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李厚禄:按最适合自己的方式集邮

李厚禄:按最适合自己的方式集邮

时间:2024-11-08 03:01:05

李厚禄,男,1943年2月生,辽宁大连人。196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高级工程师,1998年退休。曾任重庆市集邮协会学术委员等。先后加入《集邮博览》文献集邮联谊会、文献集邮研究会、郭润康集邮研究会、齐鲁集邮研究会等民间集邮组织。参与编写《中国集邮文献概览·集邮学术研究文献索引》一书,参与《中国集邮大辞典》第二次修订。在220余种集邮报刊发表集邮类文章2400余篇,先后被《沈阳邮报》《重庆集邮》《集邮报》等聘为特约作者或通讯员。曾获《集邮报》《哈尔滨集邮》《文献集邮》等集邮报刊优秀(十佳)作者称号。

1.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还记得买的第一枚邮票吗?

家父爱好集邮,我从小常常翻看父亲的集邮册,喜欢上了花花绿绿的“小纸片”。12岁时开始收集邮票,那时候同学和邻居家的小孩都有集邮的,常常与小邮友交换邮票。那时的集邮册是自己制作的,虽然邮票不多,但都是“费力”收集或交换而来的,所以倍加珍惜。每当我配齐全套邮票时,几乎都欣喜若狂。小小的邮票不仅给我带来了欢乐,还增加了我的求知欲和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我上中学的路上会经过市内最大的邮局,那里出售我国和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邮票,有新票、盖销票。那个年代,绝大多数家庭都生活艰难,我连极便宜的盖销票也买不起,只能常常进去过“眼瘾”,欣赏摆在展柜中那些漂亮迷人的邮票。记得我集邮两年多后,才第一次买了一枚邮票,那是1957年11月7日发行的纪44《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第一枚面值4分的“庆祝伟大节日”邮票,虽然那时候我收集信销票,但这枚新票却一直舍不得用来寄信,珍藏了50多年。

1968年大学毕业分配工作,我来到重庆市边远的一个小山沟,远离家乡,交通不便。“文革”期间几乎没有什么文化活动,业余时间仅能与邮票册相伴。改革开放后,迎来了集邮的春天,我也逐渐加深了对集邮的理解。我常常感到惊奇:小小的邮票,怎么竟有那样神奇的魅力,让我百看不厌,带给我欢乐、知识和生活的勇气?

2.您主要收集哪方面的邮品?编组过邮集吗?

我开始集邮后的近30年间,主要收集信销票,也收集了一些盖销票,集有1976年前中国邮政发行的绝大多数纪特邮票的信销票或盖销票。从1977年开始收集新票,并逐渐以收集新票为主,也收集信销票、邮资封片、实寄封片、邮戳等。收集过早期的“官方”原地封,制作过极限片。

近20多年,以收集集邮文献为主。1985年,《北京集邮》(《集邮博览》前身)杂志刊出了我的第一篇文章,之后我集邮的兴趣逐渐转移到学习邮识、学写集邮类文章方面。我收集集邮文献以实用为主,如对邮票目录感兴趣,收藏有全部的中文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为了搞清楚集邮术语,收藏了3种版本的《中国集邮大辞典》;因为收集、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收藏了第7~9卷《中国邮票史》;还收藏了《中国集邮史》《中国集邮百科全书》《中国集邮百科知识》等其他集邮工具书。在集邮报刊的收集方面,为了整理每年的集邮资料,以收集当年出版的集邮报刊为主。近年来,我每年订阅、函购集邮报刊30余种,获赠、交换集邮报刊50余种。特别感谢惠赠集邮报刊的各地邮协、集邮报刊编辑和邮友,有的集邮报刊已连续20多年一直惠赠与我,令我特别感动。

1982年8月,重庆市集邮协会成立,我成为首批个人会员。当年11月,市邮协通知将在春节期间举办专题邮展,我编组了第一部邮集《新中国的鸟图邮票》。之后,编组过《我爱中华》《集邮的广阔天地》《新中国邮票志号简介》等邮集,获得过重庆市邮展三等奖,北碚区邮展一、二等奖。我的邮集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那时邮集水平普遍较低,而我看的集邮报刊较多,只不过是多了解了一些邮集的编组技巧而已。由于我的藏品和经济条件有限,已不可能再有所突破,故1992年以后没有再编组邮集。

3.在集邮过程中,有没有让您遗憾的一件事情?

父亲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集邮,不仅像当时绝大多数集邮者那样收集信销票,还收集新票、小型张、小全张以及实寄封片等。父亲有一本专用贴票册,上面按国别贴票,他还有邮票目录、护邮袋、贴票纸、邮票镊子、量齿尺等集邮工具。父亲从1955年《集邮》杂志创刊之时起就开始订阅,并且一直完好地保存,算得上是一位资深的集邮者。父亲靠自己的工资维系七口之家的生活,其艰辛是现在的人们难以想象的,故父亲从来也没有跟孩子们谈过集邮的事。记得母亲说过:将来你们工作了,不用给父亲买好吃的、好穿的,给他买邮票他就高兴。父亲英年早逝,未能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代。我未能够聆听父辈的集邮经历、经验,未能给父亲买邮票,未能与父亲一起收集、欣赏、研究邮票,是我集邮中最大的遗憾。

4.在集邮经历中,有哪些经验教训?

和同时代的很多集邮者一样,由于缺乏邮识,为了收集信销票而毁掉了一些实寄封,特别是把父亲留下的实寄封上的邮票都洗下来了。

也是因为缺乏邮识,未能抓住机会收集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某一方面的邮品。工薪阶层的集邮者没有能力收集早期的珍贵邮品,但是如果能够抓住机会还是可以收集到现代的“珍邮”的,如附加费邮品、快件邮品、“民居”普票等。

集邮虽然是业余爱好,但如能玩出名堂岂不更好?后来回想起来,我意识到自己在收集邮品方面过于随意,缺乏计划性、主动性。集邮者最好根据自己的条件,量力而行地制定一个计划,会更有利于集邮。

5.在集邮报刊上,经常可见您整理的索引、学术观点类资料,整理这些文章,既繁琐又枯燥无味,您是如何开始这一领域的工作的?有什么体会?

我的集邮兴趣逐渐转向学习、探究邮识方面之后,由于收集的集邮资料较多,看过的东西虽然有印象,但需要时查找起来费时费力。后来我就搞些卡片,简要记录资料的情况,又简化成索引的形式,使用起来很方便。资料越来越多,信息量大了,就进行分类汇总。分类整理的集邮文章索引,适合一些专业性集邮报刊注重资料性的要求,我将整理的分类索引寄给一些集邮报刊,大都能被刊用。我常年接受一些集邮报刊的惠赠,在某报刊出版50期或百期之时,为其整理全部文章索引,作为一种表达谢意的回馈。整理“近期邮文学术观点集纳”是《中国集邮报》主任编辑王宏伟的提议,已坚持了8年多。整理索引、集纳,特别是将其分类汇总,客观上讲确实“既繁琐又枯燥无味”,也常有邮友谈到此事,我的回答是“兴之所至”,“兴趣”确实有着神奇的魔力,因为有集邮者需要这方面的资料,而我又有兴趣整理,故乐此不疲。

6.通过对集邮学术观点的归纳、研究,您认为目前集邮界的研究现状如何?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研究?

由于我的邮识不足和收集集邮报刊数量有限等原因,集纳的集邮学术观点存在选择不当及遗漏等问题,现仅以8年来整理集纳的实践来谈谈对集邮研究的看法。

从总体情况看,民间邮会重视集邮学术研究,参与集邮研究的集邮者越来越多,我国在集邮学术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比较突出的研究成果,如集邮文化、文献集邮、生肖集邮、原地集邮等理论的研究;一些集邮者深入挖掘邮史资料,纠正了一些集邮工具书的错误,补充了一些珍贵的史料;在山东战邮、免资邮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普票、集邮文献、集邮术语、邮票原地的认定等方面的研究也可圈可点。

目前,集邮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相对而言在邮品研究方面则应该加强。清代邮票、民国邮票、区票方面仍有深入研究的课题,特别是应该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仍有失误之处,特别是有许多需要补充的内容。《中国邮票史》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的记述也有值得探讨的方面,更有需要补充、完善的内容。有关部门应该为集邮研究者创造条件,使之能够充分利用邮票发行档案,真实、全面还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发行史。

如何利用好集邮研究成果也是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如集邮者对邮票选题、设计、发行等的研究成果,如何能够反馈到邮票发行主管部门?合理的意见,应该遵循的原则,需要改进的问题,如何能够促使有关部门予以采纳?又如集邮者对于集邮工具书的指误、补充等内容,应能够反馈到有关部门,以便再版时充分利用研究成果。如果集邮研究成果只停留在纸面上,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毫无意义。

读图时代—图像社会或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已经成为当今一种主导性的、全面覆盖性的文化景观。集邮报刊的彩印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一些集邮报刊存在过度“图像化”问题,减少了集邮研究性文章,一些介绍邮品类文章的附图过多、篇幅太长,集邮报刊的编辑应该兼顾“读图”和“读文”(研究性文章),不能降低集邮报刊的学术性。

7.在集邮经历中,您觉得对于集邮哪一点最重要,可以与邮友分享您的这种体会,比如坚持?

坚持—确实是最重要的。由于我邮识水平低,文字基础差,开始学写集邮类文章时投出去的稿子大都石沉大海,有的一篇甚至修改、改投五六次也未能见报。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是因为我学写文章没有功利性,而是把它作为提高邮识的一种手段,并不看重文章是否能够刊用。我觉得能够写出来,并不断地修改,就已经达到了学习、提高邮识的目的,故一直坚持下来了。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文章的见报率不断提高。我没有想到一个读书时语文成绩差,最害怕写作文的人,现在会以写文为乐,正是应了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坚持,方能达到目的。

8.您参加集邮活动吗?对搞好集邮活动有什么好的建议?

我是邮协会员,又参加了多个民间邮会,通过参加集邮活动,结识了很多邮友,提高了自己的邮识和集邮兴趣。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参加重庆市北碚区邮协邮学小组的活动,使我受益最大。

从多种渠道获得的信息,我感到目前民间邮会的活动开展得比较多、比较好,但毕竟民间邮会大都是跨地区的组织,参加的人数较少,相对而言,开展好各级集邮协会的活动更为重要。当前,集邮协会组织的活动少,有些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邮展而邮展。我认为开展集邮活动必须注重实效,集邮活动要有利于凝聚集邮者、宣传集邮、提高集邮水平。集邮协会一定要抓好培养集邮骨干的工作,特别注重培养中青年集邮骨干、利用好集邮骨干,只有充分调动骨干的力量才能开展好集邮活动。

9.集邮几十年来,有哪些体会和感悟?集邮为您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热爱并坚守集邮,是我一生中最感到欣慰的选择,集邮使我的生活充实,为我的人生添彩。我与集邮相伴60多年了,集邮已融入我的生命之中,我充分享受到了集邮带给我的无穷的快乐—收藏之乐、欣赏之乐、研究之乐、成功之乐、交友之乐。

我感到只有快乐集邮,才能享受到集邮的快乐。集邮要量力而行、顺其自然,快乐就好。集邮者要学习邮识,要读集邮书报刊,收集和研究并重。集邮要专,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集邮方式,长期坚持必有所获。

(责编:焦冰雕)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