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下午,在《长城》邮票即将发行之际,设计者许仁龙、张济平来到中国集邮总公司,接受了部分在京媒体的集体采访。
作为中国重彩山水画的一面旗帜,许仁龙最为大众熟知的作品当属2002年为人民大会堂接待大厅创作的巨幅国画《万里长城》。这幅大作展现了长城的恢弘气势,也体现出作者的艺术功力与人文精神。正所谓画如其人,当身着中式上衣的许仁龙昂首阔步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举手投足之间亦带着一股“中国范儿”。许仁龙今年62岁,尽管离乡多年,但讲话依然带有浓浓的湖南乡音,谈到关于艺术的话题,他语气中透出不容置疑的坚持,但态度是大度的,给人的感觉是平和的。
另一位邮票设计者张济平,今年68岁,他外表质朴,平易近人,讲话语气平缓,条理清晰。比起此前从未设计过邮票的许仁龙,他算是一位邮票设计界的“老兵”,早在1986年,他就独立承担了《泰山》邮票的设计。两位老师虽然看上去“风格”不同,但却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点,那就是对待艺术认真执着的态度。谈及此次《长城》邮票的设计,两人都提到了创作过程的艰辛,但正是凭着对艺术境界一种近乎偏执的追求,他们坚持下来,并合力在方寸间留下了一幅堪称经典的传世之作。
当现场有记者问两位此次如何合作时,许仁龙当即脱口而出:我们就是一个整体,谈不上分工。据介绍,两位都在中央美院任教,是十多年的同事。此次中国邮政请许仁龙设计《长城》邮票,时间紧,任务重,许仁龙就想到了请老同事、老朋友张济平出山,许仁龙坦言:张济平曾经设计过邮票,经验比我多,而且此次前期的写生工作,都是张济平完成的。但就整个设计过程,尤其是后期种种与外界打交道这方面来说,我担当的责任要大一些。
或许是此次设计《长城》邮票的经历太过“难忘”了,面对记者的提问,两位画家侃侃而谈,创作思路、设计理念、关于长城,乃至艺术人生,谈得兴起“刹”不住了,最后比预定的采访时间又延长了半个小时。
问:通过9枚邮票,两位最希望体现长城的什么?希望这套邮票传达什么样的文化精神?
许:我认为,此次发行《长城》邮票有几大亮点:一是此次采用了9枚连印的长卷形式,展现了从虎山长城到嘉峪关的长城全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首次。
二是早在2006年,我国就出台了《长城保护条例》,2016年正好是该条例施行10周年,在此时发行邮票,对于敦促加强长城保护,将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第三,在历史上,长城的主要作用是抵御外敌,但同时因其位置的特殊性也起到了促进对外交流的作用,这点和我国目前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顶层战略的精神内核不谋而合。
第四,国歌里有一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可见长城精神对于中国人的影响之大。长城精神是一种强国精神、团结精神、创造精神、献身精神,它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将其保持并发扬光,这也是发行这套邮票的现实意义之一。
五是9枚《长城》邮票突出了中国画的绘画语言,体现了“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创作理念,创作手法上则始终坚持“神与物游”、“以大观小”、“骨法用笔”,使得这幅长卷散发出浓厚的“中国味道”。
六是9枚邮票采用了全雕刻版,充分展现了方寸艺术的独特魅力。
七是此次《长城》邮票的相关邮品制作水准非常高,邮政部门可谓是用心良苦,也充分反映了邮政这家“百年老店”的“良心品质”。
八是整个创作过程的高水准。回忆这次设计《长城》邮票的经历,对我们而言,简直可以用“不堪回首”来形容。我们是去年10月份开始写生的,今年5月份就要交稿,又是这样一个不容错失的重要题材,我们两人加起来都有130多岁了,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在极其有限的创作时间里,我们还是咬牙坚持,克服了太多的身体困难、精神重压,圆满完成了任务。当然,大家看到摆在面前最后的邮票成品,绝不仅仅是我们画完就可以直接开印了,还有雕刻师的再创作,整个制作印刷团队的共同努力,才成就了这幅长卷方寸佳作。
问:在设计时,两位老师是如何选择重点表现的地标和景点的?在地点选择上是如何做出突出和取舍的?
张: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基本情况,许仁龙十多年前给人大会堂画《万里长城》时,当时就做过很多写生,这次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顺着长城沿线考察写生,在创作之前还请长城学会的副会长董耀会提了一些关于长城节点选择的意见,最终集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总的思路。基本上,在重要节点的选择问题上,我们一是取历史中起过重要作用的节点,二是取民间非常熟悉众所周知的地方,三是地理位置比较重要的节点,如老牛湾,这是长城和黄河的交汇点。还有就是长城和丝绸之路的联系点,如嘉峪关。这主要反映了长城的文化意义,长城不仅是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交汇点,也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汇点,所以涉及文化交流的节点也很重要,因为它们对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许:邮政是去年八九月份找的我,因为我对长城比较熟悉。当时我脑子里已有一个大概的取舍。但再熟悉,毕竟不是很科学,所以要依靠专家的长城知识,如地理纬度等,都要一一核对。在设计中,结合专家意见,我们经过多次修改,力争达到艺术与科学相对合理的一个度。设计完毕后发到各省区市,收到的反馈还是满意的。
邮票设计是件苦差事,既要符合客观真实,又要具有艺术美感,正是所谓的“戴着脚镣手铐跳舞”。此次关于长城节点的选择,我们也经过了反复权衡,长城的重要节点不能少,但如果太集中了就要“重中取重”,如北京段中关隘较为密集的一段,居庸关只好忍痛割爱了。但有的地方,如宁夏固原的长城已基本消失了,但因其重要性还要重新复原。有的地方的长城关楼是重修建过的,非常漂亮,但经综合考虑,最后还是割舍了。总之,邮票设计有其特殊性,在艺术表现长城的同时,也要保证票图的科学性,否则,怎么面对将来集邮者的各种疑问呢?
问:请问两位老师,艺术创作和邮票设计有何不同之处?此次设计《长城》邮票的难度在哪里?
许:绘画搬到邮票上,一定要针对邮票的特殊性做特殊考虑。这次《长城》邮票用长卷的形式描绘,我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在中国艺术史上,有很多有名的长卷,如《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等,此次设计《长城》邮票,是古老长卷的一次新创作,对于将我国这种特有的艺术形式发扬光大非常有意义。但不夸张地说,这次画的难度也比历史上所有的长卷都大得多。因邮票尺幅所限,长城每段的外形细节又不一样,导致一边要艺术效果,一边要考据求证,创作过程相当折磨人。不过,邮票设计跟绘画的根本原理是一样的,都要考虑整幅画面的起承转合。
张:一般邮票设计放大8倍就足矣了,我们此次是放大了12倍进行创作的,这可以说是人为地增加难度。我和许教授常常是画一段,然后用手机拍下来,缩小了看效果,有时候发现小了以后线条就糊了,就要反复修改。
许:此次设计《长城》邮票,我觉得一大难点是色彩方面,一幅作品的色调选择非常重要,有助于突出主题。一开始,我们对长城有秋天、春天两种色调的考虑。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春天的长城,这个季节的景物特点是既苍茫,又清新,整体为暖色调,适合展现长城的蜿蜒形态。总之,怎样突出长城的崇高是我们设计首先要考虑的,邮票设计是方寸的艺术,而不是方寸的考古,有些细节还是需要艺术处理的。
问:此次《长城》邮票采用了雕刻版设计,并由许教授的弟子郝欧负责雕刻,在创作过程中,你们是如何合作的呢?
许:其实我们很早就有了做雕刻版的想法,这方面张老师也给我普及了知识,当年他设计《泰山》邮票就是采用的雕刻版。及至画出了素描稿,我们拿给邮票发行部高山总经理看,他看了以后很兴奋,认为可以做雕刻版,这正好和我们的提议不谋而合。
之所以选择郝欧,不是因为她是我的学生,而是因为她的雕刻水平到了,成熟了,年纪也是最出成果的时候。此次我们是密切配合,及时沟通,及时修正。9枚邮票在两个多月时间就雕刻完毕,郝欧十分出色地完成了雕刻任务。
国画讲求笔道精神,而雕刻线的组合讲求精密,所以在讲求笔触的力量、神采时就要有个雕刻线的取舍问题,也就是雕刻要跟中国画的创作手法磨合。在这方面,郝欧完成得相当好。
在此我还要感谢这套邮票的幕后英雄们,编辑、印刷,他们本着大国工匠精神,不断修正,精益求精,使原作达到适合邮票尺幅的效果。成就一套优秀的方寸作品,背后要有很多人的付出和努力,他们是无名英雄。
问:如果创作时间更充裕一些,此次设计有哪些方面可以改进?
张:这次设计《长城》邮票对我和许教授来说,都是一个考验。按常理说应该是两年的工作量,但我们花了七个月时间完成了。而且我们标准定得还很高,许教授希望能画成世界级的作品,这当然不是我们说了算的,但我们在创作中确实花费了很多心血,我和许教授都是认死理儿的人,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这幅作品,八千多公里的风景、108个景点在尺幅中得以一览,欧洲人是画不出的,只有中国人画的出,这就是长卷的魅力。
许:艺术无止境,此次设计《长城》邮票,我觉得在大的方面没有遗憾,小的细节或可推敲,微观上还有可改进的地方。如果要打分的话,这次设计我给7分,雕刻1分,最后整体修整、印制2分,一共可以达到10分。
问:我们了解到,许教授从1986年就开始以长城为绘画题材了,为什么您这么痴迷于长城呢?
许:我打个比方,就像男女找对象一样,两人如果不合适相处起来就很难受。对我来说,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寻找适合自己的题材也是这样的,这和本性相关,也跟后天的影响有关。我是湖南人,在南方长大,一开始学画人物,觉得不对路,就转画山水,因为山水可以慰藉我的心灵。后来我写生到了黄河流域,发现这里的风景跟自己的心灵撞在一起了,可以说,北方的山水影响了我,中原的水土、文化拯救了我,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艺术本性。我曾长期在山西写生,那里是有长城的。后来有了给人民大会堂画《万里长城》的机遇,更加深了对长城的了解。
问:请问许教授是何时开始从事重彩山水的画风?这与传统的国画绘画手法有何不同?在画面表现上有何优势?
许:重彩山水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主要特点是将矿物颜料粉碎后调胶,这样不易变色。在这次创作中,我们将重彩与水墨结合,色调非常饱满,色彩饱和度更高,对于长城,上颜色要上够、要酣畅,最后出来的效果和一般国画是有所区分的,筋骨强健,画面充盈,更适合展现长城的特点。这也体现了我们此次创作的主旨,就是要用中国的艺术语言和手法,去展现中国的风骨、中国的精神,最后成就一幅中国风范的作品。中国艺术有它独特的魅力,我们一定要有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