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个话题,得从我一朋友说起。也算不上啥大事儿,就是吧,这家伙手欠发了条吐槽某明星演技的微博,万万没想到被该明星的几个狂热粉丝给看到了,于是就被几个粉丝给合力“围剿手撕”了。
不过大家毕竟都是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文明人,场面不至于太血腥,严格意义上来说,更像是一场线上文字版吵架,只不过是吵得比较凶残的那种。
按照几个粉丝的说法,该明星颜值在线,演技在线,方方面面都是在线的,我朋友的吐槽纯粹是为黑而黑,说不定是对家粉冒充路人来黑,居心不良用心险恶!当然,最后也少不了一句类似“你行你上,不行别叨叨”的万用结束语。
因为这事儿,我朋友白眼都快翻抽筋了:“你说明明有些明星在某些方面确实不怎么样,为什么Ta的一些粉丝就是看不到呢?不仅自己看不到,还不允许看到的人说。”
事实上,这种情况并非特例。对于一些疯狂追星的人来说,他们对偶像的认知不可避免地会陷入“晕轮效应”,即因为偶像的某个突出品质(如唱歌好听或者颜值高),而自发地掩盖甚至扭曲了其他特点(例如性格、道德品质或演技)。换句话说,就是以点概面。
不过呀,“晕轮效应”可不仅仅出现在追星上,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有不少,“颜值即正义”这种话说不定你也没少说呢。
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周粥粥:啊啊啊啊!说的是我没错了(到底在骄傲什么?!)我家爱豆唱歌好听,舞也跳得好,所以呀,虽然身边的好多朋友都说get不到他的帅点,但是我就是觉得他好帅好帅好帅!(痴汉脸)
壁花少女:中学时暗恋的男生,因为喜欢,就会觉得他做什么都好,打球很好看,笑起来很好看,连偶尔迟到没按时交作业我都能理解为是有个性的表现,“色令智昏”本昏就是我没跑了。
拿下那个叶不羞:叶修,一个嘴欠,嘲讽技能max,有点邋遢还有点懒,沉迷游戏无法自拔的家伙,我却喜欢得不要不要的!是什么让他在我眼里如此可爱优秀?是满满的爱啊!因为爱,这家伙身上的缺点在我看来都是美好的!可爱的!可以接受的!(你清醒一点!)
Amor:默默表示,我也不能理解有些疯狂追星人的行为。好吧,某些明星颜值确实是在线,但是演技是真的不行啊!演什么都是一个表情,演谁都像在展示自己,请问Ta们的粉丝是怎么好意思吹演技炸裂这类话的?良心不会痛吗?你要是说长得好看什么的我还能理解,吹嘘不存在的东西,也是服气。
内个谁谁谁:说个相反的吧,但是我觉得是类似的意思。前段时间那个综艺《幸福三重奏》不是挺火的嘛,有一期因为个人习惯和对干净程度的接受阀值不同,陈建斌和蒋勤勤就产生了分歧,最后还把蒋勤勤给弄哭了。于是网上出现了一大拨人骂陈建斌大直男,懒,甚至上升到他不是个好丈夫,不是个好父亲,说自己要是他媳妇早离了之类的。真的惊得我哟,人家正主都没说啥,你不过是通过电视上看到的这么一些片段,就直接盖大章,这也太夸张了吧?!
折木葵:嗯,就像某些人的粉丝,长得好看或者唱歌好听,业务能力不行或者道德上有问题也是可以原谅的。经典说辞就是“人家这样怎么啦,要是我有Ta这样的颜值or才能,我比Ta还夸张呢”。摊手。
粒粒硕:颜值即正义这种话,真的是很讨厌了。我初中有一任同桌,是个很好看的女生,因为颜值高,有些人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她的性格也是好的,人也很好。于是,我们出现矛盾争执时,错的总是我,甚至连不给她抄作业,也是我的错!Exome?
心理学告诉我们的事儿
“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应”“月晕效应”,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爱德华认为,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通过扩散来得到整体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偏概全。
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者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一旦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者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积极的评价。
这种爱屋及乌的人际知觉因素,往往会影响到我们对人和物的客观判断。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疯狂追星的人,会看不到Ta们喜欢的明星的不足之处,甚至去围攻那些说出了内心真实想法的人。
毕竟很多时候,人们对于明星的了解,是通过明星表现出来的部分。加上粉丝自行脑补的部分整合在一起的。“Ta某方面那么好,其他方面怎么可能会差呢”是很多人的顺势思维。
这也难怪很多产品广告会找明星来拍摄,因为名人效应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光环效应。比起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明星推出的商品往往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再比如,一个作家一旦成名,那么不管Ta以前的作品如何,都不愁卖不出去了。
往近了说,那些颜值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人们对于Ta们其他方面的评价通常也会更为正面,尤其是对比那些颜值没那么高、成绩没那么好的人。
可是人类啊,是多么复杂的动物,又岂是几面之缘或者三言两语就能说得透彻的。那么为了避免晕轮效应,我们只能尽量全面、理智地去看待人和事,同时不要过早对别人作出评价,尤其是那些优点或缺点都比较突出的。
毕竟打脸这种事情,生活中也没少遇到,你说是吧。
编辑/张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