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品读石门小鼓的『君子』风骨

品读石门小鼓的『君子』风骨

时间:2024-11-08 06:16:24

石门小鼓艺人聂佃力正在表演流传于鲁南一带的“石门小鼓”产生于明末清初,又名“木皮子”“鼓儿词”。伴奏乐器为小书鼓和简板,不以曲调韵律见长,而以引类譬喻、寄寓褒贬独树一帜。个中内容蕴含了浓郁的儒家“君子”风骨和独特的审美理想。

一、基层文士的“君子”追求

邹鲁地区是儒学的发源地,以鲁之孔子、邹之孟子而闻名于世。《庄子•天下篇》载:“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在源远流长的儒家思想浸润下,邹鲁之地民风淳朴,以“仁义礼智信”约束行为,讲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注重情与理的统一。成长于这一带的石门小鼓,深受这种儒学氛围影响。

1.效仿贾凫西,针砭时弊。石门小鼓与贾凫西鼓词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贾凫西为明清时期曲阜较有盛名的鼓词作家,生逢乱世,忧苦至深,先后两次做官,著有《四书本文》《诗纲》《周易浅解》等讲解儒家经典的著作。后告老还乡,以鼓词说唱,借古喻今抒发愤懑。其《木皮散人鼓词》一书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鼓词。如:“言言都是药石,事事可作鉴戒”“从古来争名夺利不干净,好叫俺老子江头白眼看”。

石门小鼓的创始人石元朗,清嘉庆年间人,家住孟府孟庙附近,自幼饱读经书、博闻多识,但参加科举考试时因时政浑浊而多次落榜。于是他转而效仿贾凫西,自立“石门”鼓书门派,编写弃恶扬善的故事四处演唱,借机讽刺当政者,揭露贪腐统治,宣扬“算来名利不如闲”的遁世思想。石门小鼓的创立,为不得志的文人提供了抒发情感的平台,大批穷困潦倒的书生为了标榜自己的文人身份,纷纷拜师“石门”派下,把社会上腐败黑暗的世风和自己的君子理想融进鼓词里,倡导仁义伦理道德,说自己所思,唱自己所想,以期挽救“礼仪废坏,人伦不理”的时局,极具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正是这种“不同流合污”的君子追求,使得石门小鼓迅速传播流行开来,深受听众喜爱,石元朗也被后人奉为石门鼓书派始祖。

2.尊崇儒家,寄托理想。没落文人长期接受的是儒家思想的教育感化,有着比常人更为敏感的思考,生活中以儒家道德作为为人处事、辨别是非曲直的标准。但他们在社会现实面前又无能为力,只能遵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儒家观念,利用石门小鼓这一说唱形式歌颂忠臣良将、鞭挞丑恶小人,支撑自我人生信念。

凡入石门小鼓门派学艺者,皆尊奉孔子为祖师爷,正式拜师入行前,需赴孔府拜祭孔子。行走江湖的石门小鼓艺人,他们往往以“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路走中央,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言辞开场支摊、聚集人气,这番言辞体现了艺人们的价值追求,与重人伦道德的儒家思想相通相融,极易引起听众的认可和共鸣。久而久之,石门小鼓的孔门身份,得到当时曲艺界普遍推崇。据老艺人回忆,在同一个集市上说书,只要有石门小鼓派艺人在场,开演之前各路艺人都要前来拜会,恭请石门小鼓艺人安排表演的先后顺序、时间地点等。石门小鼓艺人根据艺人人数和曲种,公平公道合理地分配,保证每位艺人都能有收入。正因为尊儒崇圣的石门小鼓艺人在言行中时刻践行着仁义道德追求,才深得江湖艺人信任。

二、艺术风格的“君子”气质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石门小鼓在唱词、句式、唱腔、形式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不媚俗、不取悦,以君子风骨讲述家国情怀,恪守儒家道德理想。

1.唱词文采斐然,起伏有度。一般而言,口头性是曲艺的基本审美特征,表演者不必拘泥唱本,可根据观众的喜好随机插科打诨,添加谚语俚语、家长里短、所见所闻,石门小鼓艺人不管是流传下来的民间唱本还是其他曲种的书目,都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改编。所编唱词,遣词造句考究,语言准确生动通俗易懂,说事谈理引经据典严谨充实,富有文学艺术价值,更有朗朗上口、押韵合辙的音乐美。

石门小鼓唱词分为白口和唱口,白口比唱口多。其白口似说书,有的书目一段白口多达百余行,多以七字句为主,有“二二三”结构,也有“四三”结构,兼有特定曲牌。一部唱本中,一般都有一首故事情节上承前启后或寓意深长的开场诗作为全书的赋赞,每节开场也有赞赋性质的韵律诗词,用来写人状物、烘托气氛。如《云台东汉》中:“大汉江山四百秋,高主创立五凤楼,君明臣良多有道,万民乐业度春秋……”,虽说格律不是特别严密,但也对仗工整,铿锵有力。开场词一般用文绉绉“诗曰”,如《平东辽》以《西江月》开篇,“诗曰:大唐天子坐殿,东辽贼寇犯边,打来连环战表,命人下到长安,怒恼皇帝唐贞观,挑选英雄好汉。敬德挂了帅印,前部先行张环,皇爷御驾亲征,带领文武百官,君臣领兵离朝班,东辽苦争血战。”寥寥数字,既交待了背景,又将剑拔弩张的紧张氛围烘托出来,一下子吊起了听众的兴趣。诗词吟诵完毕,鼓板声韵逐渐进入,“歌诗勾开,书归正传”,艺人开始大段的散文体唱白和韵文体唱词。唱口一般为十字句,多为“三―四―三”结构,间有“三―三―四”或“五―五”结构,多为自问自答。例如《薛丁山征西》中,“你父王|征东回朝|受封赏,唐天子|金口亲封|平辽臣,……最可恨|西凉反王|又造反,你父王|封印征西|把贼擒。”

2.主题爱憎分明,寓教于乐。受儒家思想影响,石门小鼓的书目内容以忠孝正义、保家卫国、淡薄名利为主,其中大部分唱本取材于历史名著、民间传说中的铁马金戈演义故事等。在说唱过程中艺人们态度鲜明、寓教于乐,有着明确的情感倾向和君子取向,“忠孝仁义”则为英雄,“奸淫邪恶”必是小人。该大肆褒扬的则大篇幅渲染,毫不吝啬言辞,该无情鞭挞的则奋力揭露,绝不口下留情。同时,艺人们刚正不阿的性格,决定了艺人们即使身陷穷困潦倒,也绝不会做背离自己伦理道德观的事情,更不会为取悦听众使用荤口。

在历史故事中,艺人们喜欢刻画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重视人物的道德修炼和人文精神的养成,如《东周列国》《西汉》《东汉》《三国》等。在征战系列故事中,艺人们突出忠肝义胆、舍生取义、保家卫国的壮举,塑造流传千载的英雄忠烈形象,如《响马传》《薛刚反唐》《姚刚征南》《罗通扫北》《薛礼征东》《十二寡妇征西》。在公案、侠义书目中,多是讲述惩恶扬善、积善积福、追求道义的故事,如《金鞭记》《大明洪武英烈传》等。这些作品,侧重面不同,但无不体现着艺人们的君子仁义追求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新中国成立后,艺人们坚守石门小鼓传统,选取积极向上的革命题材为源泉,编创了《平原作战》《辽沈赤卫队》《海防线上》《丰收之后》《朝阳沟》《血泪仇》等作品。这些作品,既迎合了听众的心理需求,也弘扬了不怕牺牲、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

3.唱腔简单明了,依本而唱。石门小鼓属吟诵体,其唱腔由读书人吟唱诗歌的音调结合民间李翠莲小调衍变而来。石门小鼓唱腔较为简单,有平腔、高腔、剁剁腔等,演出时交替使用。开场前先“咚尺咚尺咚尺咚咚咚”用五鼓三板敲上一阵,用以暖场。平腔平和深沉,善于表现诙谐、讽刺的题材。高腔跌宕多姿,常用于慷慨激昂、悲壮雄伟的场景。剁剁腔,一字一拍或一拍两字,旋律性不强,速度通常较快,唱词安排紧凑,主要是为描写激烈紧张的场景。

石门小鼓没有明确的曲牌,无弦索伴奏,艺人左手持木制手板,右手以翅头鼓槌击小书鼓,手抄鼓词本放在一个木板架子上,严格依本而唱,唱词有板有眼、有根有据,中途很少擅自添加即兴唱段。书册均为蝇头小楷手抄,演唱形式庄重大度、严肃规矩,略有表情和手势,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即使技艺精湛,唱词熟记于心,艺人们也依然摆上唱本,随唱随翻。据老艺人讲,石元朗虽落魄成为说唱艺人,但仍然不愿等同于民间艺人,故而规定石门弟子必须自己改创唱本,严格照本演唱,时刻维护石门鼓书派的演唱风格和价值追求。

石门小鼓有“传书不传唱”说法。演唱时,艺人们依方言语调稍加升华后形成旋律,多使用拖腔,所以曲调简单但又很难固定,演唱时常因人而异。这也就更加考验艺人们的文学和说唱功底,许多艺人拿着师父们的唱本并不一定能够熟练演唱。在学艺初期,他们往往白天跟着师父赶集说唱,晚上就根据自己的方言、发音等对唱本进行再次改编,誊写一本自己“专属”的唱本。演出时,面前摆着一本工整的小楷抄本,极易形成文人傲骨的强大“气场”,艺人们的孔门儒生身份也会被进一步认可。

石门小鼓手抄本

三、结语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近4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石门小鼓一直立足自身的价值追求,既达到了修身的效果,又让人在听书的过程中有所启发,进而产生共鸣,起到和谐秩序的作用。显然,这种特立独行审美取向和兼济天下的君子理想,不仅具有永恒的历史价值,而且对当代艺术的发展具有弥足珍贵的借鉴价值。

(作者:邹城市文化馆馆员)

(责任编辑/马瑜)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