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昌,1933年生于河南辉县。1956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教研室主任。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理事长。出版有《篆书艺术》《篆艺通典》《侯德昌草篆》《侯德昌隶书古诗》等。
余自幼酷爱书法,稚童时就以沙划字,后得颜帖为范,描红临摹。入大学后,虽以陶瓷美术和装饰图案为专业,仍临池不辍。初入汉隶后攻篆书,且迷研益深,随后又萌发出研究和整理中国古文字的念头,并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大量阅读古文字书籍。
研究中国古文字的学者甚多,且多博学广深。中央文史研究馆就有诸位大家,他们将文献学与考古学、古文字学相结合,著作甚丰,为考据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佐证。我不是古文字学家,学识浅薄,只是以一位普通书家的眼光,从美学的角度去试探古文字学艺术的价值。于是,从书上去博览甲骨、石鼓、钟鼎、竹简、瓦当等上古文字,又细读明清以来书法篆刻大家的作品,如吴昌硕、邓石如、赵之谦、齐白石、邓散木诸家各派。在研读的同时如同读书作笔记一样,边看边摘录,凡刀笔精妙、结体佳美者皆予以临摹,有的还以自己的审美观念加以适当修饰,使其更加完善,这是个学习探求、了解与熟悉的过程,从而又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美学意识。
从“河马负图”“洛龟呈书”到伏羲氏演画八卦、周文王排列六爻,圣贤君王开启了文字的源头。之后又出现了包羲氏所作的“龙书”;神农氏所作的“八穗书”;皇帝所作的“云书”;少昊氏所作的“鸾凤书”等等。然而,能延续到后世、传递至今的也只有篆书、隶书,被视为“正统”,即“信后传今,篆隶焉尔”,从字体的角度强化了正统的观念。篆隶之后,楷书、行书、草书的出现,则是它们的延续。世易时移,然而,后来这些古文字在书法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不在于它的实用性和可读性,而在于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形式构成。用毛笔描文字不能算是书法作品,历代的书法与篆刻家都是依据古文字的规律去进行艺术创作的,尤其是清代之后,更不满足于古文字的临摹,各家都以自己的审美观点,用自己的感情去经营布白、创造自己的运笔方法,又运用笔法的变化与不同的刀法进行组合,如同构图作画,就是这样才给古老的文字赋以新意,使其更具有现代感,更具个性。“笔墨当随时代”,书画皆然,否则我们的古文字艺术不会如此流派纷呈、灿烂辉煌。这里不免来共同品味一下宗白华老先生的高见:书法是抽象的相互关系,如长短、大小、疏密、应接、背向、穿插等组合成有韵律的结构。这种因情生文、因文生情的字就升华到艺术的境界具有艺术价值而成为美学对象了。
我毕业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专业,而后留校任教,其先讲授陶瓷美术设计,后开课国画和书法,且任过短时教学行政工作,可想而知尚属“忙人”。余暇时才入古文字堆里去寻踪探宝,思考咀嚼而后动笔。时至今日已近五十多年,且断且续,矢志不移。九十年代初已集满八个本子,并开始按字目顺序进行编排、谋章布局,以古文字艺术手稿形式成书,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定名为《篆书艺术》。该书通俗易懂,颇受读者欢迎,连续再版三次,对我多年的辛勤劳动是一个莫大的鼓舞。然而,当我静心仔细审视时,颇有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书写粗劣,章法不甚考究,而且收录文字数量少等诸多问题,于是决定重新修订、补充。1994年,特持稿请教张仃先生。张老建议将小篆字体全部入书,使其更加完善。此见地极佳,我长期偏重于古体大篆的收集,忽视小篆的适用性,大篆固然古朴形象,而小篆则规整方劲,规律性较强,具有清秀劲遒的艺术魅力,尤其是清代中期诸大家把小篆的结体与笔法又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增入小篆之后大大扩展了书的容量,二十年磨一剑,终于在1998年又完成了《篆艺通典》一书。回顾整个的学书编书的过程,深感传承中国的古文字艺术,创作出符合时代审美要求的书法,需要学书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学书治艺,心要静,路要很正,功夫要很硬。上千年的文化传统,在我们面前耸立起一座座山峰,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同时,也为我们设下层层藩篱。要创造,就要有实力,学书如僧家托钵,积千家米饭成一锅,要集众家之长,厚积薄发。如清人袁枚所言:“人闲居时,不可一刻无古人;落笔时,不可一刻有古人;平居有古人,而学力方深;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
■责任编辑:陈春晓
侯德昌杜甫诗句纸本款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德昌书。钤印:农民侯氏(白)
侯德昌行文临事联语32×32cm纸本2015年款识:行文简浅显,临事诚平恒。乙未年,侯德昌。钤印:侯德昌(白)
侯德昌宠辱不惊32×32cm纸本2015年款识: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乙未年春,侯德昌。钤印:豫州侯氏(白)
侯德昌战国策句136×68cm纸本2005年释文: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句。乙酉年冬,侯德昌书。钤印:德昌之鉨(朱)
侯德昌孟浩然《春晓》诗136×68cm纸本2005年释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二零零五年,侯德昌书。钤印:德昌之鉨(朱)
侯德昌高克恭《即事》诗57×45cm纸本2004年释文:古木阴中生白烟,忽从石上见流泉。闲随委曲寻源去,直到人家竹坞边。元高克恭诗《即事》。钤印:侯德昌(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