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像健康的人一样生病

像健康的人一样生病

时间:2023-12-03 09:25:11


   
    有两种对生病的看法:一种认为,生病就是不健康;另一种认为,生病是健康的一部分。
    两种看法都不错。不过,我更喜欢后者。
    做完手术,医生告诉我们,麻药劲儿过了会很痛。这份疼痛无可避免,医生也只能说“正常的,熬过这一阵就好了”。好吧,那就慢慢地熬。这句话不是止痛片,但它有莫大的安慰作用。我们怕的不是痛苦本身,而是随之而来的孤立、自我怀疑、不被理解。“痛是正常的”,有了这样一种确认,那么就算痛一点也还好。不就是痛嘛,我们安心了,就有底气承接生理上的刺激,也许还能考虑一边痛着一边做点什么。
    一声“正常的”,不啻一份珍贵的礼物。
    生活中我们不是医生,没法开药,但我们可以将此观念赠予那些面对疾痛的人,这对他们来说就可能是很大的帮助。治病是一回事,不妨交给医生去做。我们可以在观念上先把病人当成健康的人,我们要对他们说:“正常的,你只不过是病了。”
    只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去看医生就好。
    当然也有医生治不好的病,慢性病。一个人说不定遭受着某种医学束手无策的疼痛,有生之年都不能好转。这很不幸,但同时也可以将此看成某种意义上的“常态”。常态就代表着可以应对。这是一份去除不掉的疼痛,既然如此,那就没什么好怕的了,只要考虑如何接受现有的状况,尽可能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可以了,不是吗?我们可不可以推而广之,把它们也看成某种特殊的健康和正常呢?设想一位身障人士,当他学会使用轮椅,开始有兴趣每天出门溜达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说他恢复了“健康”呢?
    久病不愈也可以是健康的,這听上去有点反逻辑,但关键还是我们认为健康意味着什么。如果说病痛最大的影响是破坏一个人的生活,让病人无法工作,难以愉悦,看不到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失去跟家人和朋友的正常关系,那么反过来说,一个生病的人只要建立起一种新的常态,按自己的意愿工作和生活,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重新感受生活的愉悦和自身的价值,那么他跟健康的人之间唯一的差别,就只是他相信自己还不够健康。
    既然差别只在于观念,当然就可以改变观念。
    精神上的疾病也是一样。抑郁症、焦虑症,这些常见的诊断可以看成是心理的一种病态,但它们不也是正常人生的正常体验吗?变化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外部遭遇了什么刺激也好,体内环境出现了紊乱也好,只要是正常人,精神就会因这些变化而变化。难过,当然了,谁不会难过呢?难过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了,一定程度的难过可以自己修复,程度严重了就要治疗,但归根结底需要时间。熬过这一阵就会好一点。
    每个人都会经历这类变化,这是永远排除不尽的可能。就像人会生病,某几天糟一点,过几天又好一点,当然好一点还有可能再得病。不是因为他不健康,恰恰因为他是健康的正常人。
    病就病了吧,等到明天再看看。
    健康的人不光有可能生病,同时也有可能让自己好起来。这是生命可贵的地方。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拘泥于一天一时的表现。学会从长远看,看出某种超越时间的稳定性:糟糕的事总是来来去去,一会儿身体不舒服了,心情不好了,伴侣之间吵架了,业绩下滑了,压力一大又睡不着了……有时觉得“生活再也不会好了”,然后第二天振作一点,又觉得还能再坚持一下。
    所有这些,都是正常人的正常人生。所以不用太害怕,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实就是,无论经历怎样的痛苦,我们今天都活着,大概率明天也会活着……活着就意味着拥有很多的可能,这是病痛所不能抹杀的。
    (李金锋摘自微信公众号“李松蔚”,刘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