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我们应当怎样正确认识人性中的欲望

我们应当怎样正确认识人性中的欲望

时间:2024-10-22 07:47:29

人性因素中,欲望是最原始、最关键、最具潜力的部分。

人类欲望的原始意义就如中国古人造字时会意到的那样,指人对自己看重的东西很想得到,就像饥饿时面对着“谷”一样;对自己已经获得的东西还觉得不够多,总感到“欠缺”。这样的感觉反映在心理上,就显示出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欲望”。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欲望的解释是:指人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

欲望是个大范围、多层面的问题。欲望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欲望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应当怎样正确认识欲望?探讨这些问题,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也是一件很值得的事。

欲望的演进与社会的发展

人是万物之灵。这灵,首先就灵在欲望的产生和发展能超出地球上其他所有的动物,而且还能在不断征服异类动物欲望的同时,逐步丰富自己的欲望内容,不断改进满足欲望的方法,连续创造出有利于欲望实施的条件。

因为人类从一开始就是为欲望而劳动的,所以大家都信服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论断的科学性。劳动中的欲望和欲望中的劳动,促进了人类发展的三大飞跃——制造工具、学会了使用火、制定了分节语言。其中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类实施并满足了一种支配自然力的欲望,从而把人从动物界分离出来。没有欲望,便没有人类的活力和发展,这是个永恒的真理。

原始人群欲望上最主要的特征是单纯粗朴、群体生存意识强,大家欲而互动、望而不争,在顺其自然的同时也挑战环境、不断创新。

在以维持生命存在和种族延续为主要生活意义的氏族社会中,当劳动创造了剩余产品的时候,人类的欲望便开始产生自私。久而久之,就正如恩格斯所说的“私有财富在氏族制度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于是,人类便开始进入阶级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一般要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样几个主要阶段。其中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性十分明显。

阶级社会中,人与人的欲望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尤其是欲望上的满足很不平等。而为了欲望的满足,正常人都会把拥有相关的资源或条件看成是头等大事。

一开始进入阶级社会,生产力还很不发达,人类的生活资料主要靠人力去获取。因此,人类社会便分化为以霸占人力为手段来满足自我欲望的奴隶主和被奴隶主支配并压榨劳动力乃至控制整个人身自由的奴隶这样两个对立的阶级。

奴隶为活命或回避痛苦而劳作,奴隶主为无休止的享乐和攀比而占有。这便是奴隶社会两种最主要的欲望实施模式。随着生产力的渐渐发展,奴隶主多方面放纵的欲望与奴隶们强力追求生存和自由的欲望,形成了越来越强烈的对抗。最终,奴隶制被推翻了。

恩格斯说:“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在奴隶的劳动力获得了解放之后,土地的所有权成了统治阶级满足自我欲望的新载体;没有赢得土地所有权的人只能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维持生计,只不过在人身自由上他们比过去的奴隶稍好些。这就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欲望实施的概况。

封建社会中,帝王将相皆为土地的所有权而熙攘,才子佳人都随土地的利益走向而表现,普通百姓只能为土地上的收获而劳碌,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因为都想从土地上得到尽可能多的实惠而产生隔阂、形成对立。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毛泽东的这句话高度地概括了封建社会之所以频繁更换统治者的根本原因。换来换去,最终瓦解封建制度的是以手工业和商业的壮大为诱导的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发展让资本成了人们满足欲望的新媒介、新载体。

资本是指用来生产或经营以求牟利的生产资料和货币。相对于欲望而言,它是牟取利益的凭借。在迷信和追求资本的过程中,强势者尤其是狂妄者,总给被他们征服着的人和所利用着的资源、环境等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与破坏;弱势者特别是殖民地的苦难民众,却常常因受压迫和剥削而只能压抑自己的正当欲望。残酷的现实面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就像神圣的火炬,点燃了人类正义的火海。资产阶级众多的邪欲恶念被火海所焚毁,广大劳动者开辟欲望新前景的热情在火海中焕发,社会上理性的光芒也因火海的映衬而更加魅力无穷。

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欲望的上瘾与发狂给全社会造成了多方面的灾难和恐怖,而广大劳动者在保护自己、抗击邪恶的奋起中所闪现出来的智慧与勇敢却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的物质文明创造了众多的奇迹。社会物质文明所呼唤并孕育出来的精神力量,令资产阶级狂妄、贪婪等方面的欲望要么被迫收敛,要么自取灭亡。

高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能淡化人们对资本的迷恋欲,更会制服人们对资本的贪婪、扩张、垄断欲。代替资本而作为人们欲望载体和实施媒介的,是全社会对人性祥和的追求以及对整个生存环境的热爱。这种追求与热爱所派生出来的,是社会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其实施效果的日益见好。

“分粥效应”告诉我们,在物质条件可以让人们对满足自我欲望的方法进行选择的时候,其行为的公正和关系的和谐取决于管理制度的合情合理。

制度的合情合理,特别是其实施效果的令人满意,是让社会达成和谐的前提。这方面情况的开始,便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到来。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性的文明化境界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社会为公民的欲望而欲望,公民因社会的理性而理性,全社会的情感都因为制度的切实与美好而清如甘泉、和若春风。

虽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远远不就是一部简单的欲望发展史,但人类欲望的实施过程却确实吻合着整个人类历史演进的轨迹。因此,我们对人性中的欲望进行了解是很有意义的。

人为什么会有欲望

人人都有欲望,这是个铁的事实。之所以这样,那是由多方面的原因所决定的。

首先,欲望的存在是人类最突出的生理特征,是生命活力的显示,也是生命的一种本能。比如,婴儿一生下来就哭,这种哭就属于人性中的一种欲望显示。其道理,一是由于从温暖熟悉的母胎内一下子来到外面的世界便会感到有多种不适,所以就用哭表达自己的不满以及实现与新环境的适应。这是生命机体的一种需要。二是由于出生前一直生活在羊水里,呼吸主要靠母亲血液中所含的氧气,而且那时的嗓子是闭合的;胎儿离开羊水后,必须用肺呼吸,靠“哭”才能打开呼吸道,才能继续呼吸,心脏才能继续跳动。这种哭是生命的一种本能性冲动,是欲望的开始。没有人性中的欲望,就谈不上有人的生命活力,更谈不上有人的成长和成熟。欲望是生命力的源泉。

其次,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当生命的活动能力开始与记忆产生联系时,欲望也就针对其“诱因”(主观意识或客观实际中的存在)而形成。也就是说,当客观事物在头脑中引起反应时,人就会对具体的事物产生需要或不需要的感觉。感觉的深入,就会让人产生出一种意识。这种意识的确定,也就表示着欲望在生命运动中的完整——有具体的对象或目标。至此,我们可以说,有生命的存在就会有欲望的产生。生命在于运动,而欲望是展开运动的原动力。叔本华说:“人们的全部筹划与设计都是受肉体享乐和物质福利的欲望而制定的。”此话的用意也是从心理上强调欲望的主观性。

第三,人之所以有欲望,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人具有社会性。人的社会性具体表现在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人与过去、与当下、与未来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家知道:人总有一种孤独感,它是人类进化的动力;孤独感带来的心理与生理折磨,驱使着人们寻找同伴,形成社会群体;社会结构中的所有分工协作都是这种行为促成的。这进一步证明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确实是个真理。我们由此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由孤独感而引发的社会性,可以让欲望中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存在达成某种程度上的统一;社会性方便并助长着人们的欲望产生与实施,令欲望在占有、比较、竞争这三种表现形式中活跃不止。因此,社会性是决定人类欲望产生和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由此延伸,我们发现,人类欲望的产生和发展与所有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变化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方面的情况就与人们日常生活中“观海则情溢于海,看山则情满于山”的情感生发、更易现象相类似。再说,人类的好奇心与征服感都很强,所以凡是与人类生活有关的东西都会有令人产生欲望的可能。

欲望并不完全是洪水猛兽

人类社会中,欲望历来就是我有、你有、大家有,或称此有、彼有、到处有的东西。即使在语言工具书里,对“欲望”这个词也没有赋予其褒贬色彩,很明显,“欲望”是个中性词。然而,有点遗憾的是,历史和现实中,总有人把欲望的含义偏向于男女私情或某种类似洪水猛兽的意思上,这导致很多人都“不敢”、或总是“糊涂”地面对着人性中的欲望。“不敢”,一是怕妨碍自身利益,二是怕冒犯他人权利;“糊涂”,要么主观情感意识太重,要么客观理性氛围欠佳。

今天,我们正处在中国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的新时代,我们中华女儿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和理解人性,尤其是人性中的欲望。这样,才更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利于形成齐心协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良好格局。

其实,古今中外许多有识之士,对人类欲望都做过深入探究,结合对历史和现实的考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和总结过欲望的变化规律及本质。这些探究,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人性中的欲望在利与害、优与劣、善与恶、强与弱、大与小等各种矛盾中都是对立统一的:欲望的特点有些像水,但绝不是时时都像那浊浪翻滚、泛滥成灾的洪水;欲望的品性有些像兽,但也并不是处处都像那野性十足、穷凶极恶的猛兽;欲望有好也有坏,而且能好也能坏;欲望的质量,有基于人的天性的一面,但更重要的还是取决于人们所在的环境及所受的教育。

马斯洛指出:“文化上的差异造成欲望结构和实施上的不同。”松下幸之助强调:“欲望是生命力的流露,它可以使人类兴旺,也可以毁灭一切。”这些论述都是在提醒大家:人的欲望没有绝对的优劣善恶,环境、教育、社会管理制度等,都是决定欲望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的伟大,包括他敢于正确面对人性中的欲望实际。透过这个实际,我们或许可以说:人的欲望是好是坏,往往肇基于“饮食男女”方面的意识和态度;而这方面的意识、态度,不就是环境、教育、社会管理制度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吗?

是的,决定人们欲望品质好坏及其价值高低的是“欲商”。欲商是人的综合性能力指数。它的主要特点是以理商为灵魂、智商为资源、情商为先导,在解决“人怎样活着”这个实际问题时,注重将欲望善化为理想,再把理想变为现实。

“上下同欲者胜。”只要我们对欲望有了正确的认识,追求欲望的正当合理,并将正当合理的欲望打造成向上向善向美的崇高理想和高贵情怀,我们就一定能够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就一定能够上下同心、和衷共济,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