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崇文门尘封旧影

崇文门尘封旧影

时间:2024-11-07 07:35:16

崇文门城楼

闻名于世的北京崇文门城楼,历经元、明、清三朝古都,位于今天的崇文门内大街的南口处,西距正阳门约2400米。说到这久负盛名的城门楼子,就要追溯到老北京建都筑城了。那是明燕王朱棣,在夺取其位建文帝的皇位以后,决定把都城由南京迁到北京,改年号永乐。1406年,在元大都城址的基础上,改建北京城。其改建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是将元大都南城城址向南移出800米。原来大都南城城址大约在今天的天安门广场北段,改建后即在正阳门城楼的位置。第二是把土城墙改为砖城墙。元大都城墙是用土夯成的,上窄下宽,1267年开始建造,1276年完成,耗时整整十个年头,为防止雨水冲刷造成城墙崩塌,改建时用砖筑城,砖行间往上稍有凹进,以利雨水下流。第三是把元大都的十一个城门改为九个,城南三个门照旧,只是把城门的名称改了。由于当时的统治者在思想和形式上都追求和谐,对称统一,讲究“左文右武”的风水,认为朝廷皇臣居中坐北朝南,左边是东向,东方属木,主生;右边是西向,西方属金,主死。因此在上朝时规定,文官站左侧,武官站右侧。意指左侧是文官大臣,主要是治理国家,办理百姓之事,传承生衍;而右侧即是武官御将,带兵杀敌,保卫国家。这旨在告示天下我华夏疆域“文武双全”,唯我是尊。因而城南中间城门具名“正阳”,左首为“崇文”,右首为“宣武”,形成了闻名于世的北京“前三门”大街,崇文门城楼以“中华崇尚文德”而由此得名。

崇文门是京城九门之一,明朝前称文明门。其城楼面阔五间,宽约39.1米,通进深24.3米,楼台连台高35.2米,重楼重檐,歇山式城楼,屋顶是灰色筒状绿琉璃瓦檐边。从城门内往东北方向看,可清晰地看到重檐歇山顶楼体的立面以及城楼内侧的上下马道。马道为砖砌登城坡道,可供守城官兵骑马或步行上下城头。城墙上宽绰平坦,站在城墙往西看,可以遥见1.5公里之外的正阳门城楼。崇文门外侧城墙下方铺有通往正阳门火车站的铁路,那是1878年间,在力主修建铁路的李鸿章主持下,清政府开始在北京城里大规模修建的一项铁路工程。虽然现在看来那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但它也使得传统的城防系统被打破。图5可以看到修筑的京奉铁路从崇文门瓮城中穿过,民众进出城门楼子都需要穿过铁路,着实不方便。

崇文门商街崇文门有一个俗称叫“哈德门”,据说是因元代哈达王府建在崇文门内而得名。清朝入关后,在城建上沿袭了明朝的体制,为了调剂在京满人官吏的收入,规定“京师九门,皆有课税,而统于崇文一司”。课税时,手续繁多,盘问备至,延误时日。一般用骆驼骡马贩运货物的商人,必须排队等候多时才能过关。在1870年至1905年间,崇文门大街附近已经颇具规模,热闹非常,大小商贩,车水马龙。图7这张片图的拍摄者站在崇文门城楼上由北向南拍摄了当年崇文门外大街情形;图8则是由南向北拍摄的崇文门内大街情形。由于崇文门的重要交通地理位置,有时遇到外事活动,或者确保重要商队顺利通行,交通必须强行管制,普通过路者需排队等候,而驻足观光的民众也许会把街道堵个水泄不通。

说到崇文门的商贸地理位置重要,与其设在西侧不远处的正阳门火车站有着很大的关系。1906年,京奉铁路从马家堡经东便门修到正阳门东南侧,正式设立了车站,站名为正阳门站。这个车站呈中西建筑风格模式,站内设施很齐全,主要用于客运,兼做货运(图12这是客运站台上候车的情景,远处是正阳门城楼)。正阳门站改称北京东站后就专门经营客运业务。图13就是停靠在北京东站的客运列车的三等车厢及乘客。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听京城老人们说过,自明代起,北京城在建制上,就开始突破元代所遵循的“前朝后市”的定制,崇文门大街及周边在此期间建设比较快,依托其商货纳税中心的环境,逐渐形成规模较大的商业区。尤其到了明朝中期,这一地段先后吸引了税司、医疗、饮食、金融、杂市等众多商号在此云集发展。

在崇文门城楼西北侧,建有久负盛名的同仁医院(图14,右侧中部)。那是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的兰大夫、卫大夫在崇文门的孝顺胡同开办了一家名为“同仁医院”的眼科诊所。1899年,“卫理公会”的霍甫金斯·贺庆先生捐资教会在北京东交民巷东口(现北京同仁医院地址)开始筹备兴建大型医院。这座带有明显西方韵味的地上两层楼房,是当年崇文门商区的地标性建筑。因为同仁医院设备精良,多数是外国医生,又有着充足的西药和医疗器械储备,从而吸引了许多当朝官员,以及外国友人到此就医,一时间声名大噪,名扬海内外。

提及老北京的民俗文化,那就必须要提及吃的讲究了,老北京人对点心这类食品那是情有独钟的。早年间,北京人管点心叫饽饽,而制作售卖饽饽的地方自然就叫做饽饽铺了。当年的饽饽铺遍布京城,数量众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类:一是“满汉饽饽铺”,如正明斋;二是“清真糕点铺”,如大顺斋;三是“南货店”,如稻香村。凑巧的是,在商铺云集的崇文门附近,光是满汉饽饽铺就有正明斋、合芳楼、文美斋三家糕点老字号。说起这正明斋饽饽,兴许做不到家喻户晓,可一提及宫廷萨其玛,京城的老人就一定会馋这口儿。今址位于东城区南芦草园1号的正明斋饽饽铺,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创始人是山东掖县的孙学仁。1821年掖县闹大旱,孙学仁的父亲只身来到北京闯荡谋生,他向老乡借了一些银子,开了家肉铺营生。由于他待人热情,买卖实在,省吃俭用,很快赚了一些钱,逐将生意扩大。之后,又把儿子孙学仁接来京城一同经营肉铺买卖。孙学仁来到北京,特别喜欢吃北味糕点,于是在接管了父亲的家业后不久,毅然转行开了“正明斋饽饽铺”。孙学仁秉承父辈的经营之道,聘请名师,优选原料,精工细做,生意做得风声水起,硬皮、油炸、酥皮、蛋糕、糖皮五大类糕点很快便形成系列,享誉京城。尤其萨其玛、奶皮饼、干菜月饼、蜂蜜蛋糕、桃酥、黄酥月饼等数十种精品糕点,因为货真价实,质地优良,品味纯正,而受到宫廷的追棒和社会名流的青睐,也因此很快加入到了宫廷御膳的行列。后来,生意越做越大,为了进宫送饽饽方便,孙学仁还在前门外煤市街开设了“正明斋饽饽铺”分号。

崇文门大街周围商铺云集,买卖兴旺,成为京城名符其实的商业街。图19是商圈内的老字号“顺德隆”绸布店;图20左侧二层小楼是临街旺店“公益洋行”;图21是崇文门大街热闹非凡的“平货市场”;图22是位于崇文门北侧的“东菜市”;图23是崇文门南侧的“布匹市场”;图24是为了方便过路和营商的客户,在崇文门西侧开设的“车马大店”。

三、崇文门涉外崇文门享誉海内外,不单单是仰仗位置重要、交通便捷、商业兴旺,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华的外国人许多都在崇文门及周边这一地区活动。就说位于崇文门西北侧的东交民巷,原名叫东江米巷。它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内大街,全长1600米,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在元朝时,东交民巷和天安门广场西侧的西交民巷是连在一起的一条特别长的胡同巷子。只因为当年这里设置有元朝控制漕运米粮进京的税务机构和关口,因而成为南粮北运的中枢要地,由此得名江米巷。图25是东江米巷的东口,可以看到巷口及巷子里面的建筑均带有浓郁的西洋风格。站在巷口往东南方向看,崇文门城楼内侧及上下马道映入眼帘。站在巷内高层建筑上往西北方向眺望,天安门、午门等皇城建筑历历在目。回过头向东南瞅瞅,崇文门城楼(图28右侧后排)及圣米厄尔天主教堂,以及半条巷子都能尽收眼底。图29是位于天安门东路的东江米巷西口,京式牌楼与洋味十足的“瑞金大楼”交相呼应,显得不是那么协调。图30是一位在京城的摄影记者走进东交民巷,自东向西拍摄的一段巷子里的情形,图中从左至右依次可见:德国公使馆正门、汇丰银行旧楼、西班牙公使馆正门、法国邮局等。图19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图25

图26

图27

图28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于是在1861年,英国公使正式入驻东江米巷的淳亲王府,后改称英国公使馆;法国公使正式入驻安郡王府,后称法国领事馆;美国公使进驻位于东江米巷美国公民的私宅,后改称美国公使馆;俄国公使入驻清初在东江米巷修建的东正教堂的俄罗斯馆,后改称俄国公使馆。由于《天津条约》的连锁反应,随后,各国公使馆均选择在东江米巷一带作为馆址。比如日本、德国、意大利……清朝末年,北京爆发了大规模“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图38就是义和团攻入东江米巷,捣毁外国领事馆的情景。图39是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被镇压下去之后,八国联军重返东江米巷解救外国侨民的情形。图29

图30

图31

图32

图33

图34

图35

图36

图37

图38

图39

图40

图41

图42

图43

图441901年,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签署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东江米巷自此被更名为使馆街,尔后在中方绘制的地图中正式更名为东交民巷。紧接着,在这一带除了外国领事馆外,还陆续就出现了英国的汇丰银行、俄国的道胜银行、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等外国银行。唯有创办于1918年8月,位于东交民巷汇昌大楼的“中法储蓄会”,是经农商部批准,由中、法商人集资经营,并在中国政府和法国领事馆备案的金融机构。该会总部设在北京,在上海、天津、沈阳、哈尔滨、武汉、重庆等地设立分会,于1935年依据中国财政部公布的《储蓄银行法》予以关闭,其资产项自全部交由中方接管。

另外,在东交民巷东口附近,还建有一所名为圣米厄尔的天主教教堂。此教堂建于清代光绪二十七年,即1901年,坐北朝南,南北进深14间,东西面阔3间,主体呈瓦灰色。教堂属法国领事馆管辖,神甫均是法国人,教堂专为在华的外国侨民使用。典型的欧洲哥特式建筑,成为东交民巷乃至整个崇文门地区的标志性景观。

位于东交民巷核心位置还有一座特别的建筑值得回忆,它就是赫赫有名的“六国饭店”。它是英国人1905年建造的,竣工后专为八国联军使用,当时各国公使、官员及社会名流也经常来此住宿、餐饮、娱乐,形成了一处达官贵人的聚会场所(图41,俗称第一代六国饭店)。仅仅几年光景,该饭店便赚取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以及社会效应。不过,经营者却认为,过于古典造型的饭店,设施不够完善,已经不能适合豪华国际饭店发展需要了。于是,就在原址推倒重建,虽然没有扩大经营面积,但改造后的饭店造型现代化了许多(图42,俗称第二代六国饭店)。大约在1925年,经营饭店的老板们再次胃口膨胀,遂将饭店又一次推倒重建,改为地上四层、地下一层,经营面积扩大了许多,客房由原来的200套增至300套,进一步更新与完善配套设施,不仅能够提供异国情调的美味佳肴,还专门增设了会议厅、游艺厅、电影厅、台球室、游泳池等等。因为这个饭店是由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俄国六个国家合资经营,所以取名为“六国饭店”。当然,这个饭店是作为领事馆区的配套设施而建,地上四层楼房与周围低矮的建筑相比,显得高大气派。房子很漂亮,西洋风格,屋顶边缘有护栏,还有弧型的小阳台(图43,俗称第三代六国饭店)。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六国饭店被改建为“华风宾馆”,即外交部招待所,现为涉外三星级宾馆。

总之,闻名遐迩的东交民巷是老北京崇文门街区的一个特殊涉外地段,形成于1901年至1912年间,集外国领事馆、教堂、金融、娱乐为一巷,是北京目前仅存的20世纪初西洋风情的建筑群,同时亦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实物遗存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