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建设郑州综合国家科学中心暨科技创新中心的对策研究

建设郑州综合国家科学中心暨科技创新中心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4-10-19 06:10:52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基础平台,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国际一流科研基地、国家创新人才高地、国家高水平智库、国家科技金融发展助推器等特征。

一、建设郑州综合国家科学中心暨科技创新中心的必要性与重大战略意义

(一)郑州实施一系列国字头战略规划的需要

借助国家战略规划实施和战略平台建设,加快建设郑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科技创新中心,是提升科技创新高地载体平台建设、放活壮大科技创新主体、理顺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的基础性大事。

(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科技创新中心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平台。

(三)助推河南省经济强省建设的需要

河南省十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经济强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现代服务业强省、现代农业强省和网络经济强省,因此,必须强化创新驱动,必须建设郑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科技创新中心。

(四)河南省适应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需要

只有建设郑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科技创新中心,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让中原更出彩。

二、环境分析(一)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1.全球创新行动为河南省科技创新带来新机遇。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河南把握世界科技创新方向,提供了历史机遇。

2.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布局带来新动力。郑州作为“一带一路”的节点城市,郑欧班列的运营和航空贸易促进了河南与沿线国家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和互动,为河南打造内陆开放型创新高地提供了良好契机。

3.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带来政策红利。特别是在吸引全国乃至全球更多高水平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落户郑州,制定了许多超前的奖励和激励措施。

4.为自贸区建设带来新优势。自贸区将为河南省的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新的体制机制,有利于探索新的科技、经济、市场乃至政府运行机制。

5.为“双一流”大学建设带来新契机。郑州大学入选“双一流”高校,将为郑州市建设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暨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强大的本土化智力支撑和技术支持。

(二)面临的挑战

外部,周边区域竞争更为激烈,尤其是对创新资源的竞争更为明显,武汉、西安、成都等中西部城市在基础研究、产业基础、高校资源、人才吸引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内部,现阶段郑州市科技创新能力、前沿科学成果、科学领军人才素质亟需提升,科技创新管理机制改革与联合科技攻关力度亟需加深。

(三)优势或基础

1.河南省自主创新基础牢固,创新溢出效应明显。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创新支撑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创新主体数量和质量优势明显,各类高端创新平台相继落地,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速,知识产权强省战略稳步推进,创新环境持续优化。

2.郑州市创新驱动优势明显。郑州市经济总量占全省20%,集聚了全省优质的各类创新要素和资源,国家战略平台叠加、主导产业、开放式创新、区域创新要素资源集聚等优势明显,且得益于河南省科技创新成果溢出,郑州市建设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暨科技创新的基础更加坚实。

(四)发展劣势及存在的问题

1.河南省创新驱动存着明显缺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创新型人才有待加快集聚,双创平台建设有待提速,创新投入力度有待加大,创新生态体系有待优化。

2.郑州市科技创新存在明显不足。一是领先科技资源较为分散;二是科研机构相互协作缺乏渠道;三是科技人力资源储备不足;四是工业供给结构总体依然偏重。

三、总体框架思路(一)总体思路

围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支撑“三区一群”国家战略,立足郑州,辐射中西部,以农业为核心,聚焦农业、生物、信息、装备、能源、环境六大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和变革性技术研究,布局一批交叉前沿创新平台和产业创新转化平台,建设若干“双一流”大学和学科,为建设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提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六大原则”,即坚持高端引领、问题导向;坚持多方推动、发挥优势;坚持开放合作、协同创新;坚持体制突破、激活要素;坚持以人为本、人才优先;坚持科技引领、产业为本。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申建郑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科技创新中心。到2025年基本建成郑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科学研究的制高点、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到2035年,建成国际一流水平、面向国内外开放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科技创新中心。

(四)总体布局(建设重点)

总体布局是“4+N+1”科创框架体系。“4”是指沿黄河建设四大核心载体:国家实验室(包括国家级研发中心)核心区、大科学装置核心中区、教育科研核心区和成果转化核心区;“N”是指在每一个核心区中规划建设“N”个科创平台,即建设“四个一批”科创平台;“1”是指一体化国家科学中心与产业创新中心,构建科创与产业无缝连接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五)空间布局

规划建设“滨黄科学城”或“黄河科学新城”,集中承载郑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科技创新中心。优化“滨黄科学城”或“黄河科学新城”“四大核心区”空间布局:在郑开科创产业带建设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在高新区等建设国家实验室核心区;在西大学城和龙子湖高校园区建设“教育科研区”;在高新区、郑东新区、经开区、航空海港区等地布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区。

四、重点任务(一)强化战略布局,实现错位竞争

一要明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河南省核心战略。二要发挥交通区位优势,推动开放创新。三要着力打造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要素。四要着力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互动、融合发展。

(二)强化集聚地辐射带动作用

一是创新布局集聚。集聚任务最突出在郑洛新,其后依次是郑州大都市区、“一级三圈八轴带”及中原城市群节点城市。二是推动产业布局集聚及转型。增强“核心-轴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及辐射带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强化集聚地辐射带动作用。提升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产业集聚区、创新型城市的辐射带动力。

(三)构建协同创新机制,推进创新生态构建

一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二要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三是拓展创新生态系统的外部网络。

(四)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一要强化政府引导。二要强化市场主导。三是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建设郑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科技创新中心的对策研究”(2017B31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