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涛[摘要]融合发展已成为当今中国乃.."/>
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融合发展背景下的编辑转型

融合发展背景下的编辑转型

时间:2024-11-08 02:17:18


    □胡涛

[摘要]融合发展已成为当今中国乃至世界传媒业发展的趋势。出版社要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编辑转型是关键。对编辑转型来说,融合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当前,编辑面临动力不足、方向不明等转型困境,这既需要编辑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提升数字出版能力,也需要出版社在政策导向和体制机制上的改变以助推编辑转型。

[关键词]融合发展数字出版编辑转型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此基础上,2015年3月,结合出版业实际情况,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又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如何更好地把握融合发展这一趋势,将政策文件关于融合发展的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来,各家出版社纷纷探索尝试并开始谋篇布局。作为出版社的核心力量,编辑如何顺应融合发展趋势并结合出版社的具体实践进行转型,既是出版社当下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整个出版业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融合发展背景与编辑转型现状

《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具体部署。作为中央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势必会对媒体融合发展产生重要激励作用,将会出现更多新模式、新机遇。而《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指明在出版领域如何认识、如何推动、如何保障融合发展,提出了要求,明确了任务,制定了保障措施。这在极大改善出版社数字出版发展环境的同时,也为出版社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业务注入强心剂,促使各家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实践逐步走向深入,并纷纷开启探索融合发展之路。出版社除了继续立足传统出版进行知识服务转型,试水众筹出版、MOOC等新兴业务外,还积极尝试公司化运作进行跨界融合。

自上而下、由外及内的政策推动,不断走向深入的出版社数字化转型实践,一方面,使得编辑对数字出版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转型也有了一定的紧迫感,为编辑转型扫清了观念上的障碍,提供了近距离观察学习的机会和施展的舞台;另一方面,也对编辑转型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并快速学习提高业务技能,积极跟进参与出版社的融合发展实践。

但从当下情况来看,编辑转型现状不容乐观。其实早在数字出版业务开展之初,编辑转型就被提及并付诸实践。但从数字出版时至今日仍被视作“一把手工程”、数字出版业务跳不出数字出版部门的发展现状,再到传统编辑在数字出版业务中的参与度和贡献率均不高的实际情况来看,编辑转型工作仍是任重而道远,且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首先,编辑转型的动力不足。一方面,传统编辑的编辑出版任务繁重,无暇顾及转型。现阶段大多数出版社传统编辑的主要精力基本被编辑校对任务占满,任务重到甚至没有时间进行选题策划,更别说关注数字出版,以及考虑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进行转型了。另一方面,编辑转型的经济前景不够明朗。当前出版社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尚不清晰,尽管各家出版社都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但目前还没有特别成功、具有行业普遍意义的数字出版盈利模式。对于出版社来说,传统出版的营业收入份额,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与之相对应的,是出版社尚未建立比较明确的数字出版薪酬考核机制,编辑无法看到转型带来的经济利益。其次,编辑转型的方向也不够明确。当前数字出版还处于探索阶段,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也是在摸索中进行。何为编辑转型、编辑如何转型、转型后编辑的角色定位、工作职责等问题还在探讨中,转型后编辑的工作方式尚不清晰,相关配套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这使得编辑对转型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处下手,加大了编辑转型的难度。

此外,在编辑转型中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大家在说到数字出版时代人才培养时,几乎都会提到打造既有专业学科背景、又懂技术、还会营销的复合型出版人才,大有将其作为编辑转型大方向之势。但是,就像传统出版编印发等出版流程上会配备不同类型的出版人才一样,数字出版业务的内容、技术、营销也必定要由不同类型的数字出版人才来承担。专业编辑人才、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应该是数字出版部门或数字出版业务团队的整体配备,而非单个编辑的转型方向。出版社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并非只需要编辑转型,印制、发行等传统出版流程上的各类人员也同样需要转型,所以数字编辑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包打天下。融合发展时代,数字出版应该重在团队合作。如果以复合型人才作为编辑转型的标准,会将意欲转型但不符合“标准”的编辑拒之门外,使他们对转型产生畏难心理。

以上种种,直接导致编辑转型工作“雷声大雨点小”,虽是行业发展大势所趋又呈现裹足不前的局面,由此也导致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整体还停留在传统出版与数字技术的简单结合,传统出版业务与数字出版业务各自开展的层面。融合发展政策的提出,要求实现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一体化发展,无疑对数字出版发展与出版社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这也更加凸显编辑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编辑转型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传统编辑已经习惯了现有的编辑工作模式,对传统出版工作存在路径依赖,让传统编辑成功转型还需一定的时间。

二、现阶段编辑转型的着力点

1.强化互联网思维

《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也就是说,强化互联网思维是融合发展背景下编辑转型的方向和重要抓手。但何为互联网思维?现阶段关于互联网思维的解读很多,可谓众说纷纭,诸如用户思维、产品思维、平台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跨界思维等,都被认为是互联网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出版业落实融合发展精神的实质即“立足传统出版,发挥内容优势,运用先进技术,走向网络空间”,可以这么认为,“互联网思维是在互联网新技术发展条件下,对出版业的市场、用户、销售、产品、生产、企业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义的新思维”。[1]为此,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就必须重新审视这些年来传统出版的内容、产品和服务,打破已有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来一场观念上的革命,进而形成新的理念来谋划出版业务。结合编辑工作具体实践,就需要编辑从市场、用户的需求乃至商业模式的需求出发,结合出版社的发展定位,运用各种新兴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内容、产品乃至平台的统筹建设规划工作,为用户提供极致的产品、极具针对性的优质服务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助推出版社形成“用户为上,内容为本,产品为体,服务为王”的生产经营模式。

2.强化数字出版能力

(1)做好内容资源的发现者

出版社的数字产品建设基本都是从本社已出版的图书资源着手。随着近年来存量资源和增量资源的批量数字化,以及品牌资源的数字产品建设工作逐步走向深入,加之已出版资源的版权期限、单体出版社出版规模的限制,出版社开展数字出版的资源基础亟需夯实和扩大规模。为此,编辑不仅要在出版社已有的优势出版领域里进一步发现、整合内容资源以扩大资源规模,还需要提升编辑眼光和能力,努力挖掘特色资源、优质资源,寻找数字出版时代下的内容资源新蓝海。

(2)强化资源深度加工能力

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编辑都是内容质量的第一把关人。但也应该看到,数字出版已不再是纸质图书的简单电子化,数字产品根据市场需求已呈现出多种形式,甚至找不到原有图书的影子。这主要是由于内容资源在数字出版过程中被再加工,通过精细拆分、分类标引和知识挖掘,实现了资源重组和增值服务。目前,内容资源的拆分、标引和知识加工主要由出版社的数字出版部门承担,有的出版社甚至将内容资源标引工作外包出去。这样的做法既效率低下,也无法保证内容资源的重复利用和价值增值。编辑对内容资源的理解和把握是最有发言权的,如果编辑能够发挥其专业优势,在纸质图书的编辑加工阶段,就开始进行内容资源的深度加工工作,基于资源的学术逻辑与知识脉络进行编辑标引、精准拆分、知识挖掘,这不仅能提升数字产品的质量,还能缩短数字产品的生产周期。

(3)精准呈现并推送数字产品

在编辑的传统理念中,图书能不能卖得好,主要看图书的质量是不是过关,图书的内容是不是符合市场需求。从这个角度看,编辑在图书生产过程中从某种角度也考虑到了读者需求,但这种考虑仅停留在读者对内容的需求上,对读者在阅读方式、阅读场景、阅读体验和阅读习惯上的需求就很少关注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读者的阅读需求越来越向碎片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能不能捕捉读者的精准需求并提供相应的阅读服务,是数字出版时代出版社的重要发展方向。为此,编辑就应该从产品导向向用户导向转变,关注并考虑读者在阅读方式、阅读场景、阅读体验、阅读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以最佳的出版方式和形态来呈现内容资源。同时,要切实做好数字产品的营销工作。一方面,编辑需要加强营销意识,根据读者的阅读需求,利用新兴技术、各种渠道进行产品宣传推广;另一方面,需要将图书与数字产品整合营销,如纸质书与电子书同步销售。在实践中培养数字出版能力,在营销中参与数字出版工作,实现编辑在融合发展中的数字化转型。

三、出版社如何助推编辑转型

融合发展时代中,编辑是转型的施动者,其主观能动性不可忽视。出版社作为编辑转型的外部力量,还需加强政策导向、体制机制和流程再造方面的建设,为编辑转型推波助澜。

1.推行鼓励编辑转型的政策措施

首先,在绩效考核政策上,出台对编辑参与数字出版的扶持政策。编辑转型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编辑转型的动力不足,究其根本,还是编辑无法在转型过程中得到更大的利益。目前,编辑的绩效考核通常与图书的市场效益、编辑的发稿字数、内容编校质量相关,即使在数字出版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绩效考核机制依然没有改变。对于编辑来说,是否参与数字出版,与其绩效考核毫无关系,而且,参与了数字出版,进行了转型,还有可能受到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出版社千方百计地推动编辑转型,编辑也不会买账。因此,出版社首先要在绩效考核上对参与数字出版工作的编辑给予扶持,让其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利益保障,甚至有可能获得比图书出版更大的利益。与此同时,出版社还可以将参与数字出版工作与编辑的绩效考核挂钩,硬性要求编辑开展数字出版工作,从而进一步推动编辑向数字化转型。

其次,为编辑提供数字出版相关培训,将数字出版培训纳入编辑成长计划。随着国家和行业政策的不断出台,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实践逐步走向深入,编辑对数字出版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年轻编辑已显示出对数字出版的兴趣和关注。帮助编辑转型,出版社需要提供面向编辑的数字出版培训,帮助编辑掌握数字出版相关的知识,使其有能力参与数字出版工作。例如,在新员工培训时设置数字出版相关课程,在日常的工作中开展数字出版专题培训,加深编辑对数字编辑工作的了解,加强编辑与数字编辑的沟通交流。

2.建设适应融合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

首先,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出版融合发展指的是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融合,在出版社内部,就是要实现传统出版部门与数字出版部门的合作。在很多出版社,数字出版就是数字出版部门的事情,其他部门很少参与。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建立起跨部门的合作机制,传统出版部门不知道如何参与数字出版。其实,传统出版部门和数字出版部门可以在项目申报、资源整合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

其次,建立内部合作共赢机制。在推行传统出版部门与数字出版部门合作的同时,需要提前建立健全部门间的合作共赢机制,让每个部门都提前知晓部门需要做的事情和未来预期的收益。目前,传统出版部门的传统考核机制与数字出版业务无关,传统出版部门在与数字出版部门合作上缺少动力。只有建立健全出版社内部的合作共赢机制,明确部门之间在合作时的利益交易规则,才能提高传统出版部门与数字出版部门合作的积极性。

最后,探索人才共建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数字出版人才缺乏是目前的共识,这将阻碍数字出版进一步发展。对于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工作来说,复合型人才必然是稀缺的,但将编辑改造成全能型人才并非编辑转型的必由之路,依靠人才招聘扭转复合型人才匮乏局面更是不现实的。因此,出版社需要探索建立内部人才共建机制,推行传统编辑与数字编辑的互相轮岗与培养政策。在数字出版部门工作可以加强编辑的数字出版意识和数字出版能力,在传统出版部门工作可以提高数字编辑对内容资源的了解和编辑的基本功,从中选择具有潜质的编辑进行重点培养,以满足出版社对人才的需要。

3.建设适应融合发展的生产新流程

编辑从事数字出版工作,需要一个基础的工作平台,这就需要出版社对传统的出版流程进行数字化改造,进而完成出版社数字出版流程的建设。如果仅仅是从政策、体制机制上鼓励编辑转型,但并不为其提供基础的数字出版工作平台,编辑很难突破其固有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思路,也很难规范编辑的数字出版实践工作。因此,出版社需要深入研究适合本社情况的数字出版工作流程,让编辑在一个既熟悉又新鲜的生产新流程上完成转型。正如企业信息化建设改变了出版社员工的工作方式一样,数字出版流程建设同样可以起到改变编辑工作模式和出版社生产模式的作用。

注释:

[1]蒋建国.加快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中国编辑,2015(1).

参考文献:

[1]岳萍.数字时代出版编辑转型与创新.中国报业,2015(6)下:66-67.

[2]严明瑗.出版业数字化转型与编辑出版人员的职业适应.出版广角,2013(5)上:66-68.

[3]袁其兴.媒体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编辑能力的挑战.管理观察,2014(12):21-23.

[4]谭文明.出版转型升级给专业社编辑职业发展带来什么?.出版参考,2015(5)下:43-44.

[5]徐英英.对编辑绩效考核的认识与思考.出版科学,2008(1):26-28.

[6]蒋建国.加快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中国编辑,2015(1):4-7.

(作者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