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读者来信

读者来信

时间:2024-10-21 05:17:48

VOL.3402017.04中

专家点评

海南建省30年发展的喜与忧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夏锋

今年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30年来,海南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如今,海南基本形成了以旅游业为龙头,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服务业成为拉动海南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17年,尽管农业占比仍在2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服务业占比达到55.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1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提高到79.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1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初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消费对经济增长推动力逐步增强。随着我国13亿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全国对海南的消费需求,尤其是服务型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而且呈现刚需的特点。2016年海南省最终消费率为61.6%,比1994年提高16.3个百分点;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8.76亿元,比1987年增长61.8倍,年均增长14.8%。

30年来,海南在保护青山绿水中实现了可持续增长。我们看海南30年的经济增长,不仅要看速度,更要看质量。海南30年的经济增长是在严守生态底线、而且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中取得的。例如,2017年,海南森林覆盖率达到62.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7个百分点,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1个百分点。大家常说的一句话:“要想身体好、常来海南岛”,就是对海南优质生态环境最朴实、最真切的点赞。

当然,我们在看到30年来海南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要看到海南离建省之初中央提出的目标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海南的发展仍面临巨大压力。海南是欠发达省的省情没有变,海南产业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以营商环境为重点的软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国际化水平低还是突出短板;在严格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如何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消费方式,总体上看还未破题。

因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海南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提出的要求,继续发扬经济特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在打造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拓展更加开放的发展局面上走在全国前列。

小康微博互动

@中国小康网:#年轻人该不该买房?专家提“六个钱包买房”是否戳中你的心?#关于“年轻人你该买房还是租房”这一疑问。近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用了“六个钱包”理论来做解答,即通过“六个钱包”凑出首付来买房。六个钱包指:夫妻双方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三代人“六个钱包”的积蓄。

@亮亮:樊纲此番建议出发点是为年轻人考虑,但“六个钱包”理论设计确实涉嫌啃老。高房价的今天,这种不是办法的办法只能说是扬汤止沸,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最根本还是要靠宏观调控,让房地产业回归健康常态,这才是釜底抽薪之策。此外,年轻人要通过自身努力奋斗,不要一味想着靠长辈来资助。记者手记

城市再生,须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小康》记者韩静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有些变化必然发生。2013年底,国务院发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资源枯竭型城市最终确定为78个(含69个资源枯竭城市和大小兴安岭林区9个县级单位参照执行资源枯竭城市)。那时,名单上的城市大多迫切需要逃脱“因资源而生、因资源而亡”的命运。在可持续发展的情势下,无论是产业可持续布局还是城市发展升级,这些资源城市的转型看起来都是基于形势所迫,有着颇多无奈。

这样的产业危机倒逼城市进行转型重组,未尝不是好事。在此次采访的十二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中,涉及到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类型有依附煤炭和石油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也有以林业开采和有色金属开发为主的老工业城市。在生态修复与城市转型两座“大山”的重压下,如何四两拨千斤用巧劲干大活,成为这类城市阵痛之后绕不过的话题。

从具体操作来看,国家政策保航护驾,资源枯竭城市也在因势而变自我造血。自2007年国家开始下达用于推动转型的转移支付资金以来,各资源枯竭城市有针对性地做了一系列的努力,包括对失业民众再就业的促进、利用国家援助资金进行城市建设、通过棚户区治理等措施改善民生、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尽管,从情感上说它们可能舍不得割舍利益,且转型中面临着困难重重,但这些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中,还是选择了后者。

以距离我出生地不远的乌海市为例,记忆里那是一个“黑乎乎的城市”,“煤城”嘛,似乎就应该是那个样子。

直到两年前再去乌海,原来的印象被彻底颠覆——城市的河渠湖泊碧波荡漾,绿色让这个“塞上明珠”充满了灵动、焕发出生机。从“黑”到“绿”的一跃,乌海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从乌海及其转型路径中不难发现,靠资源反哺经济“一招鲜”的做法显然早已不再被看好,与其因资源耗尽或者污染严重而被迫转型,还不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创新发展理念、主动转变发展方式。乌海做到了,乌海之外的其他资源城市也在转型中实现了重生。这或许能为那些尚未被定义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其他资源型县市提供一些思路:

我们是不是在粗放开采加工?在靠卖资源赚小钱?量的增长背后到底有多少竞争力?高能耗究竟能支撑到哪一天?要现实的速度还是长远的发展?要暂时的“政绩”还是未来的利益?

其实答案已经明了。记者以为,未来,任何一座城市的发展必须有久久为功、持续发力的韧劲。利益取舍面前的抉择,有的时候,往后退一退,是为了积蓄动能,走得更快。

读者观点

今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10周年。在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特别是各地政府的对口援建,让灾区能够很快恢复生产生活。时光荏苒,大地震时的惨烈状况历历在目,而全国人民的支援,四川人民也会铭记于心。

——成都张再萌

(所刊读者言论不代表本刊观点)

欢迎读者踊跃来信,请邮至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