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少华距离杭州西湖湖滨公园300米的龙翔桥东侧,有.."/>
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追忆思鑫坊

追忆思鑫坊

时间:2024-11-08 04:07:25


    文/李少华

距离杭州西湖湖滨公园300米的龙翔桥东侧,有一石库门建筑群—思鑫坊。该建筑群由思鑫坊弄、萱寿里、承德里的石库门建筑组成。我曾经在萱寿里1号度过了童年和学生时代。在那里,我将在外地工作的哥哥、姐姐和亲戚们来信信封上的邮票剪下来,开始集邮;在那里,我省下母亲给我的早餐钱,到附近的邮局去买邮票、和同学们一起用硬纸板制作“集邮册”;在那里,我写了第一篇集邮作文—《一枚邮票的启迪》,记得当年那篇作文被语文老师推荐为“优秀作文”印成铅字时,激动得我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在那里,我告别了引导、支持我集邮的母亲,带着学生时代从官巷口邮局和青年路一邮票社买来的两本装满邮票的集邮册,离开杭州,投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洪流中,到宁波宁海一个偏远的海边小村插队落户。

虽然离开了杭州,但我从1952年就开始居住的萱寿里1号,总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每年回杭州探亲,我挑着从农村生产队里分来的黄豆、蚕豆,自己养的鸡、鸭,还有从海涂里抓来的青蟹、蛏子等回到萱寿里1号的家,和居住在那里的母亲、妹妹以及外甥们欢聚时一起欣赏邮票的情景,至今仍是我心中最温馨的回忆。我还常常会到萱寿里17号的那位在初中时教我们数学的陈老师家中,向他讲述农村生活的艰辛和集邮带给我的欢乐……

思鑫坊曾经住过许多文人雅士、当代名人。陈老师曾对我说,抗战期间,在韩国被誉为“国父”的金九1932年到杭州组建韩国流亡政府时,思鑫坊41号、42号就是他的住所。

更使我感到欣喜的是,离萱寿里1号近在咫尺的思鑫坊弄1号,还曾是乔石同志的寓所(图1为“百年思鑫坊历史文化陈列馆”中的乔石纪念室一角)。杭州解放后的1949年7月初,早在1940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搞地下工作和学生运动的乔石同志调到杭州工作,就住在思鑫坊弄1号二楼。那时候,共和国在战争的废墟上成立,百废待兴,年轻的乔石担任了中共杭州市委青委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市委青委书记等职。他每天往返于思鑫坊弄1号和附近长生路的杭州市青委,主持解放初期杭州市的青委和共青团工作。下班后,又常在房子前面的花园里看报、学习。乔石在杭州工作了五年,在思鑫坊弄就住了三年多,而且和他的战友郁文在思鑫坊弄1号结婚。在此期间,乔石全身心投入到服务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历练了才干,磨练了品性,一步步成长,直至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乔石虽然只在杭州工作生活了五年,但思鑫坊永远铭刻下他的身影。而他,也对杭州、对思鑫坊更有着深深的感情,《乔石回忆录》中曾这样写道:“在我住过的这么多地方,还是杭州思鑫坊让我特别怀念。”

2015年11月开始,有着百年历史、被杭州市政府列为历史建筑予以保护的思鑫坊,启动了提升改造工程,一百多个石库门建筑全部进行“修旧如旧”的修缮,当地政府还在思鑫坊建造了“百年思鑫坊历史文化陈列馆”。日前,我到如今姐姐、姐夫仍居住的萱寿里1号旁刚布置完成的该陈列馆参观,看到当年乔石在杭州工作时的许多照片、他在思鑫坊弄1号居住时用过的办公桌、装书的木箱、电话机以及从思鑫坊弄1号阁楼里找到的一块已经开裂、正面文字褪色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杭州市商业工作委员会”牌匾等实物,眼前又浮现出我退休前的20世纪90年代,乔石得知我当时工作的杭州西湖电子集团研制出了西湖数字彩电后,特地到西湖电子集团视察,听取科技人员关于西湖数字彩电研制情况汇报的往事,更浮现出乔石同志对发展我国残疾人集邮文化活动的重视和关爱的情景——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