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犯境起狼烟,
边关告急讯频传;
朝廷颁下招兵的谕,
州府县道征夫男;
花木兰替父从军去,
女扮男装十二年。
看不尽,山河破碎草木失色,
看不尽,雨愁风悲雾漫霜寒;
听不尽,蚊虫扰耳人声呜咽,
听不尽,战马嘶鸣胡笳震天;
俺也曾,受伤养病空帐卧,
爹娘入梦站床前;
俺也曾,夜宿荒坟难入睡,
漆黑树影萤火燃;
俺也曾,前敌报号闯敌队,
马蹚连营一溜烟;
俺也曾,铁甲阵内救主帅,
箭射敌将落雕鞍;
最意外,角鼓骤起贼兵现,
漫天彻地势如山;
最提劲儿,与那敌酋交战决生死,
一挺花枪刺凶顽;
最惊心,羽箭如蝗复如雨,
人如秋风摧叶残;
最壮烈,白刃肉搏刀光冷,
断臂破腹血染滩!
十二年间非容易,
最难为,是妙龄女子扮壮男;
举止言语多谨慎,
不敢脱袍在人前;
冲锋陷阵忘生死,
攻城夺寨勇争先;
屡建战功威名振,
当年的小卒变将官。
中秋夜,元帅下令排盛宴,
犒赏三军庆月圆;
营内的将士痛饮举杯多尽兴,
勾起木兰胸中的思绪如云涌,
她推说查营离席前;
出帐来,见清冷的银辉铺满地,
皎洁的冰轮挂中天;
她眼望着明月寄思念,
一颗心跨山越水飞家园;
想人家,人圆月圆举家欢庆,
俺爹娘,必定是愁锁双眉泪涟涟;
虽然有,弟妹承欢绕膝下,
总归是,少了俺从军戎边的小木兰;
又浮现当年离乡在村口,
爹娘的叮咛响耳边;
二妹嘱俺多保重,
小弟说,他要杀羊宰牛迎姐还。
花木兰思亲痴迷如酒醉,
忽听得一声长叹透心酸;
惊得她寻声扭头看,
这是谁和俺同病相怜?
原来是同籍的副将名叫刘毅,
又听得他低声地自语自言:
一轮明月照两地,
奈何是月圆人不圆;
二老在堂前将儿盼,
妻儿月下祈团圆;
唉!也不知是造册的军爷不睁眼,
还是俺时运不济命名被圈;
天下的男儿数不尽,
可为何,就偏偏选俺从军到边关?
木兰在一旁答了话,
尊声大哥听俺言:
边关的将士无其数,
谁没有三老四少共家园?
若都恋家不服役,
怕得是无情战火肆意延;
铁骑过处烧杀抢掠无遗漏,
难道唯独恁的家能幸免于难得保全?
刘毅闻言抬头看,
见是木兰小将到眼前:
也不是俺贪妻恋子少见识,
俺最怕久战疆场命难还;
撇下那年迈的二老谁奉养,
还有那无父的幼子谁垂怜?
唉!——为什么这倒霉的事都要咱男人干,
女子在家享清闲;
倘若菩萨保佑真灵验,
等来世,俺做女来她为男!
一句话出口不要紧,
直激得木兰眼瞪圆——
【倒口·豫剧】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谁说女子不如男;
男子打仗保边关,
女子纺织在家园;
白天去耕地,
夜晚来纺棉;
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
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
你要不相信(哪),
就往(这)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
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都是她们连;
有许多女英雄,
也把功劳建;
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
(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花木兰慷慨陈词一席话,
直说得刘毅理屈词穷哑口无言;
正是二人无语眼望月,
忽听得辕门外杀声震天;
原来是,敌兵料想我军过节疏于防备,
才乘着夜色偷袭劫营盘;
木兰说,刘将军速去禀报元帅派兵谴将,
我这就迎上前去抵挡一番;
你看她,头无盔身无甲扎巾短靠英姿飒爽,
挽发髻紧鸾带飞身上了马雕鞍;
双手拧枪冲出营去,
霎时间,敌阵大乱人仰马翻;
万人堆里如入无人之境,
就好像虎蹚狼群下高山。
点评:
我觉得李志永先生的这篇坠子唱词写得十分成功。
首先,通篇合辙押韵,在后期的装腔谱曲过程中会比较容易掌控和操作;其次,不但辞藻精炼、形象、优美,节奏感强,而且“夸张、排比、反复、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自如,使语言优美而有气势,增强了表达效果;更重要的是这个作品谋篇布局十分合理—不但情节紧密,环环相扣—它营造了三幅画面:战场-思家-再次战场。画面迭现,不仅展示了花木兰忠孝节义、勇敢无畏又纯朴无华的巾帼英雄形象,而且营造出气势磅礴、激越豪壮的意境。开头处描写营造了一个局势危急、边关狼烟四起的境况,为木兰代父从军作下铺垫。四个“俺也曾”说出了木兰对家乡的思念、环境的恶劣以及木兰从军的艰辛、不易与痛苦;独自离席的画面更加鲜明地塑造了木兰思乡的形象以及孤独无奈之情;随后引用豫剧“刘大哥讲话理太偏”选段,平息副将刘毅心中的怒火、不平、怨气,再次展现了木兰一心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操。结尾处敌军来袭更加印证了木兰的机敏、勇敢与飒爽英姿。边塞战争的频繁,使木兰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更让人回味无穷。
(点评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磁县坠子代表性传承人鲁俊美)(责任编辑/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