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水润裴寨

水润裴寨

时间:2024-10-23 04:23:58

贾丹(左)和张贵先在田心池边。摄影张睿思

走进裴寨村,既能看到头发花白的老人悠闲地坐在自家院落晒太阳,也能看到三三两两的孩童嬉戏打闹。不过,大部分村民可落不着这份清闲,他们或忙着打理自家大棚里的蔬菜和鲜花,或忙着在商业街做买卖,又或在全体村民参股的春江集团上班。正如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春亮所说:“要让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

在村里,我们结识了两位村委女委员,她们的工作有一个交集:水。

“有钱花,有活干,这生活还不中?”

早晨8点不到,裴寨新村的公厕里已经出现了张贵先打扫的身影。在她熟练地戴上手套提起拖把之前,这位身材瘦小的六旬老人已如往常一样把小孙女送到了离家十分钟路程的幼儿园。张贵先是村委委员,村里大大小小五个公厕,她每天要打扫两轮。有她在,参观裴寨村的游客多或少,这几个公厕都能保持整洁明亮。

除了打扫,张贵先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任务——看水。裴寨全村人洗衣做饭和商业街的用水都指望着村里那口530米深的水井。通常打扫一结束,张贵先便骑着她的电动小摩托赶往后山,从井里往两个储水罐里抽水。抽水泵正常工作时并不让人费心,可碰上水泵不听使唤,张贵先就得守在井边等着水灌满了才能离开,一等就是几个小时。看水的活还不只是这口井,村里的水管出了问题也是张贵先找人去修。

张贵先谈起自己的工作,神情总是很轻松,但多年的奔波和体力劳动让她落下了腰酸腿疼的毛病,每天都离不开止疼药。“苦也苦,但村里都有水喝了不是。”

“婶,在哪嘞?”下午张贵先刚回家坐下,村委贾丹的电话就打了过来,说是商业街那边酸辣红薯粉店后面的水管爆了。恰好碰上张村乡第一届红薯粉条节,不少外地采购商都慕名前来品尝粉条,停水可耽误了乡亲们卖粉条的大事。张贵先赶紧拨通了修理师傅的电话,随即骑上小摩托前去查看。

等水管修好,天色已经暗了,张贵先该回家给两个小孙女做晚饭了。走进厨房,张贵先回忆起在老村漏雨的土坯房里下厨的场景。“以前啊,家里都是泥,做饭烧煤,可呛人。现在这个天然气,好用又不贵。”三两分钟,青椒爆炒胡萝卜丝的香味就从厨房飘进了客厅。

说起现在的生活,张贵先说:“有钱花,有活干,这生活还不中?”摄影秦斌/人民画报

张贵先打扫裴寨村公共厕所。有她在,参观裴寨村的游客多或少,这几个公厕都能保持整洁明亮。摄影张睿思客厅的茶几上一筐小柿子和小橘子新鲜透亮,张贵先的两个孙女正分坐在茶几两旁,大的念小学五年级,小的还在念幼儿园。客厅的玻璃门上醒目地贴着学校发给孙女的奖状。

张贵先的老伴16年前因为淋巴癌过世了,现在她的两个女儿都已嫁到了附近的村子,她和小儿子一家一起生活。小儿子今年30岁,在卫辉市的春江水泥厂当维修工,平时不回家住。儿媳妇在面包厂工作,卫辉和裴寨两头跑,在家里陪伴张贵先最多的就是两个孙女。

这几年,家里的生计没让张贵先发愁过,儿女都已成家不需她操心,自己在村委工作,每月能发600元工资,商业街有她的一个门面,租赁出去每年能得6000元钱,加上村里每户都入了春江集团的股份,每年还能有分红。张贵先还照看着家里的两亩多地,种点玉米和小麦,自己家吃颇有富余。

“有钱花,有活干,这生活还不中?”张贵先说。结束一天的忙碌,张贵先回到家中。摄影秦斌/人民画报“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让家人更幸福、更快乐。”

裴寨村的“看水人”,除了60岁的张贵先,还有30岁的贾丹。贾丹也是裴寨村的村委,平时除了打扫村里办公楼和展览馆的室内卫生,还肩负着帮村民办理手续的任务。准生证、独生子女补贴、双女补贴、医疗报销……各种奖励补助都需要去乡里办,三天两头往乡里跑便成了贾丹的生活日常。“村里人对乡里不熟,有时候去了也找不对地方。”贾丹说,“这些事现在都是由我们村委来做。”

这两天,贾丹和张贵先在忙着去辉县采买餐具。村里有户人家得了孙子,要在裴寨喜事汇请客“吃喜面”。招待的客人多,喜事汇的餐具也得多备些。“以前办喜事都要租棚子,夏天热冬天冷,又贵又麻烦。”贾丹说,“现在我们都在喜事汇办,只要交几百块钱租金,家里人提着菜就能来做饭请客了。”自2010年裴寨喜事汇开办以来,不仅村里人办红白喜事省事了,平时村委会招待客人也简单了很多,在喜事汇吃上一碗当地特色的大烩菜就成。

贾丹虽然年轻,但村里人都夸她能干。“平时跟着老党员一起干活,学得快。”贾丹说,“我们村委会很团结,这个平台给了我很多机会。”

张贵先和贾丹平时一起看水,村里不论是水井还是哪家的水管出了问题,都是俩人一起想办法,尤其是到了冬季,天气寒冷,水管容易上冻,抽水井的压力表也得经常调。“有次水泵坏了,怎么抽都抽不满。夜里11点我们还在井边上坐着。”这是贾丹印象最深的一次看水经历,“要是我一个人肯定怕,幸好婶儿在,有她做伴我就不怕了。”

裴寨村村委班子里只有她俩是妇女,平时自然走得近些,两人都是从外地嫁到裴寨,于是又多了一分相惜。大年初二是媳妇回娘家的日子,可村里的水井离不开人,贾丹和张贵先就轮流回娘家,留一个值守。两个人虽然关系亲密,工作中也会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贾丹说,“我们俩从来不会争吵,都是说出各自的方案,讨论哪个可行。”

贾丹留在村里工作,也是为了照顾孩子。大学毕业后,贾丹在省会郑州工作。2009年,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裴转山。裴转山在春江水泥厂做销售,贾丹嫁过来以后被张贵先推荐,留在了村委工作。

贾丹和裴转山育有一儿一女,都在上幼儿园。“有时候觉得挺对不起孩子的,在家陪他们的时间还是太少。”贾丹说,“尤其是老二,生完他,我月子还没坐满,村里有人着急办手续,我就让家人开车拉我去乡里办事了。”虽然村里工作忙,贾丹还是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孩子从小就要教育好,特别是礼仪和习惯。”贾丹说,“好在这边的幼儿园教得不错。”

小时候,贾丹有一个英雄梦,想当警察,想当兵,现在她扎根裴寨,在村委会干得有声有色,也把家人照顾得很周到。平时,贾丹和裴转山偶尔会带着全家人“改善生活”,去辉县或新乡市逛街吃饭。“村里商业街的餐馆吃腻了,我们就去吃大虾、吃火锅,开车过去很方便。”裴转山说。

“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让家人更幸福、更快乐。”谈起未来,贾丹说道。贾丹在调整抽水井的压力表。摄影张睿思

贾丹全家人在家门前合影。摄影胡周萌/人民画报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