是对中国发展道路和成绩的歪曲解读。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拆穿和反击所谓“中国威胁论”的有力证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目标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理念体现出中国超越对立思维,旨在推进世界各国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思想本质,显示出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在互联互通的国际趋势下,国家间具有诸多利益交汇与共同点,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此环境下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国际社会发展需求。同时,由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内容带有普世情怀,易使世界各国产生强烈共鸣,因此提升这一理念的国际传播度和认知度,有利于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和国际认可度。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人类未来发展和共同命运,为世界发展走向提供思想良方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和平与安全,通过推进新型全球化,推动人类携手发展,确立人类美好未来发展道路。它顺应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潮流,倡导满足人类长远发展诉求和利益,将国家发展与人类发展紧密相连,具备全球视角和未来眼光。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科学判断,指出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等许多共同挑战。国际社会缺乏普遍共识,导致人类未来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困难,而民粹主义、零和思维、冷战思维等极端思想也无法为人类未来发展提供指引。人类社会需要确立体现新的价值共识的全球治理体制机制以满足人类社会未来发展需求。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体现了中国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清醒认识和美好期待,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创新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和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立足全球性问题,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推动建立一系列联系与沟通机制,有效提升了中国话语权,致力于勾画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图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发世界共鸣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价值和世界意义已逐步获得国际关注与认同。根据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开展的全球调查数据显示,有64.4%的海外受访者对“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的说法表示赞同,有66.8%的受访者对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持积极看法。通过对外传播,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影响日益广泛。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载入多项联合国决议
从2017年2月至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至少三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例如,2017年2月10日通过的“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呼吁国际社会本着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加强对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4]3月23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4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粮食权”的两个决议,明确表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首次载入人权理事会决议。[5]11月1日,“防止外空军备竞赛进一步切实措施”和“不首先在外空放置武器”两份安全决议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再次载入这两份联合国决议,也是这一理念首次纳入联合国安全决议。[6]
从先后载入联合国和安理会决议,到进入国际人权话语体系,到在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再次写入联合国决议,作为体现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然在政治层面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同。
二、获得国际政要和学者的积极评价与点赞
自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五年多来,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不断对外宣介这一概念。2013年在坦桑尼亚和2015年在巴基斯坦,习近平主席分别阐释了“中非命运共同体”和“中巴命运共同体”,获得现场数十次的热烈掌声,引发听众热烈反响。
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因以合作共赢为核心而得到多国政要学者的正面评价。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亚历山大·伊萨耶夫撰文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又得到了新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中国重要的外交目标,也与促进不同文明交流、克服世界积年累月的困难和障碍等紧密相连。[7]南非西开普敦大学教授托伊特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心愿,代表了时代发展趋势,是世界人民追求的目标。[8]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罗斯·特里尔主编的《习近平复兴中国》一书评价说,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纲领的全球治理体系,展现了对中国和世界各国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思考,也给国际格局新秩序的建立带来新动力。[9]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回答了中国外交何去何从、国际秩序如何构建以及人类未来如何发展等重大问题,是新时代中国担当大国责任,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的体现,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共鸣。图为2018年4月10日,在英国首都伦敦,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全球化理念首创者马丁·阿尔布劳手捧自己的新作《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角色》一书作宣传。三、赢得海外媒体较高关注
根据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专业数据库统计,2017年,国际主流媒体发表相关英文报道和评论400余篇,[10]体现了中国理念在国际舆论场的引导力。在这400余篇报道中可以看到,外媒对中国国家领导人在重要会议中的讲话格外关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厦门峰会、中共十九大等会议均是国际媒体报道的热点。在党的十九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工作报告中提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海外媒体给予高度关注,巴基斯坦《政治家报》《俾路支时报》《今日报》等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日本共同社、南非《开普敦时报》等媒体纷纷转载中国媒体对相关概念的解读与报道。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实施路径
虽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走进国际舆论场,但是国际社会和境外舆论对这一理念的深入解读与转化较少,各方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心还有待提升。面对新形势,中国应更有能力、也更善于传播自己的主张,进一步做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使其成为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突破口。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着力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力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际社会引发持续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这一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的主线,还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特征。由于其鲜明的对外属性,决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具有传播范围更广、覆盖面更宽、可接受程度更高的潜质。我们可充分用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专题做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对外传播工作,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独特地位和对外影响。在具体的传播过程中,要把握好传播的重点方向,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渠道,讲清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历史根基、时代基础和现实需要,拉近与海外受众的距离,增强与他们的利益相关性,真正提高中国理念的国际传播力。
二、以重要时间节点和场合为契机,全面主动设置议题,着力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引导力
面对国际舆论斗争,中国宜旗帜鲜明地发出中国声音,表达中国观点,全面提升国际议题设置能力,特别是把握重要场合提前策划有针对性、有指向性、有专题性地对外传播议题与内容。利用关键时间节点主动设置议题,有利于传播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香山论坛与香格里拉对话会议期间主要围绕防务议题,阐释中国全球治理方案,让更多国家和民众认知、理解和支持中国选择的和平发展道路;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中非合作论坛等重要多边平台和主场外交活动,重点阐释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主张;在岁末年初等年度节点,重点阐释中国经济协同发展的故事。
三、以高访外宣为重要传播渠道,着力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感召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设计师,亲自擘画和推进了精彩纷呈的元首外交。[11]以“元首外交”带动高访外宣是做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外传播的最佳机遇和方向指南。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活动做好相关对外传播活动,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活动“菜单”,通过系列化、品牌化、高端化的高访外宣活动借势传播,提升影响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在弥补“信息鸿沟”上努力,强调世界信息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全球信息流通更加对等,提升发展中国家国际话语权,全球协调共同发展。这一理念需要科学、有效的对外传播,就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针对长期制约对外传播事业发展的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围绕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方法手段还不多,对外报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强等重点问题,通过调研找准症结,科学决策。
四、以新媒体思维推动表述方式和传播方式创新,着力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影响力
当前,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深刻颠覆人类传播方式,微传播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新媒体成为国际传播重点已成为共识。因此,把握网络发展契机,不断学习运用移动传播、人工智能等新信息技术手段,以新媒体理念指导对外传播,唱响“命运共同体”网络传播声音尤为重要。相比传统媒体的发展轨迹,互联网的兴起时间并不长,广大发展中国家应该抢抓网络发展机遇,利用新媒体特性在网络空间搭建渠道,积极快速准确发声,争夺国际话语权。推动对外传播的新媒体渠道建设,通过与国际知名社交网络服务网站、国际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等国际合作传播或打造自有国际新媒体账号矩阵等形式,把握用户黏性,提升传播效果。
遵循对外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在表述方式上注重陈情说理相结合,生动、具体、切实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12]通过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融入全球发展版图,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与世界人民的和平与发展事业紧密相连。
(第一作者单位: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第二作者系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苏童)
——————————
[1]《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http://www.xinhuanet/world/2017-01/19/c_1120340081.htm.
[2]《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http://www.xinhuanet/world/2017-12/01/c_1122045658.htm.
[3]王毅:《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境界》,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17-12/31/c_1122175289.htm.
[4]李秉新,殷淼:《联合国决议首次写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http://world.people.cn/n1/2017/0211/c1002-29074217.html.
[5]刘素云:《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http://news.cri.cn/20170324/7f694046-e6dc-cb2e-113be160a18a6385.html.
[6]殷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再次写入联合国决议》,http://world.people.cn/n1/2017/1103/c1002-29624208.html.
[7]赵鹏飞:《中国思想贡献全球治理》,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月25日,第3版。
[8]柯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心愿”》,载《学习时报》,2016年1月7日第A3版。
[9]《指明方向,用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http://finance.people.cn/n1/2017/0123/c100429042786.html.
[10]陈燕王丹:《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促进全球传播秩序变革》,载《对外传播》,2018年第1期。
[11]《王毅:习近平主席亲自擘画和推进了精彩纷呈的元首外交》,http://www.xinhuanet/world/2018-03/08/c_137021768.htm.
[1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4月第1版,第2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