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陈其伟[摘要]作者从“车王.."/>
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再现民间艺术瑰宝 铸造专业出版团队

再现民间艺术瑰宝 铸造专业出版团队

时间:2024-11-08 02:29:21


    口陈其伟

[摘要]作者从“车王府曲本”源流入手,阐述《清车王府藏戏曲全编》的出版价值,讲述了作品编辑出版过程中的故事,体现了编辑对作品的热爱与情怀。

[关键词]“车王府曲本”《清车王府藏戏曲全编》出版攻坚战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一、“车王府曲本”源流

据学者的考证,车王府的发源人为康煕的女婿,至第五代车王全称车登巴咱尔王时正式称为车王府。车王府“坐落在(北京)安定门内宝钞胡同,南面是高公庵,西面是一个窄狭的胡同,府四面建有群墙,共占地三十八亩”。据说,现在仍保存着当时王府的一个戏台。“车王府曲本”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或是从旧唱本、演出本、秘本中抄录,或是从旧书肆中买来抄录。后因王府没落,所藏曲本散出。《清车王府藏戏曲全编》主编黄仕忠先生每次为我们讲述“车王府曲本”源流时总是如数家珍。他总是感叹地说,1925年,孔德学校竟仅以50元从琉璃厂买下整整装满了两大书架的“车王府曲本”抄本,而当时抄本堆放在角落,几乎无人问津。1926年,顾颉刚为孔德学校的“车王府曲本”进行分类并编制目录。顾颉刚在中山大学任职时,派人到孔德学校抄录“车王府曲本”,所抄的虽不是全部曲本,却是“车王府曲本”的数千种戏曲、曲艺文本中戏曲部分的全部。

之后经过不断的流传与传抄,如今世界上有八个地方收藏有“车王府曲本”,分别是北京大学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中央艺术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东京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原抄本只有北京大学图书馆和东京大学洋文化研究所珍藏,其余的多为复抄本。

二、民间艺术之瑰宝

《清车王府藏戏曲全编》以标点的形式整理出版了“车王府曲本”中戏曲部分的全部内容,分为常规戏曲、戏词、乐调本和影戏,有869种剧本。题材的时间横跨先秦两汉一直到宋元明清,明清时期的作品占了绝大多数,特别是以清道光至光绪年间的作品所占分量最大。常规戏曲可分为殷代、东周列国、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和不明朝代。戏词部分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应该是戏班艺人背诵时所用的范本,有些还标有工尺谱。

在题材内容上,车王府戏曲文献有忠奸斗争戏、爱情婚姻戏、公案戏、历史戏、神话戏、小说改编戏等,基本涵盖了戏曲史上的所有作品范围。它对忠臣孝子、义仆勇将、节妇烈女做了不遗余力的宣扬,烙上标准的中国传统意识。它反映了反抗官府和强权的思想,讴歌了勇猛刚毅、伸张正义的侠客义士。在这些戏曲文献中,我们还会经常读到表彰烈女的曲目,当中极力赞扬烈女们机智、勇敢地与昏君、权贵、社会恶势力抗争的一面。通读书稿,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在车王府戏曲文献中,崇尚着一种不为礼教所拘束、直来直往的、率性的爱情曲调。

在文献价值上,车王府戏曲文献的数量之多、内容之广,在中国戏曲史上是空前的,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王季思先生在论述“车王府曲本”的发现时曾指出:“这批曲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清代由盛而衰阶段的民情、民俗、宗教信仰、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由于它涉及内容广泛,上起先秦,降及明清,诉说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从通俗文学的角度看,又为本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做了一次总结。民间艺人对历史的评判,既可补正史之不足,又可作为史学研究者的参考,纠正某些正统史学家的偏差,有利于学者在选目整理时的善于别择。”“它所含的文献价值可与《全唐诗》《全宋词》媲美,它的发现,可与安阳甲骨文、敦煌文书并提。”雷梦水先生在介绍车王府戏曲文献时也指出,它与清内府升平署戏曲钞本是可以媲美的。车王府戏曲文献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都渗透着社会民众的感情、趣味,从中甚至可以寻觅到宋元南戏、杂剧的身影。可以这样说,它贴近了民众的生活和感情世界,契合了民众的欣赏口味,真切地吐露了社会民众的心声。甚至还可以说,它纲举目张于娱乐与商演两大旗帜下,世俗化、通俗化是其所固有的特色。

车王府戏曲大多为皮黄戏,是戏班艺人的演出脚本,如实地记录了根据演出需要而可唱、可不唱、可多唱、也可少唱的具体细节。注重通过道白呈现戏剧人物的思想,所谓“千斤道白四两唱”,强调语言、动作的自由发挥,彰显舞台的魅力。戏曲中所选用的词牌名也都是通俗易懂的,如“红绣鞋”“扑灯蛾”“山坡羊”等,与民间生活紧密相连。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那是一种从人们口角直接取下来的语言,没有经过人工的矫揉修饰而形成天真美丽的文字。”它不像具有精英意识的文人作品那样通过复杂的情节、巧妙的设计来引导人们去理解其潜在的深层价值意义,所演绎的往往只是浅白地告诉人们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情节发展也往往按照民众所期盼的方向走。

此外,车王府戏曲文献中还有很多关于风土民俗的叙述描写,如介绍庙会、杂耍等,为研究我国古代的风俗人情、百姓生活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资料。戏曲的唱词中还经常引入方言、俗语、歇后语和俚语,有些词语甚至还能在今天的广州话和潮汕话里找到踪影。

车王府戏曲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性,并不因其为民间艺人编写而受到冷落,反而得到了马廉、沈尹默、顾颉刚、周作人等名家的关注。《清车王府藏戏曲全编》的整理出版,再现了珍贵的明清戏曲文献资料,当属我国民间艺术璀璨星空中非常耀眼的一颗。

三、下里巴人的嗜好

在编辑出版《清车王府藏戏曲全编》的过程中,笔者在编辑加工稿件中总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总是会被剧本直白的语言和故事情节所吸引,思绪偶尔会飘到童年生活,重温自己小时候结下的戏缘。

记得童年时代,逢年过节,村子里总会上演几场雷州戏剧,那可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晚饭刚过,人们就聊起看戏的话题,大人们都在忙碌着做完手上的活好去看戏,而孩子们或是年轻姑娘们早早就搬起大凳小凳去占个好位置。去的再早也总有人先到,等到大戏快要开场的时候,戏台前就已铺满席子、塞满凳子,到处坐满人,有的人占不到前面的好位置,干脆在远一点的土堆、石头上站高了看。戏台上一个个夸张的动作,一句句通俗易懂的对话,一场场不陌生的情节,引起戏台下一阵阵爆笑或者对戏中反面人物的嗔骂。老人们说着这个旦的声音好,那个生的武功好,很多老人家边看边把戏的故事讲出来,有时还对这场和之前看的作比较。而孩子们只要看到几个搞笑的动作,就似懂非懂地乐起来。依稀记得,在我小时候,母亲虽没有正式入过学堂,但通过自学也认得些许字,加上戏剧的句子容易背诵,农闲时也会拿着戏本哼上一小段家乡戏。至今,漂泊异乡多年,逢佳节回到家乡,偶遇树荫下一男一女用家乡戏一唱一和、别有风趣、怡然自得的场面,舒心、暖心全上心头,真有点似辛弃疾所说的“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现在回想起家乡戏纵然很多时候是炒冷饭,但还是大受百姓喜爱,因为它大多是表扬家庭间孝与爱,歌颂爱情,感恩报恩等通俗题材的“劝世歌”,爱憎分明,追求“高台教化”,抓住了中国人心头上那温热的情愫。戏里的喜怒哀乐似乎就是百姓生活中的情感抒发,戏里的人生恰似戏外的人生,人们得到的是一种快乐或安慰或虚幻的满足。

中国戏曲正是因为其世俗化、接地气的魅力而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它是社会民众的精神食粮。中国戏曲之深入民心,甚至比其他艺术更为深刻,因此受到民众的喜爱,也使艺术得以最踏实的步伐走在民间乡土上。也许这就是“车王府曲本”流传至今、备受关注、具有强韧艺术生命的原因所在吧!

四、一寸山河一寸血

《清车王府藏戏曲全编》凡二十册,出版社领导和责编们多年来一直关注这个项目,在正式出版过程中,又耗时两年多进行编辑整理工作,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也好,苦中作乐也罢,本书的出版的确让我们成长了很多。

1.学术研究走在前

“车王府曲本”的前期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为《清车王府藏戏曲全编》的整理出版奠定了学术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车王府曲本菁华》、《车王府曲本选》、《车王府曲本提要》、《清车王府藏曲本》(影印本)相继出版。与此同时,一批与“车王府曲本”相关的论文、书籍也纷纷发表和出版。这些优秀的成果为我们的编辑团队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拓展了知识面,加深了专业知识的储备,让我们可以深入地了解到“车王府曲本”的价值与特色,从而在编辑校对工作中不用多走弯路。

2.出版攻坚战

车王府所藏的戏曲是手抄本,人们发现了它的价值之后又不断地传抄,当中存在传抄错误在所难免。因此在剧本编辑中遇到不少棘手的问题,主要有:当时的抄书人有书写半边字的习惯,经常出现同音字乱用的现象,如用“代”来表示“带”“戴”“待”;用简单字来代替复杂字,如“七”代替“妻”;简化字和异体字同时使用;随便造字,尤其是拟声字,如“唿”字用“口”旁加“勿”、“呔”字用“口”旁加“歹”。中山大学图书馆藏的“车王府戏曲抄本”为复抄本,虽然抄写人的文化程度比原抄本的抄写人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选用了正楷字抄写,抄写时自行纠正了原抄本中的草字、错字和别字,但是也产生了不少新的错误。因此,在出版过程中,我们选用不同版本进行互校,这就增加了工作量,加大了出版难度,延长了出版周期。

剧本记录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新词新义、熟语等,还经常使用方言用语,这些也给我们的编辑校对工作带来了较高的难度。我们通过查找、比较,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去保持这些词语的原汁原味。遗憾的是,我们在编辑整理过程中并没有将这些方言的意思一一注明,不了解方言的读者和研究者有时可能无法确切知道其含义,需要另外去查找资料,这是我们的不足之处。

在编辑校对工作的后期,我们还对整套书进行了多项专项检查,例如对词牌名的专项检查、主题索引的专项检查等。

《清车王府藏戏曲全编》的面世,也是编辑团队一次艰辛的“破茧成蝶”。从接手任务后,一直全力以赴,多少个日夜挑灯伏案,旁边放着各种工具书,以便随时查考;多少个周末编辑们与稿件共度,有编辑说“眼珠都快看掉下来了”。两年多的攻坚与守候,我们深知其艰辛与不易,可谓“一寸山河一寸血”。

3.走专业出版道路

在出版市场迅猛发展的今天,数字出版热浪迎面袭来。面对出版业的转折,作为传统出版人,走专业出版、精品出版之路,将是不二法门。专业出版、精品出版带给出版社的不仅是单个品牌项目的成功,更为出版社打造了一支强劲有力的编辑团队。长期的磨砺让编辑拥有了丰富的阅历与敏锐的选题眼光,也铸造了编辑勇于坚持的恒心和敢于担当的责任心。当然,它也赋予了编辑案头工作的专业性。总之,走专业出版道路,应是传统出版人在未来的出版时代里安身立命之本。

(作者单位:广东人民出版社)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