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裁判到警察,坚持的是执法的公正。(摄影/唐玉民)清晨,伴随着第一缕阳光,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徐徐升起,为确保国旗准时、安全升起,有一支比太阳起得更早的交警队伍每日守护着她。每天凌晨天未亮,中心区支队的宿舍已亮起灯光,民警们穿戴整齐,精神抖擞地奔赴天安门广场,全身心投入升旗仪式的交通保卫工作。这支队伍就是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中心区支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的工作都是伴着太阳升起而开始。
中心区支队的管界,既包含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等知名旅游景点,又毗邻王府井、东单等重要商业区,交通流量密集,是重大活动的交通咽喉要道,确保这个区域道路交通安全畅通责任重大。虽然管界面积只有2.7平方公里,但由于是在祖国心脏站岗执勤,这支队伍极其引人注目,被称为“神州第一岗支队”。
与这个帅气的称号相对应的也正是一帮阳光、帅气的年轻人。中心区支队民警平均年龄34.23岁,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就有35人。正是这帮有学历、有才华、有颜值的年轻人,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警察这个让他们引以为荣的职业,更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公安工作的最基层、最前线,把青春燃烧在首都公安工作的主战场。严冬,他们在呼气成冰的风雪中屹立坚守;酷暑,他们在地表五十几摄氏度的长安街上挥汗如雨。在基层警营这个火热熔炉里,小鲜肉炼成了铮铮铁骨的真汉子,青年才俊成了文武双全的铁血骑警。
对了!“最帅交警”孟昆玉也在这个队伍哟!这帮年轻人都说:“站在‘神州第一
岗’执勤是交通警察的无上荣耀。”“国家级篮球裁判”赵贡凯
26岁的赵贡凯,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主修篮球,现为中心区支队六中队执勤民警。
从一名“运动健将”到一名交通警察,改变的是身上的“戎装”,不变的是“战场”上的拼搏精神。从2014年入警至今,赵贡凯将“坚韧、刻苦、执着”的运动精神发扬在工作中,努力学习公安业务知识,通过“APEC”安保和“两大安保”的历练,逐渐在首都公安第一线岗位上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圆满地完成了各项重要工作任务。同时,作为国家级篮球裁判的他,将敏锐发现违规违法的职业素养带进了警察生涯,将“公平、公正”的执法理念延续到一线执法工作中。从裁判到警察,不变的是目光的敏锐,坚持的是执法的公正。
“歌神”郭凇男
25岁的郭凇男,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多次获得各级专业比赛大奖,是同志们心中的“歌神”。现为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中心区支队一中队执勤民警。
从华丽的舞台来到长安街的岗台,不变的是人生的精彩,无论特勤警卫还是日常执法都能够出色完成。做好基层一线业务的同时,郭凇男还代表首都警官合唱团参加第九届声乐金钟奖,并斩获金奖,记集体一等功一次。凯旋之后便投入到APEC安保活动中,因工作认真负责,荣获安检标兵称号,并受到市局通报表扬。在2015年“两大安保”工作期间,他时刻牢记“四个第一”工作理念,在岗履职尽责,严格查控禁限车种,快速处理交通事故,圆满完成特勤警卫任务260余次。郭凇男就是这样一位热爱艺术、无私奉献的一线交警,在公安交管事业最基层这片沃土扎根发芽,在组织的关怀下不断奋进前行。
穿上警服,他英气逼人(摄影/邵华)“大博士”郭伟
34岁的郭伟,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2014年参加工作,现为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中心区支队二中队一线执勤民警,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大博士”。
长期在实验室进行石油专业科学研究的他,带着厚厚的眼镜片投入到了首都交管工作第一线。他秉承着科学研究严谨的工作态度,将科研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精神融入到路面执勤执法中,并充分发挥自身信息技术专业特长,在实践中积极研究破解交通管理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主动提出有实操性的“金点子”7条,为首都交管事业做出了贡献。
近两年的基层工作使他从一名警务“小学生”,慢慢成长为业务能手,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一线首都交警。
小憩时,研究是他的习惯。(摄影/范永强)
长安街上,他成了最接地气的“交通工程专家”。(摄影/唐玉民)“交通工程专家”孙光正
30岁的孙光正,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工程专业。2007年8月参加工作,擅长工程制图和多媒体制作。现为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中心区支队综合中队民警。
毕业分配到机关工作的他,一直在办公室里从事着交通规划审查工作,进行着理论上的研究。2013年,响应局党委机关支援一线的号召,他义无反顾地来到了中心区支队扎根基层,通过亲身感受交通管理工作,真正地从纸上谈兵转变为工作实践,将交通管理规划从程序化的理论研究,转变为科学高效、实际操作性强的“金点子”。在长安街交通设施改造、重点路口优化渠化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肯定,并荣获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1次。
他认为生活处处是哲学(摄影/唐玉民)“哲学硕士”申洪昌
27岁的申洪昌,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4年8月参加工作,现为交管局中心区支队六中队执勤民警。
申洪昌始终认为生活处处是哲学,但学习马哲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成为一名哲学家。相反,成为一名交通警察、投身一线执勤,实现向实践求真知,恰恰是哲学所要求的。从警已一年有余,申洪昌坚持利用业余时间研读公安交通管理业务书籍,积极向老同志“取经”。之后在工作中实践、反思,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本领,印证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进步的真理,迅速地完成了由一名大学生向公安干警的转变。
长安街上,铁骑巡逻是他的荣耀。(摄影/格林)“杰出青年交警”曹子健
27岁的曹子健,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法专业,2011年参加工作,现为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中心区支队五中队民警。
日常工作中,他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交警,一个富有创新意识的交警。他利用业余时间将天安门周边所有公交线路、地铁站进行汇总,创意设计了《天安门周边便民地图》。同时将各旅游景点、司机出行提示一并装订成册,让执法工作更细致更周到。参加工作的5个年头里,他一心扎根基层,踏实专注工作。虽没有惊天动地的成绩,但领导放心、同事认可、群众满意是对他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最好评价。由于工作表现突出,2016年他被评为第一届“首都杰出青年交警”。
工作中,他是心系队伍的指导员。(摄影/许建民)“8+2”的宋冉
33岁的宋冉,毕业于安徽财经大学,法律专业学士,中共党员。2005年7月参加工作,现为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中心区支队三中队指导员。
从警10年,8年在机关工作,两年前来到中心区支队三中队,值守在全国最核心的地区,身负神州第一岗的荣耀,不仅是锻炼,也是一种机遇。
宋冉从零开始,从点滴学起,把机关细致的工作状态融入基层执勤执法,将自身丰富的业务理论知识转化为指导实践工作的基石,将8年的机关工作经验充分融汇到了抓党建、带队伍的管理中。慢慢地他发觉,原来基层也是展现自我的大舞台。
(编辑·韩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