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奇异酒香 肆意方寸

奇异酒香 肆意方寸

时间:2024-11-08 03:27:44

在世界各地,不管什么民族肤色,过节聚餐或有朋自远方来,美酒助兴总是不可或缺的传统风俗。来吧,让我们漫步在方寸中,边闻酒香,边探访了解地球村的各处村民还有什么酿酒高招。

一般而言,我们常见的酒多半是用葡萄(图1,法国)或五谷杂粮(图2,黎巴嫩)酿成的,如法国的波尔多红酒(图3,法国),捷克的比尔森啤酒(图4,捷克),我国的贵州茅台、西藏青稞酒、江浙一带的女儿红等,但实际上酿酒的原料却是多元的,一方水土酿一方酒嘛。

在西非和中东地区,棕榈树是常见的植物(图5,阿联酋)。其中的酒棕榈树比较特别,除了遮荫、籽可榨油、纤维可搓绳之外,它还是当地人的天然“酒窖”。酒瘾来时,爬上酒棕榈树,在树干上用刀切割开一个小口子,把酒具对准割开的口子固定好就可以了(图6,冈比亚)。棕榈酒会自动流入酒具,一般每天早上挂上去,第二天天亮前取下来。一棵树每昼夜大约可以收集到4升酒。这种酒加盖后“酿”的时间以小时计,一般醇化几小时即可小酌,酒精含量约3%。西非人每天可以喝下大约2升左右,用来预防疟疾。这种酒多喝也能醉,当地有黑猩猩折断树干后舔酒舔到醉的。榈农一般赶早集去酒市卖酒,因棕榈酒不能长时间存放,存放时间超过4天时,颜色就由白变成棕红色,变质了。这种棕榈酒,实际上完全是树里的液汁,是真正的纯天然酒。一棵酒棕榈树的产酒周期只有两个月,采集完后就只能砍柴烧了。这个活儿技术含量最高的一步是需要准确地确定哪棵树已经成熟。然而树的成熟与否和口感好坏并没有显著的标志,只能凭树叶开始弯曲下坠的程度来判断。当你选择了可以开采的酒棕榈树后,还要付出艰巨的劳动,先清理树干,用一种编织好的树条,把自己绑在树干上,或者搭一个木架子站在上面,用大刀将一层老化的树皮和树枝砍掉,再在树干上找一个适当的位置凿一个约20厘米的小洞,用树皮或树枝削一个半圆的引酒槽,将树汁引到悬挂在树上的塑料瓶里。采集棕榈酒已有很久的历史,图7是1906年当时的法属刚果发行的明信片,读者可见到100多年前黑非洲原住民的“酒神”们是如何在自家院子前取酒作乐的。

墨西哥盛产仙人掌(图8,墨西哥),同样是多肉类植物的龙舌兰作为一种食物资源在中美洲至少已有9000年的历史。公元3世纪时,居住于中美洲地区的印第安人早已发现发酵酿酒的技术,他们取用龙舌兰来酿成普尔魁酒。后来西班牙的士兵们占领墨西哥的时候,由于从欧洲运输葡萄酒和其他烈性酒来美洲成本昂贵,于是设法学印第安人就地取材酿酒,再将欧洲的蒸馏技术和橡木桶储酒法带到新大陆,用蒸馏的方式提升原始普尔魁酒的酒精度,这种新产品于是成功取代了葡萄酒,供给这些殖民者饮酒作乐,并获得了麦斯卡尔的名称。在麦斯卡尔这类酒中堪称极品的是特其拉龙舌兰酒,现已成为墨西哥的国酒。但并不是所有龙舌兰都能酿酒,如生长在纬度稍高的美墨边境处的沙漠龙舌兰(图9,美国)就不行。特其拉镇是位于墨西哥第二大城市瓜达拉哈拉市西北50公里处的一个小镇。在特其拉火山脚和格兰德河河谷间有一片面积34658公顷的土地,它是广袤的蓝色龙舌兰生长地(图10,墨西哥)。这种外形很像个大菠萝和剑麻的植物,姿态实在是温柔不足,骨感有余,给人以好斗的感觉。且叶汁有毒,可刺激皮肤,产生灼热感。但喜欢的人,一定会觉得龙舌兰田野要比法国普罗旺斯地区民居后院的薰衣草更好看,它的颜色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而且更神奇的是,这里的蓝色龙舌兰叶子永远像宝剑一样笔直锋利,绝不打蔫。它要经过10年才能成熟,然后花茎突然疯长,开花时最长的花茎可达4米,蔚为壮观。为此也耗尽了它全部的能量,不久便会枯死。把疯长前龙舌兰外层的叶子砍掉,仅取其接近根部的鳞茎,最重可达50公斤,巨大的鳞茎充满香甜、黏稠的汁液,然后再把它放入炉中蒸煮以浓缩甜汁,并且把淀粉转换成糖类。再送到另一机器挤压成汁发酵,果汁发酵达酒精度80度即开始蒸馏。龙舌兰酒在铜制单式蒸馏釜中蒸馏二次,未经过木桶醇化的酒,透明无色,称为白特其拉,味道较呛,醇化后的称金特其拉,因淡琥珀色而得名,通常在橡木桶中至少贮存一年,味道与白兰地近似。木桶里的存放会让龙舌兰酒的口味变得比较浓厚一点,因为酒会吸收部分橡木桶的风味甚至颜色。一般来说,专家们都同意龙舌兰酒最适合的陈年期限是四到五年,超过后桶内的酒精会挥发过多。墨西哥产的金色特其拉酒是世界各地调制玛格丽特酒不可或缺的成分。玛格丽特鸡尾酒创作自1926年,洛杉矶调酒师简·杜雷萨和女友玛格丽特在一次打猎中,女友不幸中流弹身亡。为了纪念爱人,他调制了这款以爱人名字命名的酒,一举获得了1949年全美调酒师大赛冠军。金色特其拉代表他的墨西哥女友,青檬汁代表他酸楚的心,而盐代表了他的眼泪。如今,墨西哥每年生产5000万升麦斯卡尔酒,其中1/3出口到一百多个国家。2014年中国市场已对墨西哥龙舌兰酒开放。由于酿造该酒的蓝色龙舌兰只在特其拉镇生长,造成其价格昂贵。但在这个小镇里,特其拉酒却跟扎啤一样普遍。当地人喜欢就着一盘烤仙人掌和炸蚱蜢,用小杯细斟慢饮。在首都墨西哥城人们喝特其拉很有讲究。首先把盐巴撒在手背虎口上,用拇指和食指握一小杯特其拉,再用无名指和中指夹一片柠檬片,迅速舔一口虎口上的盐巴,接著把酒一饮而尽,再咬一口柠檬片,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手法像变魔术般娴熟。这是因为特其拉酒劲儿大,有盐和酸橙的调节喝起来就不那么烈了,但饮后会进入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图12是在首都墨西哥城酒吧里特其拉酒的推销女郎,其着装很有墨西哥范儿。在2006年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上,特其拉的龙舌兰景观和古代酿酒设施一同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继法国圣艾米利永的波尔多葡萄酒1999年进入世遗后的第二项酒文化获此殊荣。我国的茅台仍在申遗中,梦想尚未成真。

在加勒比的阿鲁巴小岛上盛产芦荟(图13,阿鲁巴)。它与龙舌兰虽然是不同的品种,在外形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只是个头小一点。芦荟具有一种可以镇痛的物质,只是这种物质非常苦,常用于医学或者美容。令人惊喜的是,芦荟并不像其他苦味植物一样,用它酿出来的比特酒并不会带上植物的苦涩味,反倒有种令人头脑清醒的特殊香味,加勒比风味十足。目前该岛这种酒已能量产(图14,阿鲁巴),成为出口换汇的支柱产业。

牙买加是加勒比海最大的讲英语国家。其独特文化融合了非洲色彩、西班牙风格和英国传统,并打造出一个热情洋溢、友善好客的民族。16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方殖民者从西非引进黑奴,在牙买加一带广泛种植甘蔗,在榨取甘蔗制糖时剩下许多残渣,如不及时打扫过几天会发出酒味。这种副产品称为糖蜜。于是人们把糖蜜、甘蔗汁混在一起,发酵酿酒。图15就是牙买加的蔗林,远处冒烟的就是生产糖及土酒的工厂。但当时的酿造方法非常简单,酒质不好,这种酒只有种植园的奴隶们喝,而奴隶主们则喝葡萄酒。1745年,英国海军上将弗农在航海时发现手下的士兵患了坏血病,因此,他命令士兵们停止喝带来的欧洲啤酒,改喝西印度群岛的这种土制糖酒,结果把病治好了。这些士兵为感谢他,称弗农上将为老朗姆,朗姆在英语里意即怪人,而把这种土酒便称为朗姆酒。后来从欧洲引进了蒸馏技术,并加入特殊的生香酵母和产生有机酸的细菌,经过发酵、蒸馏,在橡木桶中储存3年以上,土朗姆就成为了现代爽口的高端朗姆酒了,它是加勒比地区特有的一种烈性酒。现在有朋自远方来时,牙买加人就会拿出陈年朗姆酒来招待宾客。根据不同的原料和酿制不同方法,朗姆酒可分为:朗姆白酒、朗姆老酒、淡朗姆酒、强香朗姆酒等。朗姆酒的生产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它的绰号又叫海盗酒,因为过去横行在加勒比海地区的海盗都喜欢喝朗姆酒。我们可从图16的牙买加明信片上一窥1897年村民们将朗姆酒橡木桶用牛车运到城中的酒庄去的情景。在牙买加,人们大多喜欢喝纯朗姆酒,不加以调混,实际上这是品尝朗姆酒最好的方法。而在美国,一般把朗姆酒用来调制鸡尾酒。朗姆酒的用途也很多,因为烧焦的蔗糖有强烈的香味,所以经常用于制作糕点、糖果、冰淇淋以及作烹饪法式大菜朗姆酒芝士焗虾(图17,法国)的调料。在加工雪茄时加入朗姆酒可以增加风味(图18,牙买加)。早在1937年由牙买加金斯敦寄到美国圣路易斯的实寄封左上方就有朗姆酒的广告了。

在南太平洋岛国斐济,族民有向酋长和长老献卡瓦酒的传统并形成一种庄严、独特的仪式,由此演变为对贵宾的高尚礼仪,被誉为斐济国粹(图20,斐济)。习主席在2014年访问该国时曾应邀受礼并一饮而尽,成为中斐友谊的佳谈。卡瓦酒是用当地盛产的名叫卡瓦胡椒的植物块茎磨碎成粉末状,放在被称为塔诺的大木盆子里用水浸泡搓揉调制出来的一种橙黄色饮料(图21,斐济明信片),倒在椰壳里品尝。在喝的过程中周围人还得不停地吟唱和拍手。据笔者在美留学时的一位斐济同学说曾喝过这玩意儿,但有一股泥腥味,味道极其特别而让人终身难忘。它不含酒精,但有轻微麻醉作用,喝完后人的舌头会感觉微微发麻。如果一次喝得过量,卡瓦酒会使人犯蔫或是轻度失去协调,而斐济人则把这称之为放松。当地人称卡瓦胡椒为“洋格纳”,在夏威夷称“阿瓦”,在瓦努阿图称“马劳”,但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的只有在斐济,目前该岛的洋格纳粉已能量产出口换汇,也有做成胶囊方便食用的。

中东和地中海周边地区到处有椰枣树林(图22,毛里塔尼亚)。巴林只有750平方公里,却有100万棵椰枣树,连居民小区里也有硕果累累的椰枣树(图23,巴林)。椰枣树的种植同巴比伦两河流域的古老文明是同时发生的。椰枣的营养价值极高,被誉为“沙漠面包”。当地居民历来有饮椰枣酒的习惯。当椰枣成熟后,贝都因人爬上30米高的树干(图24,毛里塔尼亚),把椰枣采集下来。阿尔及利亚一带的是矮种椰枣树,采集起来就比较方便(图25,阿尔及利亚极限片)。椰枣含有大量果糖,可作天然酵素。将椰枣捣碎泡在水里,发酵成为椰枣醴,是阿拉伯人最喜欢喝的甜饮,实际就是椰枣酒。这酒喝起来有甜味而不醉人。众所周知,《古兰经》明文规定禁止穆斯林喝酒。但是,阿拉伯人自古以来就会用椰枣酿酒,他们通过控制酿造时间使椰枣酒醇厚芳香,但几乎不含酒精。酒这词比较敏感,姑且叫椰枣甜饮吧。历史上大哈里发欧麦尔当政期间曾三令五申禁酒,他曾经下令砍光葡萄树,甚至带有葡萄的装饰图案都要抹掉。但喝这种椰枣甜饮算不算违法一直在伊斯兰法学界有不同看法。我们尊重伊斯兰人民的习俗,无意介入这种争论。图26是巴林在纪念新千年发行的大型全张中截下的方连,图中那位枣农用腰带把自己绑在椰枣树上正在采集椰枣,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树下还有满篮的椰枣,旁边还有一把海湾地区特有的咖啡壶。图27是巴林为了推介椰枣而发行的小型张,下面的一行英文是“巴林的椰枣树”,并未谈及咖啡,但在椰枣旁同样有这把咖啡壶。究竟壶中装的是咖啡还是椰枣甜饮,笔者无法妄断,还是把解说权留给巴林邮政部门吧。

非洲大陆赤道以南的大草原上,生长着一种奇妙高大的马鲁拉树(图28,明信片)。对于当地的黑人来说,马鲁拉树是他们的生命之树。果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提供绝佳的肌肤滋养,果实是他们可以充饥的食物(图29,冈比亚)。非洲象也特爱吃。果实于每年二三月成熟,因为果树高耸,通常大象用竖起的长鼻去折断带果的树枝。当象鼻也够不到时,象便用头部去撞击树干使果实下坠,享用不完时,再由其他动物共享,所以马鲁拉树又称为“大象树”。但当新鲜果实吃完时,大象也吃已在阳光下发酵好几天的腐果,没想到大象也会微醉,摇头晃尾,东倒西歪,极为有趣。于是当地人受启发后专门将其酿成马鲁拉酒,引入现代技术后取其果液再发酵蒸馏,加入奶油便是一种很著名的开胃甜酒。

猴谜树也叫做智利南洋杉,是智利的“国树”(图30,智利)。它生长在智利南部和阿根廷交界的巴尔迪比亚温带森林中,颜值很高,长有怪异的带鳞片的树枝,而鳞片就是它的树叶,树皮则与爬行动物的盔甲类似。树高可达到40米,树径可达到1.8米,寿命可达一两千年。它可追溯到恐龙时代。19世纪初,猴迷树被首次引入英国康沃尔彭卡罗植物园。有次造访的一名游客在观察了这种枝条和树干上长满了利刺般叶子的树后,不禁感叹道:即使是猴子,爬上这种像狼牙棒的树干也是一个十足的谜,于是得名。猴谜树今天进化出这样一种不容亲近的姿态,可能用于防止当年恐龙肆无忌惮的啃咬。猴谜树长出来的杉果,每颗大约包含200多粒籽,这些猴谜树籽可以作为配料来酿造一种特殊的酒。酿造时,先去壳把籽煮熟,然后进行自然发酵。此酒在智利和阿根廷有售,但产量较少,也较高端。一位智利同学对我说过:“这种酒我喝过。它也叫忘情水,你在失恋后可喝一点,可以让你忘掉那段快乐但痛苦的恋情,使你重新振作起来去面对生活。早恋、黄昏恋、姐弟恋、忘年恋,什么恋都管用。”“有那么神吗?那你也忘过这种情?”他只是哈哈大笑,未置与否。看来这种国际坊间说法的真实性也只能见仁见智了。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或其他城镇的大街小巷里有很多杂货铺兼售各种酒类,买卖灵活,买一杯也行。当地人已把饮酒当作了生活的一部分。从潘伯斯草原风尘仆仆来的老牛仔,会买一杯猴谜树籽酒一饮而尽(图31,阿根廷),也有城市精英来一杯龙舌兰酒,边抽烟边小酌的(图32,阿根廷),一脸的满足感说明酒香没有辜负期待。更有边喝酒边和店主聊天的(图33,阿根廷),应该是互相很熟的回头客吧。

读到这里,您在精神上似乎已经有点微醉了吧。小方寸,大博览。正所谓“酒”地取材,各有高招。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