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品牌背后的人

品牌背后的人

时间:2024-10-23 05:00:00

本刊记者王蕴聪杨懿茹

曲恒香青瓷茶壶作品

品牌的背后是文化,而文化的背后,是一群智慧的人。今年7月末,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审结果揭晓,来自华光陶瓷的曲恒香、孙庆萍获得“日用陶瓷类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称号。年轻的艺术大师在华光陶瓷创作部工作室的小小格子间中,梳着精干短发的孙庆萍正对电脑屏幕上的一幅荷花设计图进行细节上的修改。隐约可见的黑眼圈似乎暗示着她的一丝疲惫。桌面上堆着一沓草稿图,四周零散地摆放着几件半成品。40岁出头就获得了中国陶瓷界的最高荣誉,孙庆萍并不像传统意义上人们想象中陶瓷大师该有的样子。孙庆萍从小喜欢画画,机缘巧合让她开始从事与陶瓷相关的工作。她熟悉陶瓷历史,对中国传统花纹,不论莲丹梅兰还是龙凤麒麟都能够信手拈来。利用公司每年组织去国外学习的机会,她又吸收西方陶瓷的特点,将中西陶瓷精华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敏而好学、学以致用是孙庆萍身上最为明显的特质。精致的工笔,朦胧的美感,写意的境界,时尚又不失中国传统的美感,孙庆萍的每一件作品都散发着淡雅含蓄之美。在她看来,作为一名年轻的陶瓷艺术大师,除了拥有扎实的绘画功底和独到的艺术审美外,创新意识极为重要。孙庆萍觉得,陶瓷设计一如服装设计,需要年年更新。她会关注每年的流行趋势,从各种流行元素中找寻灵感。她大胆将浅粉、果绿、湖水蓝等鲜艳明快的颜色运用在陶瓷设计上,作品干净活泼,让人眼前一亮,广受消费者喜爱。2014年,华光陶瓷承接了APEC会议的首脑宴会用瓷制作工作,孙庆萍即为该项目的首席设计师。她带领团队夜以继日,耗时半年设计出《国彩天姿》系列作品,以美好、安康、吉祥、团圆为主题,以中国古典花卉祥纹为主要图案,以饱满自信、欣欣向荣的姿态向各国领导人展现了东方神韵的魅力,赢得了中外来宾的一致好评。提及那段日子,孙庆萍坦言有压力但更有动力。那次工作也使得她对进行陶瓷作品创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工作间内,孙庆萍在样品上描画。摄影王蕴聪/人民画报曲恒香在车间里打磨半成品的细节。摄影王蕴聪/人民画报孙庆萍《国彩天姿》系列作品中的奶缸

40年见证华光变迁植物学界有这样一个规律:色彩艳丽的花固然美丽,但香气扑鼻的花往往是朴素。在华光日用陶瓷器型设计师曲恒香看来,更能打动消费者的,是作品本身内在的感染力。曲恒香还记得40年前,19岁的她作为山东轻工美校的第一届毕业生,来到张店陶瓷厂(华光陶瓷的前身)报到上班。进工厂大门后,跟着师父没用几分钟就把不大的厂房转了一圈。一个车间一条窑,工作环境的简陋超出了她的想象。转眼40年过去,伴随全国陶瓷行业大环境的变化,经受了转型中一系列的阵痛和坎坷,华光陶瓷华丽蜕变,成为了中国日用陶瓷领域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在曲恒香身上,也印刻着与企业共同成长的记忆。工作中相当比例的时间,曲恒香都会出现在车间里。一有想法,她马上与工人们探讨如何实现,而且大多数时候她都要自己动手做一下。既要有好的造型,又要追求高的合格率,还要考虑工序的合理性,并且要节省原料,这些都在她的研究范围之内。正因为对工序的熟悉和理解,曲恒香设计出来的作品从造型到最后的成品,基本不会有大的改动。1997年,华光陶瓷建成了全国首条骨瓷生产线,在此之前,公司一直没有大型的、系列化的日用陶瓷产品。依靠新的生产线,曲恒香决定做出一套能体现中国当代日用陶瓷设计水平的作品器型来。这套作品既不能过于时尚,又不能太普通,更不能模仿市场上已有的东西。于是曲恒香开始了长达数个月的对国内陶瓷市场的研究,并赴英国等国考察国外的骨瓷市场。她从传统陶瓷的设计元素中提取了“小木碗”的造型,加入“平锅”元素,再把这些造型元素用大方饱满的现代设计概念表现出来,这就是后来的《水木年华》系列餐茶具。作品一经问世,受到市场热捧,至今保持着华光最畅销产品的纪录。2010年,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曲恒香送展的《溪边晴川》文具从众多佳作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一等奖。这也是她参报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资格作品之一。业界很多专家认为,《溪边晴川》文具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华光陶瓷所研发出的华青瓷的本质之美。华光的华青瓷增添了新时代的科技生产元素,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青瓷的基础制作工艺,更加传承和发扬了“尚青”的美学意境。华青瓷采用天然玉石入釉,通过烧成过程中产生的神秘窑变,形成的结晶体使釉色温润,晶莹透亮。与偏重艺术陶瓷的设计师不同,曲恒香作为日用陶瓷造型设计师,思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多的是放在实用价值上。在她看来,没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很难为企业换来效益,没有效益的作品也很难谈上价值。

华光陶瓷首批陶瓷艺术大师罗晓东、吕泉(左下)、何岩(右)。

为花瓶上的图案勾线。摄影王蕴聪/人民画报

为茶具上的图案填色。摄影王蕴聪/人民画报

人才与企业共同成长华光陶瓷一直以能否为企业带来和创造价值作为人才标准。在华光,每年奖励最多的是科技创新人员,每年获得学习、考察机会最多的也是科技创新人员。同时,公司也注重培养和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年轻创新人才,扩大创新队伍,增强创新队伍的活力,优化和改善创新队伍的结构。创新依托的是人,人的文化创意表现能力决定产品的高度。近几年,华光陶瓷把尊重人才、鼓励创新作为企业发展战略来抓,成功建立起大师与企业共同成长、人才与企业互哺的机制。2010年11月,三名老职工何岩、罗晓东、吕泉凭借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优异的创新成果,被评为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当时,一家企业能拥有三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在整个陶瓷行业都属罕见。何岩在艺术造型设计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作为创作总监,他与著名陶艺大师合作创作完成的“和谐2007咖啡具”、奥运巨献“和谐五洲壶”等多组获奖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收藏。罗晓东在刻瓷和彩绘方面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刻瓷壁画“火的艺术”被中国陶瓷馆收藏。吕泉在陶瓷彩绘、刻瓷、日用陶瓷装饰设计方面成绩卓著,她创作的作品曾独得中国日用陶瓷精品设计大奖赛三个金奖,《凤舞和鸣》画面餐具被国务院办公厅选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国宴用瓷。几位大师在华光创意设计团队中都是领军人物,设计理念也影响并逐渐形成了华光陶瓷的设计风格。华光陶瓷董事长苏同强说:“产品品质与人的精神追求达到高度统一,是华光陶瓷品牌最坚实的信念支撑点。正是在这一信念的推动下,华光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本报道未署名图片由华光陶瓷提供)

花鸟手绘花瓶。华光陶瓷的部分产品依然保持着手绘的特点。摄影王蕴聪/人民画报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