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书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人人书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人人书 > 杂志 > 理发店老板和他的女儿们

理发店老板和他的女儿们

时间:2024-11-07 06:53:58

贫寒时不自卑,富贵后不倨傲,一家人在一起乐观努力是幸福的源泉

对于江苏省无锡北塘区凤翔苑59号“牡丹理发店”的匡秋兴来说,35年能天天和孩子在一起,一家人齐心协力做一件擅长并喜欢的事儿,是人生最大的满足和幸福。

让女儿辍学理发没什么不好

曾经,匡丽燕的梦想和别人一样:考一所好大学,去大城市工作、结婚,过自己能做主的日子。

梦想越是远大,匡丽燕越觉得要多回馈父母,多帮他们分担家里的事情。假期里,其他同学纷纷出去旅行、聚会时,匡丽燕却回到家,成为“牡丹理发店”的帮工。因为她知道,父母太辛苦了。

打匡丽燕记事起,父母就在自家的二层小楼里经营理发店。印象中,父母每天起得很早,匡丽燕和妹妹起床时,妈妈已经做好了一家人的早餐,父亲已经做好了开门迎客的准备;当她和妹妹上床睡觉时,父母还在给人理发。

那时的理发店很少,加上父母手艺好、收费公道,周边的人都喜欢来牡丹理发店理发。父母起早贪黑地忙活,但总是笑脸盈盈。

当初,父母辞职干个体时所有人都不看好。但理发店一天比一天好,每到春节前夕,父母都是通宵营业。匡丽燕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帮着烧水、扫地,有时候还会帮人洗头发。

13岁那年夏天,在父亲默许下,匡丽燕拿上剪刀理发,第一个“客人”是小两岁的妹妹匡丽瑾。

看着忙前忙后的女儿,匡秋兴和妻子郑荣珠商量,不让女儿读高中了,就留在店里跟他们学理发:“等我们老了,理发店得有人接着做。理发没什么不好,而且一家人还能在一起,你说是不是?”

这不是匡秋兴第一次跟妻子商量女儿前途的事了,之前每一次,她都拒绝。这一次,妻子没有反对。她明白:只要用心和努力,理发也能做成大事业,迎来美好人生。

收到高中“录取通知书”那天,匡丽燕却被父亲叫过去:“孩子,咱别上学了,就在家里跟爸爸妈妈学理发好吗?爸爸保证,一定不会让你比那些读大学的同学差。”母亲在一旁补充:“到时送你去韩国、日本深造。”

当初放弃铁饭碗开理发店被认为是“疯子”,但匡秋兴和妻子用多年的努力和成就证明:所有为了生活更好的尝试和努力,都会赢得丰厚的回报。但是,让女儿放弃学业回家学理发的行为,在外人看来更加不可思议。如此孤注一掷的“自私”行为,女儿能买账吗?

为家尽点力是自豪和重要的事

听到父母的提议,匡丽燕稍加考虑就答应了。时隔多年,她说:“从小到大,我看到的都是父母为了让一家人过得更好,一直起早贪黑地忙活。我们家的理发店,一直生意火爆而且有口皆碑。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觉得理发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能为这个家尽一份力,我很自豪。”

不到半年,匡丽燕就出师了,洗头、理发、刮胡子、修眉毛,样样在行。在一些老客人看来,这个小姑娘的手艺比她父母还好。

1992年,小女儿匡丽瑾初中毕业,和姐姐一样,也没有继续读高中。匡丽瑾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名理发师,觉得理发师特别帅,因为每天都会见到很多人。朋友想她了,很容易就能找到她。匡秋兴特别欣慰,因为小女儿身体瘦弱,特别依恋父母。“比起老大,我们更希望老二留在身边。”匡秋兴说。

从此,一家四口齐心协力把“牡丹理发店”办得越来越红火。因为理发价格公道,无论清晨或深夜,匡秋兴都会开门迎客。而早在理发店挂牌营业那天起,周围孤寡老人,每月都能在“牡丹理发店”免费理发一次。

小女儿回家后不久,匡秋兴开了第二家“牡丹理发店”。匡秋兴带着大女儿经营老店,郑荣珠带着小女儿开拓新店。姐妹俩每天的生活都是待在店里,重复着给人洗头、剪发的日常。曾有人问她们:“其他同学都去考大学了,你们不羡慕吗?”匡丽燕说:“不羡慕是假的,和上大学当白领这件事相比,理发这件事同样需要有人来做,而且我相信一样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妹妹匡丽瑾则说:“一点都不羡慕别人,天天能跟父母和姐姐在一起,对我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匡秋兴则兑现当初的承诺,姐妹俩成年后,送她们去韩国、日本留学,在首尔和东京顶尖的美容美发学校深造。

“其实一直以来,我们这职业被人看轻甚至鄙视,所以我和姐姐憋足了劲儿,比赛着把各自的理发店经营得有声有色。”匡丽瑾说。每一年的“无锡市美容美发先进单位”,她和姐姐的理发店都会双双当选。姐妹俩努力、上进和乐观,尤其是对这份工作的专注和喜欢,也为她们赢来了美好姻缘。

匡丽燕丈夫是无锡本地人,大学毕业,经营一家自来水管道安装公司。提起妻子,他非常自豪:“比起那些上了大学还在啃老,对男人各种挑剔的女人,我的妻子是一等一的宝贝。”

小女儿匡丽瑾的丈夫是清华大学高材生。匡秋兴夫妇逢人就夸两个女婿。两个女儿的事业越做越大,大女儿多次获得华东地区文绣师大赛冠军,经常上电视做美容美发节目的评委;小女儿是无锡地区首屈一指的明星理发师,常常有上海的主持人来店里找她做发型。

2001年夏天,“牡丹理发店”第一次遭遇波澜。小女儿匡丽瑾被查出胃癌,当时,她正准备结婚。很多人以为这段爱情会就此戛然而止。为了她,男友放弃了晋升机会,申请从北京总公司调到无锡分公司。

有人认为这样的姻缘门不当户不对,理发店女儿怎么配得上清华大学高材生?质疑传到匡秋兴耳朵里,他笑了:“那些读了再多书、家里再有钱却认为理发师没出息的人,才真配不上我家聪明懂事的女儿。”

匡丽瑾的胃癌手术很成功。她和男友喜结连理,参加婚礼的同学,纷纷说她是最幸福的女人。

妻子对匡秋兴说:“从现在开始,我们不要再流眼泪。因为,我们的女儿很幸福。”

乐观又努力生活的幸福地图

孩子们各自成家立业,两家理发店隔得不远,每天中午,匡秋兴夫妇都会和两个女儿一起吃午饭。匡秋兴说:“我跟谁都说我幸福得不得了,要钱有钱,要事业有事业。更重要的是,两个女儿都在身边。”

匡丽燕姐妹决定将两家理发店合并为一家,让年近六旬的父母退休,回家享清福。但是开了半辈子理发店的匡秋兴不甘心。倒是妻子很开明,安慰老伴儿:这几年美容美发行业兴起,理发店里站着的都是打扮入时的年轻人。我们再守在店里,客人会不会嫌老土不敢来了?

不理发了,老两口干嘛去呢?姐妹俩已经给他们规划好了。她们在理发店对面的小区,给父母买了两套精装公寓房。一套是做饭、洗衣的“后勤房”,另一套是让他们呼朋引伴的“活动房”。把房门钥匙交给父母后,女儿给他们安排好了退休生活:做“牡丹理发店”的后勤和打杂,每天给理发店的10名员工做午饭和晚饭。店里特别忙的时候来帮忙,其他时间,自由安排。

比起之前的起早贪黑,女儿安排的这点杂活儿,对匡秋兴夫妇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闲暇时间干什么?大女儿建议:“年轻时想干没干的事儿,现在尽情去做。反正你们老两口是理发店最大的股东,每年都有股份。”

母亲年轻时的梦想是当舞蹈演员,父亲从小喜欢下象棋。于是,匡秋兴上午学象棋,下午陪老伴儿去学国标舞。后来,老伴儿还学了二胡,这样,匡秋兴在公园下象棋时,她就可以在一旁拉二胡。

国标舞学了一年,老两口开始受邀参加各种舞蹈大赛,每次都能捧回奖杯。跳舞、下象棋、拉二胡,但他们心里还是放不下老本行。每隔几天,总会有老顾客去店里,点名道姓让匡秋兴或老伴儿给他们理发。

这些人中,有的从1981年“牡丹理发店”挂牌营业就开始光顾,最开始他们自己来,后来带着子女甚至孙子来。匡秋兴的一位忠实粉丝说:“为什么现在理发店那么多,我们还是喜欢来‘牡丹理发店’?因为在这里,你会感受到‘家和万事兴’的真正意义,你会觉得只要努力肯干,理发也能做成大事业!”

当然,那些“牡丹理发店”的老客人,之所以持续几十年来这里理发,还因为老板匡秋兴夫妇和两个女儿热心、善良和大方。每个月最后一天,匡秋兴和妻子都会去一家康复院,给那里的老人免费理发。这项免费公益活动,早在“牡丹理发店”开张那一年就开始了,35年从未间断。

匡家姐妹俩忙得抽不开身,但是附近的孤寡老人,随时都能去店里免费理发。贫寒时不自卑,富贵后不倨傲,永远深信乐观努力和一家人在一起的力量——这是老匡家的家规,也是“牡丹理发店”的经营秘诀。

接受采访时,匡秋兴说:“我前不久看到了一句特别好的话,‘过去走过的所有路,无论崎岖还是笔直,其实都是通往今天的幸福地图’。”

老伴儿瞪大了眼睛,崇拜地看了丈夫好久。然后,像个小女孩一般,雀跃着站起身。匡秋兴心领神会,脚步轻盈地走到大厅中央,微笑着鞠躬,绅士一般做出“请”的手势。

老两口翩翩起舞,脚步轻盈,笑容满面。一旁,两个女儿的笑容,也如牡丹花一般绽放开来。

责任编辑:余振权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