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梁勇,河北省政府文史馆馆员、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系大学客座教授,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特约评论员,500集大型文化广播节目《燕赵传奇》总撰稿、主讲人。200集电视文化节目《石话实说》总撰稿、主讲人。长期从事历史学、社会学研究,主持多项社会科学课题,著有《文化资产价值论》《京津冀挽起一带一路》《燕赵文化史·秦汉卷》等专著。
引子
说起正定隆兴寺,我小时候的记忆,就是一大片很高很大的楼群。大学毕业从事地方史研究,经常关注这座古老的名刹,开始探究她的身世之谜,越来越因她的深邃之美而感叹。
这座古刹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正定东门里大街北侧,是我国北方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佛教名刹,是共和国确定的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宋以来就是皇家寺院,建筑恢弘、碑碣林立,铸造、木作、绘画、造像等艺术精品荟萃,名扬海内外。历史上就有日、德、法等国发行过隆兴寺建筑的明信片。今年6月26日,中国邮政发行《正定隆兴寺》特种邮票1套2枚。第一枚邮票画面为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和倒坐观音;第二枚邮票画面为正定隆兴寺大悲阁和千手观音。这次发行邮票,让正定隆兴寺这座千年古刹惊艳世界。
从楷书第一碑《隋龙藏寺碑》说起
隆兴寺大悲阁东侧的《隋龙藏寺碑》,被称为“楷书碑刻之祖”。碑额正书“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刻立于隋开皇六年(586年)。高1.7米、宽0.9米,碑阳刻楷书30行,行50字,共1500字,记述使持节武卫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恒州诸军事恒州刺史鄂国公金城王孝僊奉敕劝奖州内士庶人等扩建龙藏寺的经过,王孝僊是北周上柱国鄂国公王杰之子。王杰,《周书》《北史》皆有传。由北齐开府长史兼行参军张公礼撰文。
楷书在魏晋时期已经有人书写,但《龙藏寺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楷书碑刻,康有为以为该碑集北朝诸名碑各派风格荟萃于一,对后世影响颇大。他指出:“隋碑渐失古意,体多隽爽,绝少虚和高穆之风,一线之延,唯有龙藏”。由此,《龙藏寺碑》被誉为“楷书之祖”当之无愧。
正是因为这通隋碑,后人一直认为隆兴寺始创于隋开皇六年。
不过,北宋著名金石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在《集古录目》中记载:“《龙藏寺碑》,齐张公礼撰。龙藏寺已废。今在常山府署之门,书字颇佳”。欧阳修曾出任河北西路都转运使,驻真定(今正定)近一年,他遍访名胜古迹,搜集金石碑文。他的《集古录》和《集古录目》保存了一批河北珍贵金石资料。他对《龙藏寺碑》及其地点的记载,应该是很可信的。隋龙藏寺,在真定府衙门对面,北宋时,寺已废,仅存此碑。但是,这通碑如何移到隆兴寺,至今仍是千古之谜。
今日隆兴寺
1933年梁思成、林徽因拍摄的大悲阁外景
最经典的北宋佛教建筑—隆兴寺摩尼殿原名龙兴寺,康熙改额隆兴寺
隆兴寺原名龙兴寺,这个名字的寺院在唐代全国的州治所,几乎都有。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李显即位,废除他母亲武则天的“周”国号,复辟唐朝,为表示大唐复兴,敕天下诸州各建龙兴寺、龙兴观。而恒州(治真定,今正定)龙兴寺,与当时定州、易州、杭州、赵州等州创建的龙兴寺属于同年的名刹。
龙兴寺在五代后周“显德灭佛”中被毁。宋初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敕令重建,因寺院以铜铸大佛而名驰遐迩,故俗称大佛寺。金、元、明、清各代朝廷拨款修葺拓扩。清代康熙、乾隆多次驻驾正定,拈香礼佛,赋诗题额。康熙皇帝亲笔赐额“隆兴寺”,并降旨修缮,在隆兴寺西侧增建行宫(今二五六医院)。
隆兴寺的整体布局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主要建筑排列于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布局规整,主次分明,错落有序,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中轴线最南端为一座高大的琉璃照壁,往北依次为三路单孔石桥、天王殿、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御碑亭、大悲阁、弥陀殿等,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
天王殿始建于北宋,重修于清代。是一座单檐歇山式建筑,琉璃瓦覆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在其圆拱形大门上端镶嵌清康熙帝手书的“敕建隆兴寺”金字匾额,殿内迎门供奉一尊木雕舒相坐式弥勒佛,袒胸露腹,笑口常开,形象喜人。殿内东西两侧彩塑“四天王像”,个个身披铠甲,促眉怒目,威武刚健。从建筑设计看,隆兴寺未设山门,因此,天王殿有兼顾山门的用途。
大觉六师殿建于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原为寺院最宏伟的一座建筑。惜清季倾圮,今仅存台基遗址。
北宋最高的大佛与大悲阁
这座名刹的铸铜大悲菩萨像与大悲阁,是镇寺之宝,也是河北名胜四宝之一,与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桥齐名。关于这尊中国北宋最高的铜造像的来历,充满了传奇色彩。
宋开宝二年(969年),太祖赵匡胤亲率大军攻伐山西割据政权北汉,遇北汉名将杨继业抵抗,不得已退兵驻跸镇州(今正定)。听说真定城西大悲寺内的铜铸千手观音久负盛名,前往瞻礼。而此铜佛历经战火和周世宗毁佛,已成泥像。一僧人对太祖皇帝说,周世宗毁佛铸钱时,见佛像下面有一行字:“遇周则灭,遇宋则兴”。于是宋太祖下令于城内龙兴寺重塑金身。开宝四年(971年)七月二十日,太祖派军器库使、卫州刺史等官员做监修,三千兵役聚于真定龙兴寺,铸造大佛,修筑大悲阁。
这尊铜佛分七段铸成,然后添加四十二臂,手臂均为木雕而成,其上裹布,一重漆,一重布,然后用金箔贴成,工艺繁复。先后历时四年,开宝八年(975年)十一月告竣。
这尊千手观音铜像,高21.3米,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铸铜佛造像,至今也是全国最高的站立式铸铜佛造像,其下须弥座采用浅浮雕、高浮雕、圆雕和透雕多种技法雕刻。大悲菩萨像建成后,在其上创建了巍峨的大悲阁,就是今年发行特种邮票第二枚的图案,这座大悲阁是龙兴寺最雄伟的建筑,高33米,五檐三层,面阔七间,深五间,两侧有御书楼和集庆阁相连,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在北宋楼阁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
1934年德国女摄影家赫达·莫里逊拍摄的大悲菩萨像国内仅存的“十字形”建筑—摩尼殿
宋太祖敕令在龙兴寺重塑大悲菩萨,该寺就成为重要的皇家寺院。1933年,梁思成先生到正定考察,盛赞其为“京外名刹”。
隆兴寺的经典建筑中,最具宋代特征的建筑是摩尼殿。就是这次特种邮品的第一枚的画面。这座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七间,重檐九脊歇山顶,绿琉璃瓦覆顶,四面各出抱厦,建筑形制奇特,是宋代建筑仅存的一例。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1933年《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中指出,“寺中现存古构中,以摩尼殿为最大、最完整、最重要”,他感叹“那种画意的潇洒,古劲的庄严,的确令人起一种不可言喻的感觉。尤其是在立体布局的观点上,这摩尼殿重叠雄伟,可以算是艺臻极品,在中国建筑物里也是别开生面。”“十字形的平面,每面有歇山向前,略似北平紫禁城角楼,这式样是我们在宋画里所常见,而在遗建中尚未曾得到者。”
曾给梁思成先生当过助手的当代古建筑专家张驭寰先生形象地描画:“大殿雄伟壮观,又不失矫健优美。殿脊、飞檐曲线如波,自然流畅;四角微翘,如鸟振翅欲飞。”
神奇小木作建筑奇迹—转轮藏
隆兴寺大悲阁前面左右两侧的慈氏阁与转轮藏阁,均为宋代建筑,两阁东西相峙,建筑形式相仿,均为重檐歇山顶二层楼阁。梁思成先生在《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中写道:“藏殿上部的结构,有精巧的构架,与《营造法式》完全相同的斗拱,和许多许多精美奇特的构造,使我们高兴到发狂。”“各梁柱间交接处所用的角替、襻间、驼峰等等,条理不紊,穿插紧凑,抑扬顿挫,适得其当,唯有听大乐队之奏名曲,能得到同样的悦感。”称赞“是木构建筑之杰作”,“建筑中罕有的珍品”,“在梁架用法中是最上乘”。
转轮藏阁内安放着直径7.8米的木制转轮藏,即转动的藏经阁,取佛教“法轮常转、自动不息”之意,喻佛法犹如轮子辗转相传,永不停息。这种独特的经藏形式,外形似八角形亭子,中间一根10.8米的木轴上下贯穿,亭身设有经屉,转轮藏的檐、柱、斗拱俨然一个缩小了的中式建筑模型,而梁、柱、斗拱的许多做法,均与宋通直郎李诫奉敕撰的《营造法式》之制符合。整个转轮藏的重量由底部藏针承受,梁架结构十分特殊,只需两指轻轻一推,便可徐徐转动。
“东方美神”倒坐观音
在北京鲁迅先生故居的书桌上,摆放着一张“须弥山中观音像”的老照片。
1923年7月3日,鲁迅先生在他的日记中写道:“与二弟至东安市场,又至东交民巷,又至山本照相馆,买云冈石窟写真十四枚,又正定木佛像写真三枚,共泉六元八角。”
“山本照相馆”是由当年摄影师山本赞七郎在王府井附近霞公府街上开办的,鲁迅先生买的正定老照片由山本拍摄。可能鲁迅先生没跟山本详谈,又没去过正定,所以日记中误称“正定木佛像写真三枚”。鲁迅先生因极爱这尊观音像,将其镶进相框,安放在书桌上,誉为“东方美神”。这位美神的真身就是隆兴寺摩尼殿的“倒坐观音”,因为她坐在背对大殿释迦牟尼像后壁上,故名。在重重泥塑五彩须弥山中,面北而坐,以示观世音菩萨“不渡尽众生永不回头”的大慈大悲。泥塑五彩悬山俨然一个极乐世界,模拟了大海及海中普陀仙山,凡人与仙人、鸟兽罗列其间,山中静修的罗汉和威武的天神各具风姿;山石突兀起伏,祥云缭绕。而鲁迅先生称的“东方美神”就倚坐在这片仙境正中。
观世音菩萨高3.4米,头戴宝冠,如纱的披巾自肩下垂,露臂赤足;右足屈膝搭左腿,右手绕膝抚左腕,头微微右侧,身体略向前倾;她面目清秀,柳叶眉下,凤目微睁,面露笑意,俯视众生。当时的匠人为使菩萨稍微下视的目光,能够在任何角度与礼佛者仰视的目光相交,特地采用流光四溢的琉璃珠为观音“点睛”,可谓匠心独到。
精密铸造佛像千佛墩
正定隆兴寺最后一座建筑—明代毗卢殿,原是正定八大寺院之一崇因寺的主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1959年因崇因寺残破,为便于保护,将其迁建于隆兴寺内。殿内供奉有明代铸铜毗卢佛像。佛像设计精巧,造型独特,共三层,铸有一千个莲瓣,1072尊佛像。
“毗卢”是梵文,意为“光明普照”。这尊毗卢佛是明代采用精密铸造技术铸造的佛造像,是万历皇帝为其母亲72岁寿辰御制,赐给寺院供奉的。1000象征着大千世界,72是其母寿辰。俗称“千佛墩”,整体似塔形,铜像由三层莲座、三层佛像摞置而成,高6.72米。每层莲座之上端坐四尊头戴五佛冠的毗卢佛,通体共有佛像1072尊,构思奇特,造型优美,是国内佛造像的珍品。
正定隆兴寺历尽千年风雨,见证了历代王朝兴衰。曾经让梁思成先生惊叹的大型浮雕壁画后来毁于动乱之中。但经过历代修葺,不仅留下了辉耀中华、惊艳世界的建筑经典和佛教造像,而且还留存了“倒坐观音”等大量精美雕塑,摩尼殿内还保存着明代精美的佛教壁画。这座恢弘的隆兴寺,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正定佛教文化的品牌之一,也成为中国佛教、建筑、雕塑、美术的文化宝库中闪亮的瑰宝。我为河北家乡的国宝而自豪,也愿为弘扬河北瑰宝、国粹鼓与呼。
隆兴寺摩尼殿的“倒坐观音”
毗卢殿的千佛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