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我是范雨素”:走红只用一天

“我是范雨素”:走红只用一天

时间:2024-10-22 05:14:16

44岁的湖北人范雨素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夜之间,她的名字迅速蹿红社交平台。

2017年4月24日,微信公众号“正午故事”发布了一篇名为《我是范雨素》的文章。一天之内,这篇自传体小说刷爆社交平台,迅速收获“10万+”的阅读量。

文章爆红,外界突如其来的巨大关注让范雨素措手不及。接受记者采访时,范雨素多次强调:“这是一次偶然事件,出名很意外。”

文章爆红,缘于真情实感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范雨素在文章中不仅写母亲、写哥哥,更写自己。

对于《我是范雨素》的走红,范雨素觉得是缘于自己的真实经历,不仅融入了感情,更写出了“我内心的看法”,比如关心“无妈村”的儿童,关心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帮助到他们。”

有人说,写自己的故事最难,但范雨素的创作过程却一路坦荡。“一个月前,我几小时便写完了《我是范雨素》(母亲部分)。”因为当时觉得“没人看”,所以她写得毫不纠结。

范雨素在湖北襄阳打伙村的家中排行老幺,因生于菊花盛开的时节,母亲便“随意”为她取名“范菊人”。六七岁时,范菊人学会了看小说;12岁,她看了当年最流行的言情小说《烟雨蒙蒙》,便自作主张改名为范雨素。同年,她在房间目之所及的白纸上写下“赤脚走天涯”的向往。

20岁,范雨素辞掉家乡民办教师的工作来到北京。她说,她要看看大世界。但到北京的她并不顺利,蹉跎两年后便草草把自己嫁了,生了两个女儿。因不堪忍受丈夫的家暴,她带着女儿回到襄阳,虽然母亲没有任何异样,但大哥哥却像躲瘟疫一样让她赶紧走。

无奈之下,她带着两个孩子再次来到京城,做了育儿嫂,每周休一天;而现在,她成为了“时间更灵活也更自由”的家政小时工。范雨素平日不爱逛街不爱看电视,一有闲暇就看书。受她影响,大女儿也特别爱看书。范雨素陆陆续续给女儿买了500多公斤重的书。“条件差,没有能力让孩子接受很好的学校教育。”范雨素说,20岁的大女儿已经工作,“在一家上市公司做速记,成了年薪9万元的白领”;小女儿则在河北衡水一家私立学校上学。

参加文学小组,尝试写作

皮村是位于北京东五环和东六环之间的一个“城中村”。两万多人口中,外来务工人员占据了绝大部分,范雨素是其中一员。

同是来自湖北的农村女性,范雨素免不了会被大家拿来与此前爆红的农民诗人余秀华做比较。范雨素谦虚地表示自己不仅不会写诗歌,还跟余秀华老师“差距很远”。即便如此,很多网友读完文章后,依然感慨这是一篇让靠笔吃饭的人都会绝望的作品,是“老天爷赏饭吃”。但范雨素不赞同:“我对文字一直很不自信,初一就辍学了。”

2014年,范雨素加入皮村文学小组,成员都是外来打工人员。和小组的大多数人一样,范雨素以前几乎没有写作经验,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从来没写过”。秋天的时候,中国艺术研究院老师张慧瑜来到文学小组义务为工友们上写作课。在其指导下,范雨素接触到了小说架构和写作技巧。一年左右的光景,她开始尝试写小说。老师张慧瑜认为,范雨素与他人最大的“不同”在于她丰富的人生体验和阅读积淀。“阅读是范雨素生活里很重要的一部分,不仅构成了和人生经验相平行的另一条线,更影响着她的人生态度和世界观。”张慧瑜说,“范雨素用节制的语言描述了人生的曲折,用不经意把生活遭遇的波澜传递了出来。”

这种“不经意”,也是网友对范雨素最大的“褒扬”。对于这种表达方式,范雨素说这并非刻意举重若轻,只是受过太多的苦,连苦本身也变成一种平淡的生活。

“不想出名”,出名后“措手不及”

“看着文章的阅读量像火箭一样蹭蹭上升,我有点害怕!”在北京皮村租来的小屋里,范雨素有些慌,“早知道这么火,我就不写了,我不想出名。”

从《我是范雨素》爆红的当天下午开始,多家媒体和出版社便蜂拥而至,尽管已经接受了一拨又一拨的采访,但范雨素还是在电话中强调:“我真的很不适应媒体采访,但大家都不容易,我一定要保持尊重。”

这位来自湖北农村的女性离乡多年,在经历民办教师、服务员、潘家园小摊主、育儿嫂等多种工作后,发现自己不能相信别人了,早已丧失安全感的她在文章中说自己得了“社交恐惧症”,更曾“对照心理学书籍给自己治病”。

范雨素说,很感谢网友的鼓励和支持,但自己早已习惯独来独往的寂寞生活,对于现在的关注“太不习惯”。“雨素说,这是她生命中偶遇的沙尘暴。”认识范雨素多年的孙恒透露,她不停地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外界突如其来的巨大关注让她措手不及。

范雨素反复向记者强调:“我不是写文章的人,我靠做苦力谋生。”

写作如今贯穿于范雨素的生活,她有时间就提笔写长篇小说,写家乡亲朋的前世今生。

“长篇的名字叫《久别重逢》,这是一个讲述灵魂的故事,我把自己的这种写作体裁称为‘魔幻纪实体’。”范雨素说,“小说中的乡亲们在前世是帝王将相,今生却是草芥小民,他们现在的精气神都带有前世的影子。”

2016年5月20日,在“正午故事”发表的《农民大哥》正是范雨素长篇小说的节选。对这篇“自娱”的小说,范雨素“总是不满意”,虽然早已完成初稿,但还想改得更好,迟迟不愿全文拿出,“目前已有五家出版社联系我,但选择哪家,我也很为难。”

在向范雨素约稿的淡豹眼中,她是“湖北女作家”“居住在北京的女作家”,也有网友将范雨素称作“来自大地的诗人”,但范雨素更愿意将自己定位为“农民作家”,“没有想过通过写作来改变命运,写作是我的精神欲望,这就是我写作的动力。”

看完《我是范雨素》,网友们这么说

意外和惊喜总是来得猝不及防。那个叫范雨素的人突然火了,她的那篇《我是范雨素》成为爆款,因为文字的魅力,因为她的遭遇和经历,惊艳到了很多人。我们来看看一些网友的“读后感”,就知道《我是范雨素》和范雨素该不该“红”该不该“火”了。

@奕宁Yining:我的老天爷,写得可真好。故事好,文字好,关键是人好。这才叫祖师爷赏饭。我熬过了许多网红的作品,终于等来了这篇好文章!

@红药:“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这个开头,炸不炸?

@凌:世态炎凉,生来悲苦,命途多舛,可这位女士的文字却如一股清流,令人感慨。没有大喜大悲,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激烈言词,甚至没有突出的感情色彩,不讨好,不浮夸,就这么平静地娓娓道来。她是自己人生的亲历者,也是周围人人生的记录者。大社会,小人物,跃然纸上。

@Shiying:仿佛没有沉重感而易读的文笔,卷着卷着页面却像撞到了一个平静的拥抱,热热的,抱在我的眼球上。记住了范雨素这个名字,希望可以买到她的纸质书。

@钟静宁:两个会写的人都是湖北人,一个是余秀华,一个是今天的范雨素。相似又不似。一个激越强烈,一个幽默宽厚。两种不同的风格,两种不同的力量,我都很喜欢。

@野君Lyn:一笔疏开,一泄如注!好畅快的阅读体验!

@。:我的老天爷,写得可真真是好!像吃了一抓爆爆糖,文字在其间砰砰砰炸响。看似轻描淡写,却直击小心脏啊!

@seven:文字朴实,却触动。看似简单,却奇妙。她的妈妈,真好,她也好,大女儿也好,穷苦人家这么好,太不容易了!

@cabbagechouchou:一行接一行地看,完全挪不开眼,真好!

@summer:叹为观止,写得太棒了!饱含深情的文字,让多少文人写手相形见绌!必须传播!

@绘事后素:文字朴实又掷地有声,乐观中透露着自信,希望远远大于痛苦,即使很累很苦,还是向这个世界传播着自己的爱。她是坚韧的母亲,更是生活的强者!

@冬火旺:天下苍生!心中的爱是面对苦难的最有韧性的力量。向作者致敬!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