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是谁毁了正常的书画市场

是谁毁了正常的书画市场

时间:2024-11-08 08:57:05

近年来的中国书画市场,有如北京早春的天气,乍暖还寒,忽冷忽热,让人难以捉摸。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度市场火爆,以至于中国书画似乎盛夏来临,繁荣无比。可是近年一路低谷的书画市场,已经让曾经热闹无比的琉璃厂大街与潘家园市场等艺术品交易场所门庭冷落,甚至从首都到地方上的艺术品店面纷纷倒闭关张。而几家大拍卖公司的拍卖也一度呈现勉力支撑局面。之所以如此,整个国家经济与文化方面的大气候攸关,国家反腐政策对书画礼品的制约也是成因,但书画市场的种种自身问题也不容忽视。

首先,艺术品经营管理存在着一些漏洞,比如造假、售假、拍假行为没有严厉的控制与治理,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因此,造假的商贩与集团甚至批量造假。前些年去潘家园闲逛,走进一家店面,店主人甚至上来告知:先生要哪路货?他一一介绍说,古代、近现代、当代、大名头、小名头咱这儿都有。我说看看近现代大名头,他拉开一个立橱让我看,全是装裱成轴的大名家作品,但一问价格,几百元左右而已。仔细一看,清一色假货,仿造水平中等,令人惊愕,从吴昌硕、齐白石、李可染以至于当代名家,几乎有市场价值的“名家作”都有。如此猖狂的造假贩假,这个市场声誉怎么能好?有关部门是不知还是不问?这让笔者想起有一次在新加坡一家艺术品店,离出境前不久去其店中看到一个北魏时期汉白玉佛像,觉得不错,但因时间仓促未能细审真伪,随便说了句:“万一不对,我回国了就没办法了。”不想店主很不高兴地说:“先生,你买不买没关系,但这种话不要讲,在我们新加坡不仅造假违法,买假、用假都违法,都会严惩,惩罚到让你受不起,而且以后我无法再经营了。”我一时无语,我们的艺术市场几乎成了伪赝品的渊薮,让人们一提到艺术品买卖便想到有伪作,甚至一些收藏家不敢入其门,于是一些伪专家、艺术品不法商贾,一些无底线的评论家便可以“以售其奸”,这不是值得深思的吗?如果我们对于造、售、拍假予以立法,并严加惩处,艺术市场还会混乱如此吗?当然,艺术品鉴定本身是有难度的,甚至对同一作品之真伪,专家也会看法不一致,但这是另一个层次的学术之争。而对于低劣的仿品伪品竟一任其泛滥,不能不说这是管理与立法、执法上的缺失。对于艺术市场的正常运行,当然是难辞其咎。

其次,一些所谓名家、藏家、艺术品经营者的恶意炒作,也在相当程度上扰乱了艺术市场秩序。比如采用资本运营、股票运作等方式,利用媒体大肆炒作艺术品价位,垄断一些名家作品市场,请一些欠缺艺术良知的艺术理论家、评论家、艺术品掮客乱写吹捧文章,愚弄一些爱好者与收藏家,也是司空见惯的了。我们知道,真正的艺术品是无价之宝,所谓市价只是一时一地的市场认可度而已。但目前的艺术品价格很难说正常,一些当代名家经常爆炒天价,其中实情不便明言。而历史上的真正有艺术含量的艺术品却往往不为人知,或欠缺人关注,出现了现代卖不过当代、近代卖不过现代、古代卖不过近代的现象。其实,一些名家、经营者的炒作,是没有自信的表现,他们终将会成为历史的笑柄,自然,这些行为和现象带给艺术市场的负面作用不言而喻。

艺术是人类的神圣的精神创造之为,艺术品是其圣洁的文化结晶,正常规范的艺术品交换、交易、买卖是难得的必然的现象。一涉哄抬、炒作、暗箱操作、制假、售假、违心吹捧等都是艺术良心的丧失。无知不罪,明知故犯,则纯属不良之举。

是一个时代的不良从业者集体毁了正常的艺术市场。

责任编辑:刘光

齐白石花卉册页24.9cm×33.8cm×2纸本墨笔1945年中国美术馆藏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