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从一枚加盖更名使用的校园公函封说起

从一枚加盖更名使用的校园公函封说起

时间:2024-11-08 02:13:47

1

2“加盖”在中国邮政史上屡次登场,特别是邮票,被用作最常用的应急方式,同时也诞生了一批珍邮,如红印花加盖邮票、万寿加盖邮票等。这种办法也见用于信封,下面这枚校园公函封即为加盖更名使用,记录了华东师范大学建校史。

该实寄封为中式红框竖式,寄往江北仙女庙(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背贴纪18的400元一枚和普4的800元两枚,合计为平信800元加挂号1200元邮资,销上海第10邮政代办所1953年4月21日戳,并盖有江苏江都(仙女庙)1953年4月22日落地戳,封背残存挂号条(图1、2)。该封原为私立光华大学公函,在原校名上用隶书条章加盖“华东师范大学”后使用。

1951年7月17日,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宣布,经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以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为基础,成立华东师范大学,校址设在原大夏大学校区。大夏大学附属中学和光华大学附属中学合并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设在光华大学校区。8~9月间,同济大学动物系、植物系,复旦大学教育系,沪江大学音乐系以及东亚体育专科学校陆续并入华东师范大学。10月16日,学校举行成立暨开学典礼,正式宣布华东师范大学成立。刚建校时学校设有教育、中文、外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音乐、体育共11个系,全校共有教职工338人,学生1032人。1972年,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院校合并,更名为上海师范大学。1980年,恢复华东师范大学校名。1997~1998年,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教育学院和上海第二教育学院先后并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已经发展成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为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单位。3

4

封上盖销的第10代办所日戳为大夏大学邮政代办所,于1931年2月2日开业。抗战爆发后,大夏大学内迁办学,代办所随之停业。抗战胜利后,大夏大学回沪复校,1947年1月代办所恢复。华东师范大学成立后继续沿用,1955年6月1日成立华东师大邮政所,先后编为59所和62-1所,目前隶属于普陀区邮政分公司曹杨新村支局。

信封背面所写“上海虹口欧阳路二二一号”即为原光华大学欧阳路校区。光华大学自建校以来曾几易其址,1925年建校在霞飞路旧校址,今为淮海中路某地段。1927年迁至大西路旧校址,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大西路校址被日军夷为平地。1947年,私立上海纺织工业专科学校搬迁至光华大学大西路旧校址办学。1951年6月,华东纺织工学院(后发展为东华大学)在该址成立,现为东华大学延安西路校区。大西路校址被毁后,光华大学和附中迁入公共租界内的汉口路“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大楼”3楼和8楼继续上课。期间张寿镛校长委托当时正在四川的商学院院长谢霖在大后方筹备光华大学成都分部(后成为成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学校随后一部分内迁入四川。在上海的本部不再公开招生,后对外改称学社和补习班:诚正文学社,即文学院;格致理商学社,即理学院和商学院;壬午补习班,即附属中学。由成都分部代为呈奉教育部批准备案,并准许在该两学社之毕业者,仍作为光华大学毕业生,给予学位。1945年抗战胜利后,上海本部复校,成都分部所有校产赠与四川省。1946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拨给虹口区欧阳路两所毗邻的旧日侨学校(原日本女子商业学校、女子高等学校)作为光华大学和附中的校址。1946年秋,光华大学暨附中从汉口路迁至欧阳路校址,直至1951年10月成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址。后成为上海财经学院、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上海无线电七厂所在地,今为虹口区绿洲紫荆花园小区。

加盖更名使用的校园封,不仅体现了一所高校的建校史,更呈现了建校时期物资匮乏、百废待兴的局面,对于之前学校遗存物资并没有遗弃了之,而是加盖后继续使用,才使这件独特的实寄封依然存世于65年后的今天。

参考资料:邢舟,顾楠等.中国校园邮局(第二版)[M].中国邮史出版社,2017.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