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踏遍河山探新路——朱德与“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的提出

踏遍河山探新路——朱德与“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的提出

时间:2024-10-24 10:32:51

许多人恐怕不知道,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最早是由朱德提出来的。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年事已高,除了参与中央领导工作外,他更多的是到全国各地调查研究,听取意见和建议,为党中央决策提供第一手的参考依据。国内除了西藏、宁夏,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外,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朱德到地方,是真正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并认认真真地撰写调研报告,现在能找到的他从1951年至1966年向中央提交的调研报告就达108篇之多,平均每一个半月就有一篇。其中许多真知灼见,至今读来令人深受教益和启迪。

“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正是他在调研期间提出的。新中国的建设是从学习借鉴苏联经验开始的。头几年,我们几乎亦步亦趋地把苏联的模式搬过来用,这种做法少走了很多弯路,很快奠定了中国的工业化基础;但苏联模式也有它自己的弊端,很多办法与中国国情不合,带来了不少问题。1949年9月30日,朱德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致闭幕词

1959年2月,朱德(右二)视察广州水泥厂朱德很早就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1955年,他到包头考察。当时包头钢铁厂是“一五”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用的是苏联建设钢铁厂的模式,打算在离原包头市几十公里的荒原沙漠上建一座容纳60万人的新城市。在建设顺序上,先生活、后生产,建厂房前先盖高标准的办公大楼、职工宿舍和其他生活设施。这既有悖于党的勤俭建国的方针,也完全脱离了中国的实际。

朱德从各方面了解情况后,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包头市委负责人谈话,指出:你们都是想把国家工业化快些搞上去,热心是好的。但是,贪新、贪大、贪多,一切都学习苏联做不到。我们国家有我们国家的情况,不能什么都学外国的。根据朱德的意见,包头钢铁厂的建设方案重新修改,为国家节省了大笔资金。

1963年,朱德在同陕西省委负责人谈话时明确指出,“我们要找一条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65年,他提出:“我们要在毛主席领导下,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这实际上是他多年思考的一个重要结晶,反映了他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入思考和重要探索,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要成果。

1981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朱德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中的重要贡献,着重指出了两点:一是他提出要注意发展农业多种经营,二是他提出要注意发展手工业。

朱德一向主张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副、渔等多种经营。他认为,只有发展多种经营,农民才能致富,国民经济才能发展得更快。1955年10月,他在中共七届六中全会上发言时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除了用到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改良土壤、提高耕作等方面外,还应该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向多种经济方面发展,使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果木园艺,以及运输、打猎、编织、种茶、养蚕、养猪、养鸡、养鸭、养鹅、养蜂等副业密切结合起来……真正做到‘靠山吃山养山,靠水吃水治水’,使人尽其力,地尽其利,物尽其用。”他认为,蚕丝、茶叶、药材、水果、咖啡、可可、植物油等多种多样的产品,以及其他各种副业产品,不仅为国内的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所需要,而且还是出口物资,对换取外汇支援工业建设有很大作用。在当时,这些观点是很新鲜的,也是为许多人所忽视的。

手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有500多万个体手工业者和1200万兼营手工业的农民,发展手工业生产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有些人轻视手工业,认为敲敲打打没有发展前途。朱德指出:“手工业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工业建设初期,轻工业还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手工业的重要性更为显著。”

在农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手工业合作化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简单划一等问题。朱德在调研中发现这些问题后马上指出:集中起来生产有盲目性,必须马上制止。凡不适宜集中生产的就不要勉强集中,仍保持分散生产的形式。组织起来后,产品的品种要更多,质量要更好,这样人民才更加满意,才能真正体现优越性。在社会主义时期,应该允许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同时存在。

朱德还提出了很多其他重要的建议。比如,他是最早提出开发海南岛的领导人,也最早提出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相结合的问题。朱德多次建议中央考虑把军工和民用工业的生产结合起来,强调:“兵工厂转民用生产或兵工生产与民用生产相结合的问题,这是迟早非解决不可的。要转还是早转好,早转少损失些,越转得晚损失越大。”早在1957年,朱德就提出利用广东的地理优势建设出口基地。他还较早地认识到山区的贫困问题是全国性的问题,单靠救济不能解决贫困。在国民经济调整期间,他先后去了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四川、陕西、河南、河北、云南、湖北、天津、江苏等省、市,提出了停办公共食堂、恢复自由市场、发展集体副业和社员家庭副业、调整公社以下管理体制等具有全局性意义的政策建议。■

作者系中央文献研究室二部副研究员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