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李明 :要保持对“心理韧性”的警觉

李明 :要保持对“心理韧性”的警觉

时间:2024-10-25 12:09:05

对于一名普通都市青年而言,“韧性”似乎是最宝贵的品质。有了心理韧性,工作中的挫折便能迎刃而解,生活里的创伤都会迅速痊愈。对付大时代催生的大迷茫,扫除小我的不如意、不顺心,多多益善的韧性或许是最有效的答案。但是心理学专家李明却始终对此种浪漫化的描述保持着警觉。

在心理学界,韧性的定义是“心理弹性”或“心理灵活性”,即面对逆境与创伤时反弹和修复的能力。不过李明认为,当“心理弹性”的定义过度病理化,当社会开始以适应的时长为尺度来评估个体的人格健康完善程度,一个伦理上的困境也随之产生了。一旦被定义为不够“韧”、不够健康的人群内化了如此的自我描述,他们反而更可能放弃改变的动力。这样一来,如果说心理援助工作的目标是提升人们主动整合资源来应对困境的能力,对“弹性”与“适应”的过度强调与区分,恰恰与目标背道而驰。

除此之外,李明也在反思“心理适应”被社会赋予的价值——跳出心理学的框架来看。适应是否一定代表着健康?适应是否一定意味着更高伦理上的价值?弹性最佳的员工是否一定是公司最需要的强者?对这些问题,他没有给出肯定的答案。

相反,心理韧性欠佳、适应能力弱的人可能反而是社会动力的源头。当四平八稳、适应良好的人群成为文化惰性的拥趸者和卫道士时,李明指出,往往是异类在引领着下一个时代。

李明心理学家,中国“叙事疗法”倡导者Q在“心理韧性”问题中,心理学专家的工作是什么?

A当然不能说不适应的人都是精英。但我们需要非常小心,不要过度边缘化所谓心理弹性比较差的人。这项工作,则需要心理学专家用严谨的研究呈现不适应子类型细微的差别。

Q中国传统文化怎样影响“韧性”与“灵活性”在中国的语境?

A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更加均衡的视角,通常不会把一个消极的事件解释为灾难或创伤,而是解释为挑战。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样的态度会大大增强我们的心理韧性和弹性。

Q哪部文艺作品可以拓宽我们对“适应能力”的具象认知?

A《厕所英雄》。在这部电影中,主人公完全不适应、不融入当地文化,可是她的坚持恰恰改变了当地的文化。

扫一扫二维码听李明从研究者的角度道来他对“心理弹性”的认识与反思。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