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当下二人转创作的困境与出路

当下二人转创作的困境与出路

时间:2024-11-08 06:43:00

梨树二人转论坛

二人转艺术由于其开放式的叙事结构、不拘泥于程式的表演风格和接地气的民间表达,深受观众尤其是北方观众的喜爱。在当地政府推动的“送戏下乡”演出、节庆活动和民俗活动演出中,都能看到二人转的身影,这也是推动二人转从业人员用心创编演作品的重要动力。但多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客观环境,和观众对二人转艺术质量期许日高的主观要求,共同形成了促使二人转艺术进一步创新求变的压力和动力。广大二人转从业者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总的来说,不少新作品本身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与观众的期许尚有一定距离。一、当前二人转创作现象浅析目前二人转表演难以取得真正的突破,除在表演上——唱、说、扮、舞、绝“四功一绝”功力退化致使二人转表演手段单一等因素之外,题材选取上也颇有可商榷之处。一是传统题材不出新意。用二人转的艺术形式平铺直叙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比如三国故事,西游记故事,往往不出新意,点染不出灵气。尤其是某些可能更具表现张力的现代表现形式的出现,让传统题材的展现方式日趋多样化,姑且不论其表现的内涵如何,但那种鲜活的劲头和对题材别出心裁的诠释,应该是二人转从业者们可以有条件借鉴并思考的方面。二是在现实生活中缺少艺术发现。在进入创作过程中,不由自主地把信息社会、网络时代的社会生活还原到了农耕时代的传统生活形态和模式,包括生产关系,包括人际关系。用经典二人转曲目的戏核演绎现实生活,用传统生活理念诠释现代生活,有意或无意地把新生活还原为旧故事。这自然不能引起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兴趣。三是概念化、主题先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失去了民间艺术活力。反腐、道德楷模、地域传说题材一拥而上,把本应该精雕细琢的艺术加工变成了某种“工业化”的流水作业,这与传统经典二人转精髓与活力渐行渐远。如上问题的存在,使得我们现在看某些二人转作品时,总会感觉少了很多东西。我们看到的民间智慧少了。再看《杨八姐游春》,不是法理解决冲突,是民间智慧解决了问题。要彩礼,要出了民间智慧,要出了人性的光辉。我们看到的民间立场少了。再看《包公赔情》,包公铡侄,理所应当。如果要讲理,就没有这出戏。以“理”写戏,难免“一道汤”。为什么要赔情?把“理”放下来赔“情”,这就是戏,这就是民间立场。我们看到的民间情趣少了。再看《锯大缸》,“男”有意把缸打坏,磨时间;又给“女”介绍对象,以此试探真情还是假意。《王二姐思夫》,“二哥走一天我画一道,二哥走两天我画一双”。家常话,女儿情,有情趣有浪漫又有画面感。我们看到的写实的人少了。再看《回杯记》,张廷秀、王二姐,包括丫环春红,虽然都谈不上尊贵之人,但都是大写的人,都是心智健全的人。《冯奎卖妻》,二人转中的苦戏,冯奎一家到了“四口人三天没吃一顿饭,饿老婆孩子叫苦连天”的地步,夫妻之间的感情仍然不减。包括买主夏老三,也有着乱世中小人物摸爬滚打后对人生有所体悟的朴素的人情味。如果这些东西都看不到,二人转被观众抛弃也是情理之中。二、二人转创新探索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形式上求变出现的问题。为了在表演中获得舞台上舞美效果的“加成”,某些二人转从业者追求表演形式的变化,歌舞二人转、歌舞单出头,把人物心理外化为舞蹈来表现,场面好看了,有了视觉效果,但内心的纠结不能在演员的表情上、身段上体现,表演是不是变得单薄了?老艺人刘士德曾说,观众听我的“观花”,能闻到花香。这就是好演员本身的艺术魅力,是二人转艺术的必需品而不是能被观感畅快所取代的替代品。也有的作品把二人转变成二人戏,中间换服装。须知曲艺艺术最大的魅力在于演员本身的表现力。一个好的曲艺演员应该是一个好的导游,能通过自己的表演把观众引导入构建出的艺术情景中并让观众流连忘返。而更换可能会体现剧中人物特性的服装,是演员在舍弃自己导游的身份而把自己也固定成了身在景观中的一个游客,这样无疑会削弱二人转的本体魅力。二是从内容上求变出现的问题。如过度解读某些人物,为潘金莲叫屈;重新构建历史事件,如杨玉环和唐明皇的爱恨情仇,等等。历史真实的最大功用在于最大限度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为现实发展提供借鉴;而艺术真实的功用在于通过对人物的刻画,让观众明了善恶、美丑、正邪的分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已经超脱了现实的本质而成为了一个让人明是非的符号。若不经过慎重的思考就给某些人物以颠覆性的再创造,那是在混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也会混淆观众对某些事物的理解。因而,这种内容本质上还是猎奇、讨俏,反映出一些创作者偷懒的、不负责任的创作态度。这两种探索有没有价值?也是有价值的,其价值就在于宣布此路不通。那为什么还有些人要走这条路呢?三、二人转创新出现问题的原因研判一是作者停留在生活的边缘,甚至都没有融入时代脉博跳动着的生活中。迅猛发展的生活现象使他们措手不及,用传统的思维方式解读不了纷纭复杂的现实生活,有时其思想观念还不如观众高明,如此想创作出走进观众内心的作品是不可想像的。二是融入生活但不能用民间立场和情怀去叙述故事、去表现人物、去挖掘和表达民间情趣和民间智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才应该是二人转的表现方式,观众中间才应该是二人转应有的领地。四、解决方法一是找到解读生活的钥匙。二人转剧作者的培训应是全方位的,应帮助他们找到解读生活、认识生活的钥匙,而不只是讲技巧,更要讲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用这些武器和钥匙,解开生活中一个个困惑的难题。二是要有探索精神。我们列举了《杨八姐游春》《回杯记》等,不是要“照葫芦画瓢”,是在倡导学习这些作品表现生活的能力,是倡导在探索中进入柳暗花明的新境界。可不可以尝试创作一个二人转大戏?就用一副架唱一个小时?看看能不能唱出一台大戏的感觉?让观众看看二人转本体的能量究竟有多大。三是走进观众内心。这是最根本的方法,是方法的方法。二人转演出市场是在扩大还是萎缩?我想不光是演艺市场,任何市场都不存在萎缩之说,只能说你的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了,你拿过时的东西、不受青睐的东西充斥市场,市场当然是排斥的、萎缩的。艺术市场在人的内心世界,人人都是潜在的市场一份子。拿出足以拨动人心弦的作品,二人转艺术包括舞台艺术就有广阔的前景。理念、概念千万条,我觉得只有一条管用,把作品写到人的心里去,就会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作者:吉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责任编辑/马瑜)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