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企业扶贫的碧桂园模式

企业扶贫的碧桂园模式

时间:2024-10-21 07:52:29

今年是房地产巨头碧桂园成立25周年,而碧桂园的扶贫事业也已实施了20多年。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一直是碧桂园公益事业的推动者和灵魂人物。杨国强在年少时家境贫寒,依靠国家发放的7元助学金得以完成学业。创办碧桂园后,他本着“自强自立,知恩图报”的精神,为同样有需要的贫困农民和学子提供适时的帮助,让他们能凭借知识、自信和正确的价值观改变命运。

杨国强多年的贡献获国家肯定,在2015年的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获国家主席习近平接见并授予“十大中国消除贫困奖”。创立至今,碧桂园的总公益投入逾27亿元,2016年,杨国强及女儿杨惠妍创办的广东国强公益基金会的投入为全国非公募基金会前5名。

碧桂园的扶贫小分队

碧桂园有一个特殊的部门——社会责任部,共二十余人,他们的工作就是负责碧桂园在全国各地的扶贫慈善项目。

1982年出生的孙科既是社会责任部员工,也是碧桂园教育扶贫的受益者。安徽人孙科2001年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8年后退伍。回到老家的孙科正为自己的另一种人生憧憬时,国务院一项免费提供职业技术培训的“雨露计划”正在安徽全面铺开。他抱着将信将疑、试试看的心态,他来到佛山顺德的国良职业培训学校,这是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创办的一所免费职业培训学校,孙科参加了为期1年的免费职业技术培训。孙科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这跟杨国强创办的这所学校的初衷很吻合:年轻人学好建筑施工管理,就可以当施工班组组长,然后成立自己的施工团队,当个小包工头,再逐步壮大自己的事业。这也是杨国强曾经走过的路。

跟孙科一起到国良职业培训学校的还有全国各地的同学,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出身贫苦且无一技之长。但在学校里他们得到系统培训,孙科也实现由战场到职场的一次人生转变。学员培训结束经考核合格者,学校颁发由劳动部门和相关专业主管部门认证的结业证书。除此之外,学校还组织学员免费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成绩合格者,颁发广东省统一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完成系统培训之后,还可根据学员意愿,让学员自行择业或选择留在碧桂园集团就业。毕业后,孙科选择留在碧桂园。如今,杨国强已经出资1.3亿,资助了14466名像孙科这样的农村籍退役军人接受职业培训,并走上工作岗位。

孙科现在长期驻扎在偏僻的贫困农村,帮助当地住房改造和村容村貌改造,同时把产业化帮扶引进广东贫困山村,帮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2011年冬,他与女朋友在他工作的树山村举办了别开生面的婚礼。孙科在社会责任部的另外一个同事刘刚也选择在当天当地结婚。村民自发给这两队新人搭建起了一个婚礼场地。在村民们的祝福声中,他们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扇门。2016年,孙科迎来了他的女儿。

授人以渔

与孙科一样,是碧桂园的受助者又是员工的还有刘俏芬,她毕业于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

2013年,杨国强出资4.5亿元创办了全国唯一全免费的大专院校——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三年后,共招收了1019名贫困学子。所有入读学生不仅免除一切费用,还发放日常生活补贴。学院尝试校企结合办学模式,依托碧桂园的企业经验和学院的专业知识,培养真正实干、能干的技术人才。来自广东梅州的刘俏芬是第一批毕业生。

“让所有行业、岗位的劳动者都接受职业教育,尤其是对那些被贫穷困扰的年轻有志者,我们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职业教育,为他们打开通往成才、成功的大门,这不但可以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走向幸福生活,也可以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发展生产力,繁荣经济。”这是杨国强的办校初衷。

事实上,在办职业教育之前,杨国强的扶贫教育已经办得很成功了。2002年9月,杨国强以顺德民营企业家的身份捐资2.6亿创办了纯慈善、全免费的全日制寄宿中学——佛山市顺德区国华纪念中学,为全国各地“最优秀,最贫困”的少年提供最好的高中教育。学校承担学生在校所有费用,并提供助学金直至学生完成大学、硕士、博士所有学业,为国家培养精英人才。截止2016年,国华中学共接收了2588名处于辍学边缘的学生。立校至今,学校一直保持极高的本科升学率,2016年,该校的重本率超98%。

2016年10月17日,我国神州十一号飞船成功发射。17日6时40分,各大媒体开始全程视频直播神舟十一号发射过程。人们在屏幕上看到一位年轻学生对空间技术了如指掌,侃侃而谈,这位叫贾配洋的学生就毕业于国华纪念中学。

碧桂园的扶贫教育还把课堂搬到了山村里。在此之前,碧桂园是走过弯路的。碧桂园的小分队深入调查后,在广东肇庆挑选了一个扶贫点,然后镇里盖起了农民工职业教育大楼。大楼盖起来了,教师也请好了,但没有农民愿意来上课。原因有很多:路途太远、要带孩子、要照顾庄稼……最后,盖起来的大楼并入了当地的中学。

吸取这次教训后,在2012年6月碧桂园开始探索另外一个教育扶贫方式,决定将职业教育的课堂搬到村子里。该项目以自愿为前提,对全镇16-60周岁适龄劳动力开展免费的技术技能培训,派驻工作人员长期驻扎,与村民同吃同住,执行该项目。

除了开展培训,项目还积极探索人才输出,联系人才公司和用工单位,多次组织现场招聘会,疏通就业渠道,帮助受训农民找工作。

至2016年底,该项目总共帮扶了17006人,其中长期学历教育上帮扶932人;中期技能培训11715人,培训叉车、电工技术、焊工技术、财务会计、家政育婴等九种技术;短期农业实用技术(砂糖桔、青花梨种植、鸡鸭鱼养殖)培训4359人。有4064人通过推荐就业进城工作,平均收入提高约20%。月嫂廖休莲,月薪高达1万元,比一般大学生更高。技术技能能让村民脱贫致富、改变命运。

拒绝“手榴弹炸跳蚤”

碧桂园社会责任部里有一名员工叫梁时,同样来自贫穷家庭,从小就是靠各种资助才完成学业,于是心里萌发了一个志向:将来也要从事公益慈善工作,亲手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大学毕业后,梁时进入碧桂园工程管理部门,后来主动申请转入社会责任部。来自广东清远的梁时,现在长期驻扎在清远山村帮扶。

在清远,杨国强2010年经过考察后选定在清远英德市西牛镇树山村作为碧桂园产业扶贫的第一个点,实施了苗圃产业加住房改造、饮水、道路、电网、通讯的“一带五”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

如今,树山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污水横流的小村庄,变成了干净卫生的小别墅山庄。特别是产业发展,已逐步形成了市场机制,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产出已超过2000万元,村民实际获益1000多万元,农户户均增收约6万元。

有了清远的成功经验,2016年,碧桂园又积极参与到两广协作中。经过前期的调研摸底,了解村民的真切需求,结合广西政府在广东省清远市树山考察后的建议,决定将碧桂园在树山村的“绿色产业扶贫”模式引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桥马片区央律村。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5000万元,预期开发5年,共种植苗木300亩,每年带动桥马片区2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碧桂园的扶贫,并不是生搬硬套已有的经验,而是因地制宜。同年10月,碧桂园在广东潮州市黄正新村的项目将建成集生活、休闲、生态农业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生态文明新农村。这是碧桂园的新尝试。

碧桂园扶贫的另一个创新是由之前完全独立操作,到动员全员参与。2016年,碧桂园启动“1+1伴你同行”——1对1帮扶贫困群众公益慈善项目,整合各方资源,为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提供一个奉献爱心、参与公益的有效平台。当年,“1+1伴你同行”精准扶贫项目已开展三期帮扶活动,涵盖10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共计帮扶64户困难家庭,受益贫困人数245人,其中受益学生113人。

难能可贵的是,碧桂园为每一位受助者都建立了档案,在碧桂园的系统里,只要输入一位受助者的名字,就会显示他们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家庭情况,经济收入多少,受过何种教育,现从事何种工作……都一目了然。真正做到了“滴灌式”扶贫,从而避免了“手榴弹炸跳蚤”式的扶贫。这值得与碧桂园一样有扶贫理想的企业借鉴。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