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张宏[摘要]出版转型在.."/>
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数字出版物的质量要素及质量管理监控机制

数字出版物的质量要素及质量管理监控机制

时间:2024-11-08 02:15:17


    口张宏

[摘要]出版转型在出版物形态的一个主要表现是大量数字出版物的出现。就当下而言,数字出版物的常见形态包括数字离线出版物、数字网络出版物和电子书出版物等。从质量要求视角看,这些数字出版物与纸质出版物相比,除了存在共同的内容文字质量和物理生产质量之外,还存在数字技术质量、多媒体数字化呈现质量、数字出版物读者体验质量、数字出版物网络传播质量等要素。对这些要素质量如何进行评价、如何设定必要的质量管理监控机制是我国现行数字出版物质量管理面临的全新课题,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数字出版物质量要素质量管理监控机制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以及出版业数字化转型融合发展不断推进,给出版业带来了至少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出版物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纸质出版物和数字出版物同生共存,并且越来越多的数字出版物不断涌现;二是从策划到生产到营销到传播的出版全过程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三是出版产业经营管理和发展越来越进入互联网产业的范畴。尽管如此,在出版物的核心构成要素中,内容依然占据主要地位。无论纸质出版物还是数字出版物,两者对内容的依赖并未产生本质的变化,唯一的差异则表现为内容在纸质出版物和数字出版物上呈现方式的差异。与此同时,某些形态的数字出版物(比如电子书)与其对应的纸质出版物之间的差别仅仅表现在载体上,内容展示的方式几乎完全一致。由此,我们可以推论,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两种形式之间存在着需要出版者给予同样重视的方面,那就是内容质量的把控。

就出版物质量而言,我国广大出版从业人员都有着十分清晰的认知,我国政府也曾出台过各类法律法规予以要求。图书报刊的编辑以及出版社的管理者都十分清楚我国出版业所执行的出版物质量保障体系和规范。在纸质出版物的质量保障要求中,选题质量、编辑加工质量(包括三审三校一读)和生产质量等构成了完整的质量体系,是多年来我国出版业一直遵循的出版物质量保证的指导。[1]

然而,随着融合发展的推进,大量数字出版物被不断推向市场,其呈现形式丰富多彩,内容载体及内容传播和获取的方式也日益多样化。这一方面改变了阅读方式,大大丰富了优秀作品内容的传播,能最大程度满足读者的需要;另一方面,给出版业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思考题,那就是,数字出版物的质量把控问题。[2]

一、数字出版物的界定及常见形态

在讨论数字出版物的质量把控问题前,我们有必要对数字出版物的定义和具体形态做一个基本的界定。

目前国内外官方尚未采用数字出版物的提法而是继续使用电子出版物的表述。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是:(电子出版物是)以数字形式出版的文献,可通过互联网或物理载体(CD-ROM、DVD)获取。[3]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电子出版物给出的定义则是:(电子出版物)是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有知识性、思想性内容的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固定物理形态的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电子阅读显示、播放设备读取使用的大众传播媒体,包括只读光盘(CD-ROM、DVDROM等)、一次写入光盘(CD-R、DVD-R等)、可擦写光盘(CD-RW、DVD-RM等)、软磁盘、硬磁盘、集成电路卡等,以及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其他媒体形态。[4]考虑到互联网和数字技术迅速发展给数字出版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当下出版者和读者对数字出版物的认知变化,我们将上述对电子出版物的定义等同于对数字出版物的定义,同时提出一个更为精简的定义:数字出版物是以数字代码方式出版经过编辑的内容并通过各类数字和网络设备存储、呈现、传播和读取的出版形式。

依据上述国内外官方的界定及我们提出的数字出版物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常见的数字出版物主要有这样三大类形态:1.数字离线出版物,包括CD、VCD、DVD、CD-ROM、DVD-ROM等形态的数字出版物;2.数字网络出版物,包括电子杂志、个人主页、各类BBS、博客、以传播内容为主的APP应用等;3.电子书出版物,包括在线或移动网页形式的电子书形式以及专用电子书形式。上述数字出版物的常见形态都包含了内容以及文字、声音和图像呈现的方式。我们对数字出版物质量问题的讨论将在基于上述数字出版物的界定和内涵以及当下常见数字出版物形态的基础上进行。

二、与纸质出版物相比之下的数字出版物质量要素

如同数字出版物与纸质出版物既存在着形态上的巨大差异(图书、报刊等纸质物理形态与网络、移动应用等数字媒介形态),又存在着内容这个要素的共同点一样,数字出版物的质量要素与纸质出版物相比,也同样存在着共性和差异。其中,两种出版物类型最大的共同之处是两者都存在内容质量要素。不论以何种形态呈现,数字出版物的内容质量与纸质出版物的内容质量一样,都是出版物质量保障最为核心的要素。纸质出版物内容质量所涉及的知识性质量、思想性质量、文字(含静态图片等)质量在数字出版物的内容质量中同样存在。这一点,无论是纸质出版物出版者还是处于传统纸质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过程中的出版者或者纯数字出版机构,都需要加以重视。除此之外,以物理形态存在的数字出版物与纸质出版物一样,都有生产质量要素,亦即CD-ROM等形态的数字出版物也有设计、装帧和生产制作的生产质量要素。

即便如此,数字出版物与纸质出版物毕竟存在巨大的差异,尤其是出版物形态上的差异和内容呈现、传播获取方式上的差异,决定了数字出版物的质量要素迥异于纸质出版物的质量要素。数字出版物的质量要素除了上述内容质量要素、物理生产质量要素外,还存在数字技术质量要素、多媒体数字化呈现质量要素、数字出版物读者体验质量要素、数字出版物网络传播质量要素等。

数字技术质量要素包含了数字出版物设计研制所采用的数字技术或网络技术、编程软件及语言标准、算法、媒体应用技术等支撑数字出版物研发和应用的质量因素,具体涉及技术设计人员的IT和数字开发能力与所掌握技术的先进程度,所采用编程软件、算法等的先进性,媒体应用技术的先进性等。这就如同在纸质出版过程中出版者是选择计算机激光照排还是铅活字排版一样。

多媒体数字化呈现质量要素指的是数字出版物内容呈现时多媒体应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声光电等介质呈现内容的质量以及这些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对内容展示与传播的促进作用和效果。与纸质出版物类比,数字出版物的多媒体数字化呈现质量要素大致等同于纸质出版物的印制质量要素,与最终的阅读和传播效果质量相关联。

数字出版物读者体验质量要素可以被视作为数字出版物的终极质量目标要素之一,其主要内涵包括读者在阅读使用数字出版物过程中的愉悦度、数字出版物内容和形式对读者的吸引力(黏度)和读者对该类型数字出版物的忠诚度等。纸质出版物的读者体验质量基本只能通过内容的吸引力以及印制装帧设计的辅助刺激实现,而数字出版物的读者体验质量除了内容的吸引力外,还可以通过各类多媒体形式以及网络交互和分享等其他方式实现。后者是纸质出版物无法比拟的。

数字出版物网络传播质量要素是数字出版物的另一个终极质量目标要素,它与数字出版物实现的营销效果相关,指的是数字出版物通过网络(电脑端或者移动端)或者其他途径所能到达用户(读者)的多少以及最终被用户(读者)所接受并采纳(购买)的数量的多少,也就是数字出版物网络传播的有效性要素。纸质出版物(如图书)通过实体书店、网上书店、各类移动应用推介、口口相传、报刊电视网络广告等将其出版信息和内容信息传递给读者,并最终实现销售目标,实际实现的是纸质出版物的营销传播质量。数字出版物同样也存在着这种质量要素的传递,并且比纸质出版物更强调这种传递。

三、数字出版物质量的评价方式

根据上文讨论,在确立数字出版物的质量要素之后,出版社在开展数字出版的过程中应当同纸质出版物一样对数字出版物的质量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其中设定有效的评价方式是数字出版物质量评价机制的基础。从现有的数字出版机制和不少出版单位的数字出版物质量评价实践来看,数字出版物质量评价有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数字出版物出版过程动态质量评价。这是一种贯穿数字出版物出版过程每个环节的评价方式,其对质量的评价起始于数字出版物的选题策划阶段,终结于数字出版物正式出版并投向市场一定时段以后。这种质量评价方式与出版社对纸质出版物进行动态质量评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5]在纸质出版物的出版环节质量评价中,从选题策划质量、作者质量、文字内容质量、编辑加工质量、排版质量、校对质量、装帧设计质量到印制装订质量等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评价方式,不同审次和不同校次间后一环节对前一环节的质量都可进行评价。数字出版物的出版环节质量评价也同样可以采用类似方式,比如文字内容质量、功能质量、页面美工设计质量、呈现效果质量等,都可以利用前后流程环节进行动态质量评价。这种对数字出版物在出版过程中每个环节之间的动态质量评价,其优点是可以确保数字出版物质量在出版全程中得到评价,从而保证数字出版物产品最终的整体质量;缺点是由于数字出版物的研发生产既涉及文字内容、声音内容和图像内容等传统纸质出版编辑能够处理的环节,也涉及数据处理、程序编写等数字和网络技术领域的环节,不同环节间的协同配合甚至沟通可能会影响质量评价的有效性。数字出版物质量的这种动态评价方式如图1所示。

第二,数字出版物质量要素指标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指将数字出版物的各质量要素以不同量化指标形式列出,在数字出版物研发生产完成以后按照这些量化指标对各质量要素分别进行评价,从而得出数字出版物总体质量评价结果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的优点在于,如果各质量要素的量化指标设定科学合理的话,最后得出的数字出版物质量的评价结果就比较准确。不过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这种评价方式缺乏对数字出版物研发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评价,属于事后评价,一旦发现质量问题便难以补救,很难再对出版物质量进行补救或者即使可以补救,出版社也需要再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数字出版物出版实践中,这种评价方式可以用列表打分的简易形式进行(如表1)。若评价要求设定较高,则各评价指标及质量要素还可以进行细分,最终得出数字出版物的整体质量指标评价结果。

第三,数字出版物质量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实际上是对上述两种数字出版物质量评价方式的综合,即对数字出版物既进行出版过程动态质量评价又进行质量要素指标评价,从而避免了这两种评价方式的不足,并将数字出版物质量放在一个过程加结果的整体性评价系统中。这种综合评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确保数字出版流程各环节能及时发现并改进质量问题,用过程质量管理和控制来保证最后数字出版物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能通过对数字出版物各质量要素的评价,为未来产品的升级更新和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提供评估依据,是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方式。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