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良渚,被『盘活』的历史沉淀

良渚,被『盘活』的历史沉淀

时间:2024-10-23 04:49:30

撰文本刊记者莫倩李卓希从反山墓地出土的玉琮上的神人兽面纹神徽。反山墓地是良渚文明最高等级的大型墓地之一。在浙江杭州这方水土之上,有着五千年历史的良渚文明昭示着中华文明的厚度。而智慧的杭州人并没有让历史归于过去,而是让时代之间实现了对话。

根据出土标本的碳-14测年数据,距离杭州市中心大约15公里的良渚遗址,其文明距今约5300年到4300年。这一数据成为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有力实证。

五千年文明的“两个半”证据

按照英国著名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的理论,衡量一个文化是否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准是:城市、阶层分化和文字。满足其中两个条件便可视为文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宁远说:“良渚文化满足了两个半条件。城墙是城市最直观的标准;古墓中不同的玉器,说明良渚文化有了阶级分层;在文字方面,良渚文化有符号但尚未被破译,可以算满足半个条件。”

良渚古城的城市布局十分清晰,从内到外分别是统治者居住的中心宫城、贵族居住的王城、普通百姓居住的外郭和水坝等大型水利系统。良渚古城的城墙以石块作为地基,中心为黄土夯实,底部宽度达到40米到60米,整座古城的建筑量很大。有人做过这样的计算:假设参与建设的人数为1万人,每三人一天完成一方,每年工作日算足365天,需持续不断工作7年。而这种工作量背后需要有发达的稻作农业为基础,需要完整的社会制度作为支撑。这也意味着良渚文化超越了氏族部落阶段,已经进入了文明时期。而在古城的外围,还有普通村落遗址,城乡分野的格局已见雏形。

在良渚文明中,社会为金字塔形结构,出现了明显的阶层分化。比如平民墓葬中随葬的几乎都是陶器;贵族的有少量随葬玉器;王族的,比如反山14号墓葬,除去随葬玉器外,还有红漆上色的棺材。而玉器随葬物品中显示着更为严格的社会等级:王有玉管串;玉钺象征军权或王权;玉璧被认为是财富的象征;玉琮只出现在高等级的墓葬中……

在文字方面,考古学家在良渚文化的发掘品中发现了600多个刻画符号,多个符号排列的现象出现在很多器物上。虽然至今还无法解读这些符号的意义,但考古学家推测这些排列的符号和文字的产生是有关系的。

良渚博物院(左侧)及周围环境鸟瞰图

反山墓地遗址

嵌玉漆杯良渚博物院供图古文明的新体验

良渚这个五千年前的文明遗迹是国家的骄傲。然而,五千年后的杭州人并没有让那个时代只留存在博物馆,他们守护这份文明的同时,让它能继续在今天“活着”。

杭州人研究良渚,了解良渚,并充分“利用”良渚。一方面,对良渚文化遗址进行保护和复原;另一方面,打造良渚文化的相关产业链。

建立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杭州人对良渚文化遗址进行“开发”的重要一步。遗址公园包括以莫角山遗址为中心的良渚古城、良渚博物院、良渚文化的祭坛遗址等。遗址公园的功用兼具遗产保护、文物展示、文化交流及生态旅游。

1994年建立的良渚文化博物馆于2008年升级为良渚博物院。现任院长马东峰介绍说,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先民生活,在博物院的“时空隧道”,可以跟随良渚遗址的发现者施昕更一起重温发现过程;在“实景再现”部分,了解先民的生活状态;而“良渚玉文明”则是直观展示良渚玉器的寓意和用途。此外,良渚博物院还通过良渚文明展、中华玉文化中心年会等举措为国内外希望了解良渚文明的人们服务。在莫角山遗址,古城核心区先民选择聚居的自然高地及人工堆筑的台墩式聚落将会得到集中展示。而在古城的外围,也会有湿地、水域、小型古祭坛……

同时,以良渚文化作为试点,杭州较早于全国以大遗址文化为核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良渚遗址区外,良渚玉文化产业园、良渚文化村以及美丽洲公园三个特色园区已经建成。置身特色园区,人们感受良渚故事,寻找历史记忆。而基于良渚文化的活动、展示、观念设计越来越多……

良渚,已经不仅是遗址,更成为了一座文化产业区,而文化产业链的延展让五千年的良渚文明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所喜爱。

在杭州人的探索下,“过去的”可以在“现在的”环境中重生。

(本报道未署名图片由中共杭州余杭区委宣传部提供)

良渚文化镂空神人纹玉冠状器良渚博物院供图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三叉形器良渚博物院供图

玉琮,软玉雕刻而成,古人用于祭祀神祇的一种礼器,内圆外方。摄影徐讯/人民画报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