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一纸老封,讲述1949年天津解放的往事

一纸老封,讲述1949年天津解放的往事

时间:2024-11-08 03:24:42

1不少资深藏家说,实寄封的魅力不止于邮史,更在于其背后的历史故事,能在玩封的过程中享受到挖掘历史的惬意,这样的两全,可谓是收集邮品的最佳体验。笔者近期收藏了一件1949年天津解放前夕的实寄封,虽然其身价并不昂贵,但却富有历史纪念意义。

图1为一件1949年天津金圆时期的实寄封,贴孙中山像金圆改值邮票1元3枚,为国内航空平信资费,由天津寄上海,销“民国38年1月5日”天津汉英日戳。尽管此封并不那么完美(缺少上海落地戳),但仔细品读依然可以发掘出精彩的历史片段。

一、寄出时间前后

从销戳时间上看,1949年1月5日是个不寻常的日子。当时解放军已兵临天津城郊,战事一触即发。在平津战役中,北平是和平解放的,天津是武装解放的。但是在天津解放前夕,解放军也曾为和平解放天津做出过巨大的努力。

早在1948年12月20日,解放军已经完成对天津的包围,考虑到天津是华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在当时全国的经济地位仅次于上海。为了使天津免遭战火的破坏,利于恢复生产和发展经济,解放军在着手武装解放天津的同时,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天津问题。但天津国民党守军陈长捷无意放下武器,本实寄封寄出时,正值陈长捷率13万人防守天津之际。陈动用10多万工人环城开挖宽10米、深3米的护城河,试图“创造战史的奇迹”。

有邮友指出,本实寄封正是天津围城期间通过航空寄递的,相当于“穿越”了解放军的陆地包围,飞至上海目的地。但也有邮友指出,本封可能是天津围城期间滞留天津,待解放后才送至上海。

二、天津市参议会与“和平谈判”

本封为天津市参议会公函封,寄件人姓舒,虽然姓名无从考证,但天津市参议会却是“天津和平谈判”的重要参与角色。

这事情要从1949年1月6日说起,当时傅作义派代表出城,与平津前线司令部负责人林彪、聂荣臻进行会谈,谈判不仅涉及北平问题,还包括平、津、塘、绥的问题。面对天津各界人士强烈要求实现和平解放的呼声,天津守军陈长捷不得不效仿傅作义的做法,决定由天津市参议会派出代表,与解放军进行“和平谈判”。2

3

4

5

61月8日,天津市参议会推选四位代表受命出城,就和平解放天津问题与平津前线司令部负责人刘亚楼进行单独接触谈判。刘亚楼具体阐述了和平解决天津问题的四个条件:第一,天津为华北主要工业城市,人民解放军甚望和平解决,避免遭受战争破坏;第二,一切国民党军队应自动放下武器,并保障不破坏公私财产、武器弹药及公文案卷,人民解放军保证这些军队官兵生命财产的安全及去留自便;第三,人民解放军停战24小时,等候天津守军的答复;第四,如果天津守军不愿自动放下武器,则人民解放军将发动进攻。对此,天津市参议会四位代表表示需回去请示陈长捷。

首轮谈判完毕后,四位代表安全返回天津城内,立即向天津市参议会议长作了详细汇报并转达陈长捷,面对如此具备诚意的条件,国民党方面却借和谈以拖延时间,等待时局变化。

1月11日下午,天津市参议会四位代表再次出城传达旨意。面对陈长捷的故意拖延,解放军严厉拒绝,并要求在1月13日12时前做出答复。但是,天津市参议会四位代表返城后,直至1月13日,陈长捷没有按照规定时间做出答复,也没有再让天津市参议会代表出城斡旋,从而最终关闭了和平解放天津的大门。

由于国民党守军在和平解放天津问题上一再拖延,错失了和平解决的良机,早已对天津形成包围的解放军果断采取军事行动。1月14日,解放军于上午10时对天津敌军发动总攻。1月15日下午3时战斗结束,天津解放。

作为国民党谈判代表的“天津市参议会”,这件公函封可谓是历史证物。

三、天津市参议会旧址

本封背面印有天津市参议会地址:天津第六区威尔逊路六一号,威尔逊路即今天解放南路。经朋友指点,方知天津市参议会旧址正是今天“天津德国俱乐部旧址”。

天津德国俱乐部曾是20世纪初德国政客、侨民在天津的政治、社交和文娱活动中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该建筑于1905年5月动工,由天津德租界工部局规划处的德国建筑设计师主持设计。俱乐部内设有餐厅、酒吧、台球室、纸牌室、图书室、剧场、保龄球场、网球场、露天旱冰场等多种功能设施。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7月)大楼竣工,占地6330平方米,建筑面积3562平方米。属于新罗马风式建筑风格,在造型和装饰上具有显著的日耳曼传统色彩。这幢建筑曾多次出现在民国时期的天津风景明信片中(图5、图6)。7

81945年9月,中华民国政府将此处房屋拨给美国红十字会使用,成为“美国海军俱乐部”。1947年6月,美军从天津撤退,该楼改为天津市政府参议会使用。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后,该建筑的房屋设备等财产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接收。

四、上海外滩二十三号

说来也巧,本封收件地址为上海外滩23号11楼。经上海朋友介绍,原来外滩23号正是上海著名历史建筑—中国银行大楼旧址。

坐落在上海外滩23号的中国银行大楼是中国银行乃至近代中国金融业最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整个中国银行系统唯一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

外滩23号原为德国总商会(建于1908年的三层砖木结构的建筑),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后作为敌产被没收。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于1923年花63万银元买入外滩23号房产。1928年中国银行总行管理处迁入上海,因业务发展急需建造新楼。1936年10月10日大楼奠基。1937年结构大致完工,但因为抗战爆发而迟迟未能入驻,直到1946年元旦中国银行才正式迁入办公。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大楼旧址曾多次出现在明信片图案中。

五、结语

收藏实寄封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解读过去熟悉的历史,也可以从某个角度证实历史存在过的痕迹,而对我最大的收获,则是它会不断扩大我的知识面,刺激我不断阅读,而开阔的阅读又会再扩展自己的收藏,循环成一个轮回。

参考文献:

《解放天津前夕的和平谈判》,《党史纵横》2012年第01期

《天津通志·政府志》

上海老照片由李圣恺先生提供,特此鸣谢。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