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八年“千培”,成效显著

八年“千培”,成效显著

时间:2024-11-08 04:21:19

北京市文化局公共文化事业处副处长马丙忠讲话

开班仪式现场为了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群众文化组织员服务能力,2018年7月11日至31日,北京市文化局分两期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举办2018年基层群众文化组织员培训班。北京市文化局、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负责同志分别出席了开班仪式、结业仪式,并观看了汇报演出。

从2011年开始,北京市文化局每年组织来自全市16个区的千名基层文化骨干集中培训(简称“千培”),到2018年培训结束,已经举办了8年,累计培训4000名基层群众文化组织员。

通过培训,大大提升了北京市基层文化的组织管理水平,活跃了基层文化生活,为北京市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北京市文化局公共文化事业处“千培”项目负责人王晓日:

举办基层群众文化组织员培训班,集中对全市的群众文化组织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是贯彻落实中央两办《意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群众文艺和本市“1+3”公共文化政策文件的重要措施,也是市文化局“一二三四五”公共文化发展思路中五大工程之一的培训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在市级层面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各区和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全市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总体建成,四级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达到98.6%,基本实现全覆盖。设施建成后,最重要的是发挥好设施的功能和作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要更好地发挥设施的作用,关键在于要有一支政治素质过硬、文艺技能精湛、组织能力强干的文化组织员队伍。

北京市文化局公共服务处王晓日说:“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明确要求,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和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提供了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着力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意识、创新意识的公共文化管理者和基层文化队伍,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指导标准》将人员培养作为重要内容,乡镇街道专兼职人员每年参加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重心在基层、着力点在基层,队伍是关键和保障。为贯彻落实中央两办意见,北京市率先制定出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意见》等‘1+3’文件,提出到2020年,要率先完成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的达标任务,充分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和数字化。基本建成均衡发展、供给丰富、服务高效、保障有力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彰显,市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为了加强基层群众文化组织员培训工作,2011年,市文化局制定了《基层群众文化组织员培训规划》,按照“六会”标准(即会做群众工作、会组织活动、会指挥合唱、会舞蹈编排、会乐器演奏、会计算机技能),利用四年时间培训了1000名群众文化组织员。2015年,市文化局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提出每年培训1000名文化组织员的目标,分阶段分批逐步提高群众文化组织员的政治素质、文艺技能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十三五期间,将轮训5000名群众文化组织员。学员们学成回去后,有了文艺技能,增强了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信心,带动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丰富活跃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这个培训项目实施以来,受到社区、村群众文化组织员的热烈欢迎,也得到文化部领导和市领导充分肯定。

王晓日介绍说:“今年的培训目标是1000名,分别由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和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各承担500名培训任务。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分两期培训了500名基层群众文化组织员。为了加强通州副中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本次培训特开设通州专班,培训200名通州区组织员。”

通过两期共20天的学习,学员们收获很大,学习了政策理论,学到了文艺技能,提升了综合能力,达到了培训的预期目的。每位学员都非常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每天学习时间超过10个小时,都在尽力把学习内容记牢,带回基层进行推广。

在结业仪式上,有关领导对学员们的精彩展演和培训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学员们不要把学到的知识和本领藏在身上,要学以致用,快速转化为服务群众的能力,引导带动更多居民参与文化活动,向他们提供服务,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和全国文化中心发挥重要作用。

计算机课堂剧目表演

北戏副院长、北戏“千培”项目总负责人黄珊珊: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为配合文化局做好培训,专门成立了培训部,负责培训工作。从课程的合理设置、培训期间的食宿保障、学员的日常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进行精心细致的组织安排,力争使每年的基层群众文化组织员培训,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取得圆满成绩,促进此项工作持续稳定发展,为北京各区的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培训以“六会”为标准,以“学得会、用得上、有实效”为原则,突出实效性,以提高基层群众文化组织员服务能力为主线,合理安排课程。培训内容经过前期调研,确定以容易普及和大众喜闻乐见的戏曲、音乐、舞蹈为主,第一期为音乐、京评剧班,第二期为舞蹈专项班。开设了公共文化管理常识、文化志愿者服务管理工作讲解、图书管理、计算机基础、书法鉴赏、绘画鉴赏等理论课程及戏曲剧目课、戏曲身段课、合唱与指挥、葫芦丝演奏及舞蹈等专业实践课程,配备了优秀师资为学员授课。

通过培训,学员们认真学习了解了北京市“1+3”公共文化政策文件,掌握了公共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以及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掌握一门回到岗位后可面向群众普及的文艺技能,增强了组织带动能力。另外通过系统学习,增强了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掌握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技能和本领,为组织社区村居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文化服务打下了基础。

北戏办公室兼培训部主任、北戏“千培”项目负责人王静:

近年来,北戏一直贯彻艺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教育方针。对于培训项目的操作,北戏有着丰富的经验。

培训部主任王静说:“北戏作为高职院校,相比艺术类本科院校来说,培训是我们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训部,承接‘千培’项目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检验,更是我们的责任。‘千培’所面对的人群数量大,工作压力大。从前期的招投标、做计划,到中期的课程编排、聘请老师,以及食宿安排这些琐事,再到后期审计、验收,哪个环节都不能怠慢。‘千培’到今年已经做了8期,每年结束后,我们都会对当年的‘千培’工作进行认真的梳理和总结。”

“千培”面对的人群是基层的群众文化组织员,来培训的学员对于音乐、戏曲、舞蹈等艺术领域很多都是零基础。想要通过10天的培训,让这些零基础的学员提高艺术修养、掌握基本的艺术表现能力很困难,因此,在课程设置上颇有难度。

王静介绍说:“学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尽量保证每期课程都是科学合理的,内容实用性很强。我们每一年的课程都不会进行大的变动,而是针对学员的情况,教师在教学当中进行微调。课程设置为理论课和专业课两部分,关于为什么设置理论课,基层群众文化组织员不仅仅是能唱歌跳舞就行,还要掌握公共文化知识、政策。我们的教师都非常有耐心,学员通过这些课程,收获很大。很多人从不知道基础的音阶,到培训后能够照着谱子自己唱出来,这就是收获。有了收获,就有了兴趣,激发了学员的热情。回去以后,这些学员就会自发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必然也会带动身边的人学习,起到传播的效果。‘千培’的课程为什么格外注重实用性?就是因为实用,这些学员学完后可以真正将学到的本领带回到基层工作中去,不用再进行加工就可以直接使用,从而带动了更多的基层文艺骨干,形成一支真正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让他们在社区中可以多办活动、办好活动,促进、提高整体的国民艺术修养和素质。”

读谱视唱课堂

葫芦丝演奏

北戏培训部教师云海佳:

从2011年10月开始的“千培”项目,它的效果到底如何?北戏培训部教师云海佳说:“总体来看,‘千培’的效果非常好。我们每次项目结束后,都会进行后期的学员回访。我们发现,这项培训确实将它的时效性发挥到了基层公共文化组织中,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为社区、乡镇等基层公共文化事业作出了贡献。”

北戏在设计“千培”课程的时候,本着提高基层群众文化组织员的服务能力为目标,以此为主线,合理架构课程、编排课程。“它的实效性非常高,作用明显,所以每年报名的人都特别多,有太多的基层群众文化组织员想要来学习,年年人数都会超出计划,场面非常火爆。”

很多参加培训的学员,刚开始都特别关注专业课,对于公共理论课期待并不高。直到开始学习,才发现这些理论课其实实效性很强。

云海佳老师说:“作为基层群众文化组织员,理论课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公共文化管理常识、大型活动策划、文化志愿者服务管理工作讲解等课程,在基层工作的实操中会用到很多。学员们非常渴望学习图书管理、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因为乡、村、镇一般都会有自己的小型图书馆,但是这些学员对于图书馆如何管理、安排、布置往往一头雾水。他们一般都会带着问题来学习这种课程,在课堂上互动时询问教师。对于这样的基础课程,学员的反映都非常好。”

云海佳老师认为,“千培”是一个服务型的项目,它涉及的内容很多。每年都有很多的基层群众文化组织员前来学习。这也同时说明了“千培”在基层群众中受到了大家的欢迎。这些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将成果带到群众当中,带领当地群众开展起文化活动,进行文艺创作,使首都群众文化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繁荣着首都基层文化这片沃土。

舞蹈课堂

舞蹈培训班总负责人原亮:

10天的“千培”时间很短暂。要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让学员专业得到提升,获得实效性的知识很艰难。课程的起点不能太高,太高了无法达到普及的目的。对于每年的舞蹈这部分的课程安排,北戏的负责人经过详细的前期调研决定,群众舞蹈教学以广场舞为主。

有数据显示,中国有3亿人跳广场舞,广场舞是群众基础最大、推广最广泛的舞蹈。广场舞不同于专业舞蹈。广场舞的编排,从舞姿到队形,都有它自身的特点。专业舞蹈老师并不适合教授广场舞。那么由谁来教呢?北戏人邀请了一直致力于基层群众舞蹈普及的北京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的舞蹈教师们。8年来,他们一直担任“千培”中舞蹈的教学工作。

舞蹈培训班总负责人原亮老师说:“我们从事的是群众舞蹈工作,对基层学员还是比较了解的。他们来自全市各个基层文化组织,很多学员对舞蹈几乎没有任何概念,尤其是来自乡镇的学员,很多人不会跳舞。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这些天的培训,让他们接触舞蹈,掌握最基本的舞蹈基础和概念,然后从形体上对他们进行简单的培训。从最简单、最基础的艺术的普及角度出发,设置针对他们的培训计划和培训课程。”

原亮老师发现,这些学员最渴望的是学习一些成品舞蹈,这是由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在基层,组织文化活动需要钱来支撑,每次组织活动都要聘请专业人士进行培训和指导,对于这些资金并不富裕的基层组织者来说是一项负担。而“千培”是一项公益事业,这些基层组织员在这里学习的所有费用都是政府承担的。原亮老师说:“这些年,我们总结出零基础教学法,针对他们的要求和本身的基础条件,在有限的时间里,短平快地让学员学会成品舞蹈。我们每年都会创编一套跟广场舞结合的课程。一般的广场舞过于简单、不规范,没有引领和导向的作用。作为北京建设文化中心、打造文化一体化是这些年政府的一项重点工程。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将这些简单的广场舞进行艺术加工,使它有所提高。我们的教师重新进行编排,让这些广场舞既有普及性,难度也不大,使学员很快就能学得会,比一般的广场舞更具观赏性。毕竟很多学员要代表街道、社区,参加一些比如夏日文化广场、基层文艺汇演、舞蹈比赛等这样的活动。除了两天半的理论基础课之外,后面的6天半每天学一支舞蹈。回到工作中,他们都感觉特别实用。而个人能带动更多人,以点带面,辐射面很广。”

学员代表胡香玲:

门头沟区的胡香玲参加的是今年“千培”第一期的评剧培训班。胡香玲属于基础很好的学员。她唱了小20年的评剧,曾经和国家一级评剧演员、二级评剧演员合作,有着大量的舞台表演经验。去年,门头沟区安排她来参加“千培”,结果因为当时正好在进行演出,没有来。今年,参加完培训以后,她说:“真是太后悔了,去年就应该来。”

此次培训,胡香玲觉得她的收获特别大。她说:“别看我唱了20年戏,可是我根本不懂乐理。学校安排我们学习理论知识,书画、乐理知识,身段、舞蹈老师教我们专业技能,声乐老师给我们讲了发音方法,我感觉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非常有收获。”

胡香玲在谈话中一直强调对北戏的感谢之情。学院在培训期间对他们在饮食上的细心安排、教师对他们的耐心指导,以及领导对他们的关怀,令她特别感动。“我们很多学员是从零开始学习的,表演中不懂如何拿扇子、拿手绢,不会表演,给我们培训的老师非常耐心,也很热情,教得特别到位。我们排练的时候,学院的领导亲自来看望我们,让我们觉得受到了重视。”通过培训,不仅让胡香玲得到了艺术上的提高,还让她结识了很多朋友,“学员来自各个区,我们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彼此之间进行交流,互相学习,非常愉快。”

对于这次培训,她也有很多的遗憾。她说:“想来学习的人特别多,只是名额太少,要是能给更多的名额就好了。而且原则上每人只能培训一次,可我想学的东西太多了。时间只有10天,每次只能学一个专业,觉得特别遗憾,希望北戏的领导能够为我们这些求学若渴的学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大合唱(编辑·宋冰华)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