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亚洲之心”的礼物

“亚洲之心”的礼物

时间:2024-10-23 03:29:51

“浴火重光”并非简单的阿富汗文物展,它用文物叙述历史,更通过文物展现古代阿富汗与世界文明交融的整体面貌。

公元1世纪的象牙雕刻饰板,有着印度风格。贝格拉姆是阿富汗历史上最具活力的时期,其中涵盖“丝绸之路”贸易的起始阶段,因而有着许多文化交流的痕迹。

生粘土塑像头部,公元前2世纪,阿伊哈努姆。这件文物散发着种种神秘的气息,像是在向人们诉说。

石头日晷,公元前145年。在阿伊哈努姆发现的希腊日晷、希腊式建筑、怪兽状滴水嘴等,带有明显的地中海风格。这件石头做的日晷,是亚历山大将希腊科学宇宙体系带入到阿富汗的力证。北京,故宫博物院,来自阿富汗的神秘宝藏以惊艳世人的光芒展示着“亚洲之心”的魅力……

阿富汗,位于亚欧大陆的十字路口,曾经的丝绸之路璀璨明珠,古老文明在这里交汇,但也深受战火摧残……3月17日,这个拥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璀璨文明的国度,将他们的国家博物馆宝藏首度呈现在中国观众面前。

从2005年开始,“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展览就陆续在北美、欧洲、大洋洲多个国家以及东亚的日本、韩国等国展出,观展总人数超过250万。中国是该展览的第22站,展览地点选在故宫。

231件(套)展品主要来自阿富汗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贝格拉姆、蒂拉丘地这4个地区,时间跨度4000余年。文物中包含多个文明的文化元素,充分诠释出阿富汗“文明十字路”的多元文化特征。

黄金、残缺和多元

地处中亚、南亚、西亚等多个文明交汇地带的阿富汗,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悠久古国,孕育过无数强盛和辉煌的王朝,在中西方文化、贸易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凭着优越的区位优势,阿富汗在过去是一个富庶之地,玛瑙、铜料、金、银、木材……都是其贸易之物,还垄断了青金石的贸易。因而,阿富汗已发现的古墓葬和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金银器。

将众多非常炫目的黄金展品展现在故宫午门东雁翅楼展厅中,两种文明碰撞传递出的效果可谓惊艳。

在展厅中央,一根独立的展架上陈列着本次展览最令人瞩目的黄金冠,此外,带有长须牛纹饰的金碗、希腊金碗、羚羊手镯、短剑鞘金饰等,都是本次展品中值得一看的金器。而展览更让人唏嘘的是,许多展品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残缺。

展览分为四大部分: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蒂拉丘地与贝格拉姆,分别代表了自1937年至1978年在阿富汗北部的四个考古发掘地。

法罗尔丘地,拥有丰富的锡和青金石资源,有人类居住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7000年。作为此展的第一单元,展示的是展览中年代最早的三组八件金杯,均为公元前2200年至1900年的文物。不幸的是,这一地区文明的兴起与衰落,无人知晓。只有这些金杯,见证着曾经的文明。

阿伊哈努姆是曾在阿富汗土地上建立巴克特里亚国的一个城市,公元前3世纪中期,古希腊殖民者在中亚草原地区建立希腊化奴隶制国家,首都就在今天阿富汗斯坦巴尔赫,然而,阿伊哈努姆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发现。阿伊哈努姆汇集不同文化,让这个时期形成独特的希腊-巴克特里亚式风格。

蒂拉丘地的古代墓葬中,出土众多古代黄金陪葬品。展览中最夺目的黄金冠就来自这里,观众经过展柜,也会令金冠上黄金缀片随之摇摆。本单元展品均出土于六座墓葬,由于是游牧民族,因而可以看到更多文化交流的痕迹,包括希腊、印度、美索不达米亚、中亚、伊朗和中国的元素。

贝格拉姆是古代丝绸之路要冲,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两个密封于2000多年前的房间,出土了大批象牙、玻璃器、青铜器、石膏制品,是储存“丝绸之路”货物的巨大库房。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长穆罕默德·法西姆·拉希米介绍说,这些文物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多元文化”:一对镶满绿松石的黄金鞋扣,图案是中国的仙人乘车;一条长达一米的黄金腰带,带扣上都是希腊神灵;一只精美小巧的黄金山羊,代表是游牧民族的遗风;几把镶满绿松石的黄金宝剑,饰有印度风格的“卐”字……这些世界级宝藏传达出阿富汗作为曾经的“文化熔炉”的重要地位。

黄金王冠,公元25-50年。王冠上的每一寸花饰,都细致繁复到了极致,金箔纤薄无比,组合在一起呈现出镂空的层次感。昏暗的光线中,可以看到黄金叶片随着展厅内的微风轻轻摇曳。王冠是由六个部分拼接而成的,便于游牧民族随身携带。这些游牧部落可能是王室成员,生活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100年之间。历经磨难之展

“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到过饥与渴的滋味,他就永远也享受不到饭与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阿富汗当代作家左帕哈·乌尔法特曾经这样写道。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经历或许能对这句话做出一个注释,这座始建于1919年、曾拥有10万件以上珍贵文物的阿富汗最大的博物馆,在长达二十多年的纷飞战火中,曾遭遇到六成文物被窃,两千多件文物被毁的劫难。

1978年,希腊裔前苏联考古学家维克托·萨瑞阿尼迪在阿富汗北部的蒂拉丘地发现了数座古代游牧民族的墓葬和遗址,发掘出土大量古代黄金制两万余件,时间上溯到巴克特里亚时期,被视为当今“丝绸之路”上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这批文物随即送入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展出。

然而,战争爆发了,这些珍宝成了被劫掠的对象。为保护文物,1989年,阿富汗政府和国家博物馆员制定秘密计划,将博物馆中大量文物转移至安全区域。在转移过程中,很多学者、专家为守住秘密而付出生命,更有人至今下落不明……2003年,阿富汗国内恢复稳定,战乱中藏匿的文物被重新整理,一度被外界认为遗失的珍宝得以重见天日。黄金情景图案钩扣,蒂拉丘地。1978年,前苏联考古队在阿富汗北部的蒂拉丘地发现了数座古代游牧民族的墓葬和遗址,发掘出土了古代黄金制21618件,被视为当今世界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其年代可以远溯到公元前327年建立的中亚古国——巴克特里亚王朝。

玻璃海豚,公元1世纪。在远离大海的阿富汗出土了可爱的海豚,由此可见其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蓝色玻璃花瓶,贝格拉姆,公元1世纪。在贝格拉姆发现了许多玻璃制品。

玻璃仿玛瑙碗,贝格拉姆,公元1世纪。许多文物有残缺之处,更可想见保护这批文物的不易。

青铜雕像,公元1世纪。

“浴火重光”展览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参观。能亲眼目睹这些躲过战火和劫掠的宝藏,是人们的一大幸事。

彩绘玻璃高脚杯,贝格拉姆,公元1世纪。波斯风格的玻璃杯,展示了当时丰收的场面。一组三个文物分别展示了战争、丰收和狩猎的景象。

黄金项链及其它饰品,蒂拉丘地,公元25-50年。这些珍贵的宝藏均来自蒂拉丘地,包括胸针、项链、耳饰、发夹等。它们外观小巧,而且工艺精湛。

黄金钩扣,公元25-50年。爱神丘比特骑着海豚在大海波浪间嬉戏,是希腊罗马中特别受人喜爱的主题。

金杯,公元前2200-公元前1900年。第一单元法罗尔丘地尽管只有三组八件文物,但精美的金杯上可见带胡须的牛图案,可见当时游牧文明的影响。2006年,挪威商人收藏的战乱中流失的巴米扬佛经写本返还阿富汗;2016年,展览抵达东京时,日本已故画家平山郁夫收藏的百余件喀布尔博物馆流失文物在展览后回归故土……

阿富汗信息与文化部代部长卡马尔·萨达特在回顾这段传奇历史时说:“我们希望通过展览展示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向人们展现阿富汗在久远的过去就同世界紧密联系,而今这样的联系今天依然持续着。我们更想告诉世界,我们的历史不仅仅只有那几十年的战争,我们的历史更有和平、安宁、智慧、进步、友好和自由,这一点非常重要。”

文明古国率先合作起来

2016年10月,“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在故宫博物院成功举办,与会代表共同发起旨在促进人类文明保护与发展的《太和宣言》,郑重宣布“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框架内,文明古国可以率先合作起来,通过举办文物交流展览以及其他相关活动,迈出传承古国文明的坚定步伐,促成文明古国之间建立起通畅的交流渠道。”此次故宫博物院与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展览既是《太和宣言》的体现,也是“一带一路”中阿友好往来的践行。

数千年历史的积累,希腊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等不同文明的影响和积淀,给这个国家留下了无数神奇的艺术瑰宝。中亚古国巴克特里亚王朝,即中国古书记载的“大夏国”,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史书载,张骞受汉武帝之命第一次出使西域就到达过巴克特里亚。1978年巴克特里亚宝藏出土之后,发现宝藏中有古希腊的硬币、中国汉代的铜镜、印度的象牙梳子,可以想见当年丝绸之路上多元文明的融汇。

阿富汗的历史是各民族相互征战又彼此交融的过程。

阿富汗驻华大使贾楠·莫萨扎伊表示,作为曾经的文明交汇点和古丝绸之路的中心地带,同时也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参与者,阿富汗希望此次展览成为展示自己国家形象,推动阿中两国文化交流的机会。“很不幸,外界关于阿富汗的报道充斥了大量的负面消息,绝大多数都是关于安全形势和恐怖袭击的。这次展览将向世界呈现阿富汗真实、积极的面貌,展示阿富汗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灿烂的文明。”

黄金剑鞘,公元25-50年。摆放在展厅中央的一柄黄金剑鞘上,出现了中国元素—双龙造型,文化交流的痕迹在游牧民族的乐土蒂拉丘地更为明显。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