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浅谈出版社供给侧改革

浅谈出版社供给侧改革

时间:2024-11-08 02:24:50

[摘要]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供给侧改革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出版社作为典型的内容生产企业,应加快供给侧改革,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做好供给侧改革,出版社应当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个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出版社产品质量生产效率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正式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此,“供给侧改革”频繁见诸报端,一度成为网络热词。提出“供给侧改革”的背景是什么?“供给侧改革”的任务是什么?各行各业如何推动“供给侧改革”?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一、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与任务

长期以来,政府在经济发展上的关注点是管理总需求,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而市场现状则是,一方面国内市场需求疲软,商品严重过剩,形成大量库存积压;另一方面,海外代购、出境购物等海外消费需求旺盛,国内产品的供需关系已经严重失衡。解决供需失衡的根本办法就是管理总供给,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来讲就是淘汰或减少无效的低端产品,增加有效的中高端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效率。

“供给侧改革”的全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点在“结构性”与“改革”,改革是路径,结构性优化是目的。改革的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概括为“三去一降一补”,已被列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五项重要任务,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总体思路,也是各微观企业发展的战略指导。

对企业而言,去产能就是淘汰、转型或升级企业过剩产能,扭转产品供大于求、恶性竞争、赢利能力低下等不利局面;去库存就是想办法减少库存,加快库存周转,避免产品积压;去杠杆就是谨慎使用债务杠杆,降低融资风险;降成本就完善管理机制及监督机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补短板就是排查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集中力量优先解决最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

二、出版社的供给侧改革

(一)供给侧管理的缺失成为制约出版社发展的最大障碍

出版社的主要经营产品是图书,是典型的内容生产企业。在供需双方信息越来越对称,产品信息越来越透明,读者需求越来越理性的情况下,“内容为王”已经成为众多出版社的经营共识。“内容为王”就是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内容提供与生产之上,这与供给侧改革思想在本质上高度一致。

最近十年,随着市场意识的不断加强、媒体与科技的不断创新,各出版社在营销理念和营销手段上都有明显进步,但是图书产品的销售能力及库存水平始终令人担忧。据开卷数据统计,2015年全国零售市场图书销售624亿元,而库存总量早在2014年就已突破1000亿元大关,存销比接近2∶1。这就意味着出版业整体的库存周转天数为2年,如果说合理的周转天数为1年,那至少有近一半的库存将化为纸浆。库存大量积压的根本原因,在于供给侧的管理严重缺失。加强供给侧管理,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转变思路。出版社作为内容产业的代表,核心竞争力是内容的生产及运营能力,工作重心应该始终围绕产品端展开,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抓优秀选题,出精品图书”。

(二)出版社的“三去一降一补”

推进供给侧改革,主要任务就是“三去一降一补”。

1.去产能

对传统出版社而言,产品线规划直接关系出版产能布局,而不少出版社恰恰缺乏科学有效的产品线规划,致使出版社内部产品线分工不明,主次方向不清,各方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形成合力,出版产能结构极不合理。在规划的执行过程中,也鲜有出版社对产品线进行跟踪管理。产品线的科学规划与有效管控,是出版社去产能的关键所在。

产品线规划是关乎出版社长远发展的核心课题,科学的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出版范畴、品牌价值、选题资源优势、渠道优势、现有人员能力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诸多因素,各社的情况不同,产品线规划也不可能一概而论,但有些基本原则和思路,具有行业普适性:

(1)守住出版底线。牢记出版的责任与使命,树立正确的出版价值观,在产品规划和产能投入的环节严格把关,禁止导向错误、内容庸俗、格调低下的选题通过,在源头上避免人力和物力上的浪费。有的出版社只顾市场效益罔顾社会效益,致使大量垃圾图书流入市场贻害社会,比如前些年的伪养生、伪经管类图书,对广大读者甚至对整个阅读环境,都是极大的伤害。

(2)淘汰低端产品线。不少出版社因选题资源匮乏、策划能力低下,大量上马准入门槛较低的产品线,比如世界名著、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以及各类公版书。这样的产品充斥图书市场,明显供过于求,恶意竞争的情况非常严重,除少数有品牌价值、渠道优势或内容创新的出版社之外,绝大部分出版社在此类产品线的经营上收效甚微。此类没有任何附加值、仅是简单复制的产品线,应该果断淘汰。

(3)不能贪大求全。有的出版社产品线很全,什么都有,但是什么都不强,没有一条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线,产能过于分散,力量不能集中,很难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有所为有所不为,出版社不能一味追求品种和规模,而在产品线规划上贪大求全。明确出版主线,坚持走特色出版与品牌发展之路,集聚力量打造核心产品线,才是发展之道。

(4)不宜盲目跟风扩张。任何一条产品线的成长,都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这是出版的基本规律。产品线规划一经确定,就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盲目跟风,见市场上哪条产品线卖得好便一哄而上,导致行业产能过剩和出版资源的严重浪费。

(5)主次分明结构优化。产品线要有主次之分,产能投入要与产品线级别相匹配。主产品线应当适当加大产能投入,在人员编制、资金投入上给予政策倾斜,结构优化是去产能的根本宗旨。

(6)强化产品线管理。好的规划要想取得好的结果,离不开有效的过程管控。出版社要定期对产品线的运营情况进行检视:对于规划执行不力的,既有规划已经不适应市场变化的,应该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对于长期经营不善的产品线,应该果断砍掉或重新部署。很多出版社非常注重单个图书产品的管理,即所谓项目管理,而对整个产品线的管理,则显得认识不够、管理不到位,这就很难形成在某一条产品线上的出版品牌。

2.去库存

理论上的最佳库存是为满足未来一定时间内(即最短备货周期)的销售而储备的库存,实际库存超出理论最佳库存的,均为不合理库存,都可能造成资金占压风险或库存跌价损失。对于出版社而言,不合理库存的成因有选题、产品、营销、运营等诸多因素,消灭不合理库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1)提高选题质量。选题同质化严重、目标受众少是形成图书积压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选题论证机制,从市场调研、同类选题市场分析、目标受众分析、优劣势分析、市场预测、成本及收益预测等众多环节加以充分论证,并形成标准和方法。编辑“闭门造车”、领导“拍脑门”、一堆人乱哄哄毫无标准和规则的“民主讨论”,都是选题论证的大忌。

(2)提高产品质量。选题质量不等于产品质量,事实上很多好的选题,被制作成了垃圾产品。选题一经确定,编辑就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力量,很多出版社开始推行产品经理制,就是要充分激发编辑的产品意识和研发能力。产品是服务于读者的,编辑要从读者需求出发,在内容再加工、编校质量、装帧设计、材料和印制要求、文案设计、成本与定价策略等方面全程把控产品质量。提高图书产品质量,编辑虽然是主导,但也需要充分调动印制和营销等部门的智慧,做到质量、成本、市场的最佳平衡。

(3)提升营销能力。好的产品离不开好的营销。产品不同,其推广和发行的渠道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好的营销,首先要找准关键渠道,抢占有效的营销资源,然后综合考量营销资源特性、读者心理、作者影响力及竞争产品的市场策略等因素,针对不同的产品及不同的销售周期采取差异化的营销手段,扩大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加快产品的销售周转。从产品上市那一刻起,营销人员就成了产品库存管理的第一责任方,营销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产品的库存与周转效率。

(4)加强运营管理。有效控制库存,离不开科学的运营管理。首印数量、产品上市时间与渠道分发计划、加印的时点和加印数量、渠道库存跟踪及主动添货等直接影响库存的主要环节的管理,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和流程。上述环节是预防库存积压的关键节点,任何一个环节的管理缺失,都可能形成库存积压。对已经形成库存积压,不同的产品不同的时点,其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理论,每个图书产品都会经历上市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不同的阶段,不论产品处于哪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库存积压,一旦出现积压,就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所以,及时跟踪每个品种销量和库存,动态地制定相应的促销政策,建立健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是及时消灭库存风险、减少库存跌价损失的有效途径。

3.去杠杆

去杠杆是一个财务问题。对传统的出版业务而言,出版社普遍采用的财务杠杆就是银行贷款,“去杠杆”的本质就是管理好企业现金流,减少对贷款的依赖,有效控制融资成本。现金流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产品或债权的变现能力及债务的兑付水平。如果能加快产品或应收账款周转、延展债务约定周期,就能改善现金流水平,缓解贷款压力。尤其是当企业经营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经营性债权债务的结算周期的调整,可能成为变相融资的新渠道,成为去杠杆的重要抓手。

4.降成本

与民营出版公司相比,出版社有着先天的成本优势,但出版社的图书成本率却比民营出版公司至少高出5%。一本书在工艺相同、定价相等、质量相当的情况下,出版社的成本率若为30%,则民营出版公司最多只有25%。成本率减少5%,意味着毛利率增加7%~9%,如果出版社一年销售收入是1亿元,则税前利润净增加700万~900万元,成本对利润的杠杆作用,可见一斑。

(1)加强监督问责。成本管理涉及各级采购部门或成本部门,是廉洁自律工作的主要风险点。加强廉洁教育,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是成本控制的重要保障。不仅要在部门内部建立层层把关的制约机制,更要在各部门之间形成严格的监督问责机制,防止损公肥私、渎职失职等不良行为。

(2)规范采购流程。询价议价与供应商选择是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也是采购流程的关键环节。一般而言,大宗的成本项目,出版社都会要求公开招标。招标显然是一个降低成本的好办法,但是一些出版社的招标流于形式,比如纸张招标,没有科学的考评规则,如何做到供应商考评结果的公正公平?如果没有专业的质量指标检测数据,如何对供应商纸张质量进行客观评价?缺乏科学合理的流程和规则,是出版社成本居高不下的首要原因。

(3)明确目标与考核。针对不同的成本项目,必须制定明确的成本控制目标,目标要落实到部门与责任人。只有目标没有考核,目标就会形同虚设。通过制定成本考核机制,将个人绩效收入与目标完成情况紧密挂钩,充分激发个人的潜能与主观能动性,才能将成本控制真正落到实处。5.补短板

短板理论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短板不补,长板再长也无济于事;二是首先要抓住最短的短板,抓住最薄弱的环节,优先解决最突出的问题;三是补短板是企业发展永恒的课题,补齐最短板,次短板就成了新的最短板,而且随着形势的变化,今日的长板可能正是明日的短板,补短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确定短板,需要做系统周密的论证。就出版社整体发展而言,短板究竟是选题、产品、营销、运营的哪一个环节,需要结合出版社的发展战略与实际情况,做深入的对比研究。短板找不准,意味着发展方向上的失败,因此而做的一切努力可能适得其反。找短板的逻辑同样适用于某一个部门或业务环节,因为这是最基本的方法论。

补短板不能只停留在讨论和口号的层面,关键在落实。如何补,也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最好找到关键的绩效指标,定期检视并做到奖惩分明。比如一个出版社的短板如果确定为营销,那么就要找出造成短板的关键环节和相应指标,是发货能力不足、宣传推广乏力,还是结算账期太长。这些指标如何改进,改进目标是多少,如何实施考评与奖惩,都要有清晰的要求。只有落实到具体的指标,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才能最终推动组织行为的转变。

2016年6月26日,2015年全球出版企业50强名单发布,中国有4家出版集团强势进入全球出版企业10强之列,这对中国出版业而言是巨大的鼓舞。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全民阅读的氛围正慢慢形成,中国出版赶上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出版社唯有抓住机遇,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

(作者单位:外文出版社)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